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ERIA]:结构变化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活动的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结构变化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活动的影响

2023-06-09ERIAH***
结构变化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活动的影响

ERIA-DP-2023-06 ERIA讨论文件系列第478号 结构变化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活动的影响 ShandreMuganTHANGAVELU 杰弗里·谢赫东南亚研究所,双威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 2023年6月 Abstract:本章从1998年至2018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角度,研究了新加坡经济的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该研究还在2017年至2019年的面板框架中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活动对劳动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跨国企业的出口活动对劳动生产率有积极影响。我们还观察到新加坡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活动(平均外国直接投资活动超过3年)的集聚效应。然而,我们观察到外包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该研究还得出了新加坡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对前瞻性政策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结构转型、FDI政策 1.Introduction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有效地利用全球化的驱动力来发展其经济,并融入全球增值活动。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推动其工业化,吸引移民以增加国内人口,并采取出口驱动的经济战略,它在过去40年中实现了强劲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优秀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而稳定的机构提高了全球化的回报。全球化的结果在新加坡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位置,新加坡拥有最具竞争力的全球航空公司和机场之一,优秀的海上枢纽,领先的金融中心,以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生物医学和化学生产制造集群,是全球生产网络的一部分 。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通过全球化和开放出现了新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尽管全球竞争在采用新技术和更好的组织结构以保持竞争力方面提高了国内工业的效率,但它也加快了该地区和新加坡经济的工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新加坡被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活动,以保持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MNCs)来增加国内资本和技术的方法虽然仍然具有相关性,但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为由于新的创新,跨国公司越来越愿意将其活动转移到其他地方,并从其运营中寻求更高的回报。 工业化的步伐也增加了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向高附加值活动的过渡增加了对补充新技术的熟练工作的需求。工业化的速度比通过理工学院和大学积累人力资本的速度快得多,导致了“技能差距”。这意味着对新技能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劳动力市场为工人提供相关技能的能力。由于需要开展跨国活动并面临“技能差距”,经济严重依赖熟练的外国工人来满足这些需求。与跨国活动和贸易不同,人员的流动会产生额外的社会成本,例如随着经济的成熟而占用经济和社会空间。 尽管规模很小,但新加坡继续受益于其开放和全球化带来的动态收益,因为世界贸易和全球生产网络为新加坡人和国内公司创造了无限的机会。新加坡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全球经济的联系以及对经济脆弱性的管理。 新加坡经济在战略上是一致的,以充分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会。制造业出口在电子 ,化学和生物医学集群中非常多样化,以抵御外部冲击。新加坡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到达更广泛的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然而,为了充分受益于经济的开放,新加坡需要发展自己的本土技术和当地跨国公司。 凭借本地技术和国内跨国公司,可以为国内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将其与全球生产网络联系起来。生产力增长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新加坡从全球化经济中受益的其他关键因素 。 本章从1998年至2018年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的角度研究了新加坡经济的投资和FDI政策。该研究还在2017年至2019年的面板框架中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根据新加坡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该研究得出了前瞻性政策的政策含义。 本章组织如下。下一节概述了新加坡经济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第3节讨论了经济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在第4节中,我们提供了实证框架并讨论了研究的关键结果。第5节提供了政策讨论。 2.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的动态效应 2.1.新加坡经济概述:脆弱性增加 新加坡经济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世界上最高的增长率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70年至200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7.6%。新加坡的经济成功可以归因于五个因素。首先,它拥有稳定而强大的机构,可以减少经济的政治和投资风险,使企业能够确定地制定未来计划。其次,它广泛发展了基础设施,使经济能够从公共和私人投资中获得稳定的回报。第三,政府进行全面的长期规划,远远超出了眼前的未来。第四,该国维持开放经济政策,重点是维持低税基和支持有利于商业的环境。企业经常参与决策。最后,该国非常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并大量投资于人口。这些基本面支撑着新加坡的经济,并使其在独立以来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尽管新加坡经济从长远来看经历了强劲的实际增长,但平均增长率表明,它在过去十年中相当脆弱。经济也经历了各种类型的经济冲击,从而重新平衡到较低的增长均衡水平。具体来说,随着全球电子行业的急剧下滑以及地区和全球增长的低迷,新加坡近年来经历了急剧的经济收缩。2001年,美国经济经历了3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对裁员,破产,金融和资产市场 ,消费者和商业情绪上升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经济衰退的深度主要是由于负面因素的汇合 ,例如2001年美国的9月11日袭击和随后的全球经济衰退,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和2007年的禽流感,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中东战争,石油冲击和点。com泡沫崩溃。这些因素强调了城市国家对外部冲击的严重脆弱性。 