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评估 EE & C 指标和政策 , 确保低碳发展道路 - 发现报告

评估 EE & C 指标和政策 , 确保低碳发展道路

评估 EE & C 指标和政策 , 确保低碳发展道路

ByMasaru KawachinoMitsuru Motokura HanPhoumin 评估EE & C指标和政策,确保低碳发展道路 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中央Senayan II 6楼Jalan Asia Afrika No. 8, Gelora Bung Karno Senayan,Jakarta Pusat 10270印度尼西亚 ©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2023年ERIA研究项目报告FY2023No.132023年11月发布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licat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any form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without prior written notice to and permission from ERIA. 在其各自章节中表达的发现,解释,结论和观点完全是作者/他们的观点,并不反映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其理事会,学术咨询委员会的观点和政策,或他们所代表的机构和政府。各章节中的任何内容或引用错误均由作者自行负责。 本出版物中的材料可以自由引用或转载,并附有适当的确认。 前言 东盟国家正在推行能源效率政策,以应对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能源消耗增加。然而,在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国家的能源效率稳步提高,而碳强度却在恶化。也就是说,尽管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进展。2排放量正在增加。 本报告分析了目标国家的能源效率、碳强度和其他变化因素,确定了能源效率提高和碳强度恶化之间分离的原因以及与能源效率政策相关的问题,并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该报告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了东盟的人口,经济,能源和CO2排放情况。此外,我们将讨论分析提出的问题。第2章确定了东盟中对能源和CO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2排放并选择本报告要研究的国家。第3章分析了能源消耗、能源效率、CO2排放、能效政策和CO2所研究的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减排政策。第4章根据上一章的分析,总结和分析了所调查的四个国家的共同趋势,并提出了针对特定部门的建议。 Acknowledgements 这项研究是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感谢研究组每个人所做的努力。我们特别借此机会感谢研讨会成员和实体: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马来西亚自然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部Siti Sarah Sharddi和Rowea Villaeva ad Mr.菲律宾能源部Michael Siocrz对该项目的支持和建议。特别感谢ERIA出版部及其编辑团队帮助编辑报告并准备出版。 项目成员列表 本村Mitsuru 高级研究员,全球能源集团1,战略研究单位,IEEJ(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 前川KiminoriIEEJ高级研究员兼经理 Masaru KawachinoIEEJ战略研究部全球能源集团1高级研究员 小塔谷一郎 高级研究员,全球能源集团1经理,战略研究单位,IEEJ 目录 前言 Acknowledgementsiv 项目成员列表v 数字列表vii 表列表xii 缩写/首字母缩略词列表xiii 执行摘要xv Chapter 1研究背景1 Chapter 2研究目标国家的选择12 Chapter 3研究选定的国家16 Chapter 4Summary100 数字列表 图1.1东盟人口(2000年vs 2020年) 图1.2东盟GDP(2000年对2020年)(2015年价格,汇率) 图1.3东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与2020年)3 图1.4东盟能源供应总量(2000年vs 2020年)4 图1.5东盟TES / GDP(2000年对2020年) 5 图1.6ASEAN CO2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2000年vs 2020年) 图1.8弹性(2000年与2020年) 图2.1东盟TES(2020年)12 图2.2TES的国家份额(2020年)13 图2.3ASEAN CO2排放量(2020年)14 图2.4CO的国家份额2排放量(2020年)14 图2.5带边界线的弹性15 图3.1印度尼西亚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对2020年(2015年价格和汇率) 16 图3.2印度尼西亚按当前市场价格划分的部门GDP(2020年)17 图3.3按能源类型划分的TES(印度尼西亚:2000年vs 2020年)18 图3.4能源部门的TES份额(印度尼西亚:2020年)19 图3.5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印度尼西亚:2000年与2020年)20 图3.6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份额(印度尼西亚:2020年)21 图3.7最终能源消耗(印度尼西亚:2000年vs 2020年)22 图3.8按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份额(印度尼西亚:2020年)23 图3.9按燃料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耗过渡(印度尼西亚:2000年与2020年) 图3.10按行业分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和份额(印度尼西亚:2000年与2020年)25 图3.11钢铁子行业的EE & C指标过渡(印度尼西亚)26 图3.12按钢铁分部门划分的煤炭最终能源消费转型(印度尼西亚:2000年与2020年)27 图3.13CO2钢铁子行业的排放量过渡(印度尼西亚:282000 vs 2020) 图3.14非金属矿物分部门的EE & C指标转变(印度尼西亚)29 图3.15按运输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耗过渡部门(印度尼西亚)30图3.16道路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印度尼西亚)31图3.17住宅部门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印度尼西亚)32图3.18住宅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印度尼西亚)33图3.19能源效率和碳强度转变(印度尼西亚:2000 - 