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流感数据、新版医保国谈的等投资方向 本月医药生物(申万)表现强于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受热点事件催化,板块以主题投资为主并持续轮动,如流感、测序等。我们11月重点强调华大智造受基因编辑概念与出海利好等表现亮眼,同时线下药店边际向好、与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相关的公司涨幅显著。 2023年进入9月后,流感发病率持续上升,第47周(11月20日-11月26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发病率为8.0%,高于前一周(6.4%); 北方7.1%,高于前一周(6.2%)。我们认为流感&肺支等疾病高发将提升相关诊疗产业业绩。另外国家医保局预计在12月公布新版医保谈判结果,亦有望带来增量业绩。 关注如下相关公司: 体外诊断:英诺特、圣湘生物、万孚生物、安图生物等; 中药治疗:华润三九、康缘药业、以岭药业、众生药业、济川药业等; 医保谈判:恒瑞医药、健康元、信立泰等; 本周专题:药品和器械出海的路径回顾与思考 市场逐步形成明年的投资主线:医药行业出海征程。2023年医药投资受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去库存、需求疲软以及行业合规化改革的压力,医药投资变得尤为艰难,主线欠缺,主题轮动,且轮动周期变短,产业与资本均陷入内卷尴尬境地。近期由短期出口回暖数据推动,市场逐步开始关注出海主线,短期催化+长期强势逻辑使得市场逐步形成共识。 我们在本周专题复盘了医疗器械及药品出海的历史,按图索骥对未来投资出海进行预判。出海方向虽然扩容了空间,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器械出海:医疗器械出口由于准入、成本等原因,战略执行难度相较容易,完成0-1的战略执行相对容易。我们把出海分为1-5个阶段,大部分出口公司还处于代理商分销模式阶段,投资需要区分全球市场与海外贸易的边界。可以形成稳定增长预期的海外市场更应该享有更高估值溢价,这里面隐含了公司为此做出的经年累月产品、营销、市场、研发、质量体系的全面努力。 药品出海:国内药企受中国市场定价与支付端买单能力影响,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资金回笼以及未来获得高回报,多数产品选择以License out“借船出海”的方式进入定价高、支付体系更成熟的欧美市场。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细胞基因治疗赛道开发FIC或BIC产品,或通过靶点组合与工艺改进挖掘新结构类型药物如ADC和双抗,将成为海外药企较为认可并愿意买单的主流创新模式。未来创新药出海也将变革为授权与退货并存的格局。 关注如下公司: 医疗器械: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华大智造、三诺生物,建议关注南微医学、海尔生物等 药品:推荐恒瑞医药、金斯瑞、科济药业,建议关注迈威生物、百利天恒、康方生物、翰森制药 12月月度金股 康缘药业(600557.SH):近期支原炎体肺炎与流感高发,有望加速消化渠道库存产品,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4.83/5.98/7.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4%/23.93%/22.91%,对应11月30日收盘价,2023-2025估值分别为22X、18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企业经营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政策性风险 1.11月行情回顾与12月投资策略 11月医药生物(申万)同比上涨2.89%,表现强于上证指数。其中,医药商业子行业上涨7.45%;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6.17%,医疗器械子行业上涨5.05%,中药子行业上涨4.64%,化学制药子行业上涨2.73%;医疗服务子行业下跌4.47%。 2023年11月,50亿市值以上的企业中,股价涨幅较好的以主题投资(如流感、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治疗药和测序、带状疱疹疫苗)或者制剂出口(胰岛素出口,以及托珠单抗、艾贝格司亭α的美国获批)为主,零售药店企业反弹。 进入12月,国家医保局预计于12月公布2023年度医保谈判结果,推荐恒瑞医药(吡咯替尼、达尔西利扩适应症谈判,此前医保内适应症为2线),建议关注健康元(妥布霉素首次谈判)、信立泰(恩那度司他首次谈判,对标品种罗沙司他已放量)。近期对于出口的关注度高,继续推荐有出口能力、且产品具备应用端成长性的华大智造。 2.医药与器械出海路径回顾与思考 进入12月,市场逐步形成明年的投资主线。我们认为2024年中国企业都在渴望出海的新蓝海市场,而资本也旨在寻找相关的投资机会。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便开启与全球接轨的高速路。 中国高速发展的40年,依靠劳动力红利快速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断将快速提升的价廉物美的产能输送到世界各国。随着中国比较优势逐步从劳动力红利升级为工程师红利,中高端制造产能逐步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而医疗、医药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高端制造业。 2023年是特别的一年,外部的地缘政治、去库存、需求疲软以及行业合规化改革的压力,医药投资变得尤为艰难,主线欠缺,主题轮动。由于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轮动的速度和预期兑现的速度非常块,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个投资周期。而我们也意识到,纵然有更多的困难,中国人的天行健文化依然不会轻易放弃,“卷”是2023年核心词,医疗中的卷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全面出海做了良好的准备,有积极的价值。 PD1的卷,造就了单抗产业链的knowhow和人才的积累,消费电子的卷,使得部分核心零部件如CMOS的快速性能迭代和成本下降,给内镜行业发展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核酸产业的卷,PCR仪器在庞大的应用场景下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也带动了与医疗相关的零部件企业的进步,“多快好省”不再只是京东的代名词,也是中国智造在全球的标签。 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是制造业升级的练兵场,通过自己内部的快速更新迭代,中国造就了核心竞争力——产业链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及企业永不放弃的韧性。 国内市场资本热钱的消退、流动性的下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出清过剩的产能,留存下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产能,为了应对单个市场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和资本都需要思考新的市场和投资方向对冲风险。全球市场极具诱惑力,可测算市场迅速扩大5-6倍,打开了市场空间,也足够支撑企业更远期的发展。 2.1医疗器械出海为何成为近期热点? 