实际上,新加坡经济显得相对脆弱,并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面临更大的繁荣-萧条周期风险。最近几年揭示了 经济对商业周期的脆弱性和行业中正在发生的分裂程度(由于技术的改进,工业过程和产品分解为各种零件和组件)(见图1)。近年来,自2008年至201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一直在重新平衡增长近4%。在2014-2019年期间,经济实际增长率仅为3%左右。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行业结构调整,这个城市国家一直在重新平衡到较低的增长率。随着经济活动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的份额已增加到GDP的近65%,并在国内经济中创造了近80%以上的就业机会(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2019年)。 图1:新加坡1961-2017年实际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2.2.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新加坡发展的三个观察阶段 图2绘制了新加坡从1965年到201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新加坡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三个增长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图中由三个不同的“块”直观地表示。在第一阶段 ,从1965年到 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享有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 年代后期,增长略有放缓,但仍然相当高和稳定。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其特点是不稳定和分散的增长因经济紧缩和结构变化而中断。实际上,这些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也与全球生产价值链活动以及亚洲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价值链活动的分拆有关。 20.0% 第一阶段: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碎片化增长 15.0% 10.0% 5.0% 0.0% -5.0% 实际GDP增长 图2:1965-2017年新加坡的增长阶段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2.2.1.第一阶段 在增长的第一阶段,大量的发展来自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的过剩能力。跨国活动的强劲增长,在就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本开发,贸易和全球网络等领域强烈蔓延到国内经济。跨国公司帮助新加坡成为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在电子行业。就在该区域内的本地化活动中建立大型生产基地而言,多国活动是“块状的”,并与整个生产基地建立联系。在这个阶段,关键的联系。 是航运和物流。跨国公司的“块状”和本地化活动为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本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框架。开发了“需求驱动”的人力资本模型,以促进和管理经济中对职业和技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加坡的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课程保持一致,以满足经济中对劳动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个增长阶段,外国直接投资活动,特别是来自日本的投资,对在新加坡建立生产基地和网络至关重要,就像在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一样。这个概念被称为“飞鹅”范式,它假定一个地区的欠发达国家可以被视为按照其不同成长阶段的顺序“连续落后于”发达国家,以野鹅飞行的方式 。对资本的“块状”投资也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和产业政策,例如集群,与政府相关的公司 (GLC)增强了新加坡经济的集聚效应。也是在独立的最初时期,随着新加坡基础设施的发展,创建了GLC,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SIA),新加坡港务局(PSA)和新加坡电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出口的性质从劳动密集型发展到资本和半技能密集型。政府政策在战略上也侧重于鼓励区域一体化和建立区域生产网络,这可以从东盟的建立中看出。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发展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强有力的机构和产业政策是第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小学教育的实施,以及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人力资本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增长阶段 ,经济中的创造也多于破坏,政府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创建GLC以利用经济增长。由于GLC保持了大量的国内内容和投资,因此几乎没有必要提取大量的财政租金。作为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优势在这个增长阶段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使新加坡能够建立关键的机构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渗透到整个经济没有太多困难。1965年至1984年GDP平均增长率为9.9%,经济由源源不断的资本投资驱动。 2.2.2.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诸如建立研究型大学和科技园之类的硬基础设施使行业能够巩固自己的优势并从集聚效应中受益。产业政策,即集群战略,加强了经济实力,并有针对性地将高质量的跨国公司投资于新加坡。此外,政府在战略上侧重于加强化学和制药部门的软和硬基础设施,以加深其能力。政府还推出了产业政策,例如地方产业升级计划(LIUP),以加强中小企业 (SME)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系。这些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补贴,以发展跨国公司供应网络的支持生产。鼓励跨国公司培养属于其价值链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目的是提高它们的效率和技术能力。在此期间,电子合同制造公司的经济大幅增长,而出口多样化,包括电子和电气 ,化学和医药产品。政策继续侧重于区域一体化和东盟,但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趋同程度更大。机构的趋同预示着在该地区投资的风险较小,并促使新加坡的外 国投资活动合并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活动。 竞争优势。 人力资本发展持续推进,对中学教育、职业培训、理工学院和文凭教育采取了举措和改革。政府政策维持工业的创造,同时管理工业的破坏,这导致了企业的净创造。然而,就生产和投资而言,GLC继续主导国内经济。也是在1987年的这一阶段,新加坡获得了发达地位。高储蓄率加上中央公积金捐款,意味着经济中需要捕获的财政租金较少。 然后,在1990年代初期,政府政策转向了更多的市场驱动型增长。这增加了经济向服务业活动的转变,相应地,服务业的份额开始增加。1985年至1996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5.5%。在此期间, 实际GDP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内容的强劲投资而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在此期间,平均实际 GDP增长约为8%。 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标志着新加坡增长第三阶段的开始,这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