20)34图3.20热效率过渡(印度尼西亚: 2000 - 20)35图3.21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过渡(印度尼西亚:2000 - 20年)36图3.22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印度尼西亚:2020年)37图3.23CO之间的转换2电力部门的排放量以及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电力输出(印度尼西亚:2000 - 20)38图3.24马来西亚2000年GDP vs 2020年(2015年价格和汇率)40图3.25马来西亚按当前市场价格划分的部门GDP(2020年)40图3.26按能源类型划分的TES(马来西亚:2000年vs 2020年41图3.27能源部门的TES份额(马来西亚:2020年)42图3.28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马来西亚:2000年与2020年)43图3.29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份额(马来西亚:2020年)44图3.30最终能源消耗(马来西亚:2000年vs 2020年)45图3.31按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份额(马来西亚:2020年)46图3.32按能源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耗过渡(马来西亚:2000年与2020年)47图3.33最终能源消费转型的运输部门(马来西亚)48图3.34道路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马来西亚)49图3.35住宅部门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马来西亚)50 图3.36住宅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马来西亚)50 图3.37能源效率和碳强度转变(马来西亚:2000 - 20)51 图3.38热效率过渡(马来西亚: 2000 - 20)52 图3.39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过渡(马来西亚:2000 - 20年)53 图3.40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马来西亚:2020年)54 图3.41CO之间的转换2电力部门的排放量以及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电力输出(马来西亚:2000 - 20)55 图3.42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2016 - 25(马来西亚)56 图3.43菲律宾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对2020年(2015年价格和汇率)57 图3.44菲律宾按当前市场价格划分的部门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58 图3.45按能源类型划分的总能源供应(菲律宾:2000年与2020年)59 图3.46按类型分列的能源总供应份额(菲律宾:2020年)60 图3.47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菲律宾:2000年与2020年)61 图3.48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份额(菲律宾:2020年)62 图3.49最终能源消耗(菲律宾:2000年vs 2020年)63 图3.50按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份额(菲律宾:2020年)63 图3.51按能源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耗过渡(菲律宾:2000年与2020年)64 图3.52按行业分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和份额(菲律宾:2000年与2020年)65 图3.53钢铁子行业的EE & C指标过渡(菲律宾)65 图3.54CO2按运输部门划分的排放量份额(菲律宾:2020年)66 图3.55CO之间的转换2运输部门的排放量和运输部门的最终能源消耗(菲律宾:2000 - 20)67 图3.56CO之间的转换2公路运输中的排放量和按燃料使用的机动车数量(菲律宾:2000 - 20)68 图3.57道路运输的EE & C指标过渡(菲律宾)68 图3.58住宅部门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菲律宾)69 图3.59住宅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菲律宾)70 图3.60能源效率和碳强度转变(菲律宾:2000 - 20年)70 图3.61热效率过渡(菲律宾: 2000 - 20)71 图3.62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过渡(菲律宾:2000 - 20年)72 图3.63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菲律宾:2020年)73 天然气和石油电力输出(菲律宾:2000 - 20) 图3.65菲律宾能源效率和保护法案75 图3.66越南2000年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价格和汇率)77 图3.67越南按当前市场价格划分的部门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78 图3.68按能源类型划分的总能源供应(越南:2000年与2020年)79 图3.69各能源总能源供应份额(越南:2020年)80 图3.70按燃料分列的电力输出(越南:2000年与2020年)81 图3.71按燃料划分的电力输出份额(越南:2020年)82 图3.72最终能源消耗(越南:2000年与2020年)83 图3.73按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份额(越南:2020年)83 图3.74按燃料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耗过渡(越南:2000年与2020年)84 图3.75按行业子行业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和份额(越南:2010年vs 2020年)85 图3.76钢铁子行业EE & C指标过渡(越南)86 图3.77按钢铁分部门划分的煤炭最终能源消费转型(越南:2010年与2020年)87 图3.78CO2按钢铁分部门划分的排放过渡(越南:2010年与2020年)87 图3.79非金属矿物分部门的EE & C指标过渡(越南)88 图3.80按运输部门划分的最终能源消费转型(越南)89 图3.81道路运输的EE & C指标过渡(越南)89 图3.82住宅部门最终能源消费转型(越南)90 图3.83住宅部门EE & C指标转型(越南)91 图3.84能源效率和碳强度转变(越南: 2000 - 20)92 图3.85热效率过渡(越南: 2000 - 20)93 图3.86CO2按部门划分的排放量过渡(越南:2000 - 20年)94 2按部门分列的排放量(越南:2020年)95 图3.88 CO之间的转换2电力部门和煤炭的排放量,96天然气和石油电力输出(越南:2000 - 20) 图4.2 Hekinan热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