医疗器械由于准入壁垒相对较低、海外临床注册门槛、费用都相对药品有一定优势,因此器械出海具有超过20年的较长时间历史,早期以低值耗材等中低端产品为主,依靠成本优势进入全球。部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也可以出口中高度产品,如迈瑞医疗的医疗设备。2022年A股器械公司海外营收为1,093亿元,其中前十大公司占比为64%。 图表1:2022年前十大海外营收的A股器械公司 2022年依然还是有很多新冠业务带来的增量。回顾2019-2022年医疗器械行业出海历史,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期间中国医疗器械厂家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和稳定供应能力,获得全球客户认可,海外营收占比得到快速提升,从2019年的25%提升至2022年的34%,其中检测业务海外营收占比最高,达41%,其次为医疗耗材(31%)和医疗设备(28%)。 随着新冠检测需求下降,2023年上半年我国代表新冠的体外诊断海外营收占比(17%)和增速均低于平均值,而代表常规产品的医疗设备及耗材均已触底抬升,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获得较快发展,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各子行业最高,达24%。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通过新冠疫情机遇,打开海外市场,积累优秀的客户口碑和销售渠道,产品协同出海成效逐步显现。 图表2:2019-2023H1海外营收占比总营收 图表3:2019-2023H1海外营收同比增长率 根据2023年最新的出海跟踪数据,出口确实有抬头趋势,关注出海方向恰如其分。 国际航运价格下降有望推动医疗器械出海发展。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商品持续去库存影响,2022年10月份以来,中国集装箱出口数量持续下滑,2023年10月份迎来拐点,单月集装箱出口数量达15万个,同比实现正增长。同时航运需求逐步下滑,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下降,从2022年10月的1830点下降至2023年10月的877点。10月后显著看到数据有所回暖,虽然暂未形成趋势。 图表4:近一年中国集装箱出口情况 图表5:近一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情况 2023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新增订单比例达到较低点,为48.3%,随后触底反弹,2023年9-11月份逐步恢复至50%左右,有一定恢复。 图表6:中国制造业新增订单比例 短期数据变化让市场更为关注出海,然而出海虽然星辰大海,但是路途任重道远。 企业出海需要思考,自己的产品线及在研产品是否丰度足够支持在海外开启业务,什么时候可以盈亏平衡,能够容忍亏损多久?选择哪些国家作为重点市场,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法规是怎样的,会不会遇到专利或者消费者诉讼?当地文化是怎么样的? 医疗体制是怎么样的?当地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是否有足够的容错空间让企业试错? 这些问题都无法一蹴而就的回答,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出海是需要缴纳“学费”的。 出海的路径有几类: 1.被动等待订单; 2.无分公司,一些基础推广和接订单 3.自建分公司,只管理代理商分销 4.自建分公司与本地化办事处,只进行营销和市场活动 5.自建工厂与分公司,生产、营销、市场均在属地进行 以上难度逐步递增。疫情期间新产生了很多1-2阶段的企业,通过贴牌代工或者被动接订单方式,快速在海外以新冠单一大产品取得市场份额,这主要受益于中国产业链的配套完整,可以最快速度响应脉冲式的市场需求。 过去有不少企业通过经年累月的努力,完成了海外市场的初步探索,主要在中低端医疗耗材,以与海外大渠道合作的方式在部分国家建立自有品牌或者ODM形式,有部分国家有分公司,以2-3阶段为主,但是依然很难做大品牌和规模,主要受益于中国的制造优势和原材料成本优势。 最难的4-5阶段是我们认为的真正享受全球市场,未来有望享受中国比较优势产生的溢价。 2.2全球市场空间广阔,器械出海大势所趋 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58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51%,同期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12,13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5.3%,远高于国际增速,但国际市场整体规模为国内3.3倍,由于国内数据以中标价口径计算,折算到出厂价口径,我们预计国内外差距在5-6倍左右。 预计2030年全球和中国医疗器械规模分别为8,183亿美元和22,434亿元,即时国内市场增速为5.32%,与国际市场4.76%差距较小,中长期维度国内高增市场红利边际递减。国内医疗器械厂家提前在海外市场布局,能够进入更大市场,并分散国内市场增速放缓风险。 图表7:2015-2030E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亿美元,右轴) 图表8:2015-2030E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亿元,右轴) 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增速快于总体出口。2017-2019年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年复合增速为13.30%,高于总体出口(5.09%)。凭借优良稳定的供货和高性价比产品优势,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大幅提升,同比增长40.45%,全球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2021-2022年受高库存、需求减少影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疲软,未来随着整体需求恢复,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凭借已建立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积累的客户口碑,有望实现快速提升。 图表9: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增速情况 受COVID-19影响,全球新冠检测需求提升,中国医疗器械厂家抓住出海机遇,2020-2022年期间体外诊断出口业务获得快速发展,营收年复合增速为84.17%,国际化浪潮加快推进。随着中国企业持续获得全球客户认可,有望带动其它器械产品协同入院,2023H1中国医疗设备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为25%,产品协同出海成效逐步显现。 图表10: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占整体出口情况 2023年1-10月份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为151.59亿美元,占整体出口的0.54%,其中9月份医疗器械出口额为17.61亿美元,同比增长5.31%,有一定边际改善趋势。 2.3以迈瑞医疗为案例,浅谈中国器械出海路径 2022年迈瑞医疗海外业务117亿,是除去新冠后医疗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