宏观点评 思路有变化—逐句解读12.8政治局会议 事件:2023年12月8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研究 2023年12月08日 作者 核心观点:有不少新要求、尤其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确认2024年政策总基调偏 扩张、偏宽松、偏刺激,着力稳增长稳信心等“各种稳”,GDP目标大概率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大方向是中央加杠杆、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紧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细部署。 1、节奏看,每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历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吹风会。12月政治局会议一开 完,次年经济工作主基调也就定了;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往往是据此制定具体部署。 按历年规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在近期召开(过去多在12月政治局会议后一周内召开)。 2、总体看,本次会议延续7.24政治局会议以来的系列部署,总体符合我们预期,也有不少新 要求,尤其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本次会议大体延续了7.24 政治局以来系列政策基调,包括8月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10月底“意外”增发1万 亿国债、打开了2024年政策想象空间等,总体符合我们预判(详见《向波动要收益—2024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不过通篇读下来,还是有一些新要求,比如“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后文有具体分析)。此外,未提及房地产、资本市场、地方债务等方面,后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会进一步部署。 3、具体看,本次政治局会议有8大关注点: 1)虽罕见未提后续经济运行困难与挑战,但当前我国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下行压力 仍大可谓客观事实。和历次政治局会议不同,本次会议通稿并未提及后续经济运行的困难与挑战、也未提及经济下行压力(上一次是2021年12月),但本次强调“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可见国家对经济还是比较担心。2)新提“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4年政策总基调偏扩张、偏宽松、偏刺激,GDP目标大概率会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会议延续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中求进”,新提“以进促稳”,指向明年政策总基调应会偏扩张、偏宽松、偏刺激,“以进促稳”则预示保持必要增速是保持稳定的前提,也进一步指向2024年很可能设定5%左右的偏高水平;新提“先立后破”,应更多偏向改革领域。此外,相较于以往要求宏观政策协同,此次进一步要求“政策取向一致性”,应是对各类政策的目标、出台时点的一致性有更高要求;强调“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后续中央深改委、中央金融委等会议部署。 3)中央加杠杆是大方向,财政延续发力、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甚至3.5%以上,货币将延续宽松、大概率会再降准降息。财政端,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继续提示,2024年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甚至3.5%以上,也可能再发特别国债,专项债3.8万亿左右,政策性金融等准财政可能继续发力;货币端,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 度、精准有效”,指向宽松还是大方向,继续提示:再降准降息可期、全年有望2-3次。 4)增长动能上,扩内需有新要求,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应是主抓手。 >内需方面,延续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相较于以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拉动作用”,此次提“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预示后续应更为强调投资和消费的转化:一是加强消费基建,如文旅基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二是投资更多向民生领域倾向,“三大工程”应属此范畴;三是在扩投资、促消费中带动更多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实现正循环。 >外需方面,延续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实际近期已有系列积极动作,如12.7国务院支持上海自贸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11.24外交部宣布试行对法德意等6国单方面免签、11.23国务院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中美航线复航/增加等。5)延续强调防风险,2024年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第一年,防风险、强监管是重中之重,紧盯稳地产和地方化债的进展。会议要求“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4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部署也会逐步细化落地,包括金融监管和风险化解,其中:应会加快推进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银行三大风险的化解,如“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和实施,建立地方化债两大机制、房地产主体监管和资金监管制度。 6)进一步深化改革,2024年应是三中全会召开之年,应会部署综合性体制机制改革、关注新提法。会议要求“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应会在2024 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则是推进改革的重要窗口,将划定后续至少5年的改革路线图,其中,“重点领域”改革应至少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可能重估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中枢,尤其是经济增长的支撑方面;二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如地方长效化债机制、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机制等;三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5大方面。7)强产业方面,强调“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会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呼应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竞争力强”三大特征,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应也会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继续部署。 8)其他可关注:两大统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等。 后附:本次VS2023.7.24和2022.12.6政治局会议的对比;逐句解读12.8政治局会议。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分析师熊园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50004邮箱:xiongyuan@gszq.com 分析师朱慧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2040023邮箱:zhuhui3@gszq.com 相关研究 1、《向波动要收益—2024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 12-04 2、《11月出口转正的信号》2023-12-07 3、《PMI连续两月超季节性回落,有5大信号》2023- 11-30 4、《更关注汇率、债务、地产—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7大信号》2023-11-28 5、《明年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2023-11-1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附表1:2023.12.8政治局会议/2023.7.24政治局会议/2022.12.6政治局会议对比 2023.12.8政治局会议 2023.7.24政治局会议 2022.12.6政治局会议 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 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 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 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 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 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 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 面深化…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后续总体思路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重点举措 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扩内需: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产业政策: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防风险: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社会政策: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供应。 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产业政策: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扩内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改革开放: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