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金美新材调研纪要–调研纪要-2023120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金美新材调研纪要–调研纪要-20231201

2023-12-02未知机构A***
金美新材调研纪要–调研纪要-20231201

金美新材调研纪要-23年2月 情况介绍:(熊斌) 基本情况: 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是金美的基本情况;第二是金美的核心竞争技术;第三是金美的发展规划。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金美有没有量产,量产到什么程度;第二个问题是金美核心竞争力多强,追赶者离金美多远,壁垒多深;第三个问题是客户关系,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关于成本、扩产计划、产能建设在财务模型会详细展示。 从17年开始金美和C独家联合开发,做到今天具备量产能力,是整个市场唯一一家同时量产铜和铝复合集流体的,并且在知识产权、装车经验上遥遥领先于友商,是整个复合集流体行业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金美股权结构: 复合集流体开发背景: 众智金谷是臧等三个创始人的平台。珠海致铎和湾区资管都是熊斌那边的,总15%。珠海致铎是第二轮收的天使投资人股权,当时企业团队帮协调,后和众智金谷成为一致行动人,以增强团队的控制力。C的晨道是产业投资人,招银国际也是C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也是晨道的LP。当前董事会是创始人3,晨道2,招银1,本轮融资为了董事会结构更加健康,协调退部分老股来收回1董事。北汽产投19年第一轮的时候投资没过会,20年招银国际做了可转贷款2.2个亿,北汽从招银国际分走了3000万。其他股东都是上轮增资的,上轮投前21个亿,21年底完成,熊斌那边领投1.6-1.7个亿,投后24.1亿。 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往往是一个跷跷板,再加上成本,会构成不可能三角。提高安全性,比如隔膜涂布勃姆石、氧化铝,会导致能量密度的下降。提升能量密度,一般是两个方向。第一,活性物质的克容量提升,比如从低镍到高镍,从磷酸铁锂到三元,从石墨负极到硅基负极,安全性上面有代价。第二,减少承担结构性功能的非活性物质的使用量,比如纯铝箔减薄到8μm,纯铜箔到6μm,也会影响安全性。且到一定程度就到极限了,比如纯铜箔4.5μm,从19年就讲,但是并未大规模导入,背后原因是太薄的集流体生产端和使用端成本高。生产端,面临良率问题,因为铝很脆,容易断裂,铜好一点但是还是会断裂;使用端,电池厂用太薄的集流体在涂布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断带,跑不起速度。需要拓宽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构成的不可能三角的边界。复合集流体或可满足该需求。 复合集流体优势: 第一,成本优势:生产端,复合集流体物料成本低,且减薄潜在空间大。使用端,复合集流体使下游电池的直通率提升2%,且由于抗拉强度、延展性提升了,电池涂布速度从80m/min提到100~120m/min。 第二,安全性优势:纯金属集流体,特别是纯铝箔,较脆,比如充放电膨胀收缩中易断裂,易毛刺,会穿刺短路,形成安全隐患,也影响循环寿命。复合集流体金属层薄,难形成毛刺,且过热时基材坍塌熔断,远离热源,从短路到断路。安全性提升,循环寿命提升,特别是复合铝箔。 金美发展历程: 第三,能量密度优势:减重,特别是复合铜箔。此外,金美同时量产铜和铝复合集流体,有较好兼容性。根据下游客户他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可用其中一种或都用。不仅锂电池可以用,只要是有集流体的场景都可以用,钠电池都用铝集流体,固态电池也用集流体。只不过当下集中在锂电,产能有限,应付C和A都够呛。 15年C提出需求,金美开始跟C接触。C在当时开发供应商不只一家,有几家在送样,并且C的工程师也驻到他们厂里面,但做到16年底17年的时候其他家都退了。开始认为很简单,镀两层膜还是金属单质,拿做包装膜的工艺做就行,一步法就搞上去了,但做的时候发现不一样,工艺差别很大,做不下去了。金美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坚持去做。17年成立公司,金美跟C签订双向独家联合研发协议。最早内部代号铜叫CP,铝叫AP,跟C的合作多了,代号被C占用了,C要求换代号,就变成了铜MC,铝MA,统称NP。 17年获得了天使轮的投资,18年就开始装车,12μm的复合铝装了PSA2万台车,是第一次量产。18年装车跑了一年后,发现效果还很好,晨道 19年投进来,增资加老股,熊斌那边也进了,开始和团队深度接触。 20年的时候第二次量产,是复合铜,20年9月29号宣布装车,铜装了差不多3-4千台,具体数量处于保密状态,不像PSA是公开信息所以能讲。 20年宣布装车以后,C的曾在当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演讲,说开发出不起火电池NP技术,背后其实是金美,但当时C不让金美讲。21年进入量产设备定制,建设桥河基地。 金美的信披和公众的认知: 22年复合铝8μm正式落地,第三次量产,22年11月11号就在楼下做一个小型量产仪式,终于踏出了量产的这一步,对股东、团队、地方政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时没有邀请外部的机构。22年C和B用复合集流体的应用技术各拿了一个奖。和C的独家协议到22年4月份已经结束了,所以现在也开始接触一些新的客户。 金美21年增资前,出于保密,安徽金美的工商看不到集流体三个字,都是做包装膜保洁膜,后面才逐步披露。第一次金美出现在公共视野当中,是因为去年在东威上市以后,东方财富给东威写了一篇研报,带出金美,后面方正也写了研报,然后后面的时候就非常就多了,扒金美环评、专利。中金早上发了金美的研报,这是少数的券商研究所对一个非上市公司的研报。现在有些人员还保密,否则干扰太多,很多看到金美的人出来访谈,实际上有些不是金美的人,金美的人不会做这些。包括金美现在的供应商,也不会披露,因为还是有很多know-how。 现有量产和客户情况: 金美量产跟同行们的量产不太一样,不缺客户,在爬坡过程中,C有十几个人一直在跟着我们产线,下线的每一平米他们都要走了。友商的量产,是量产后告诉电池厂已经量产,再去送样测。23年进入规模复制扩产,给C的大批量供应需要以项目为单位启动,来匹配C的下游项目。 产品的迭代: 复合铝:主要是针对高镍三元安全性,单个项目启动量一月几十万平米就够了,与现阶段产能匹配,所以从22年4季度大规模供复合铝给C,部分复合铜线的产能模块也做复合铝。复合铜:主要针对磷酸铁锂减重,单个项目至少单月为300万平米启动量,现在产能全开也供不了,所以等扩产到月300万平米以上再大规模供复合铜,时间应该是23年4季度。铜每个月也交付,量不大,因为产能小,每月几万平米,给C拿去做成电池去验证,不是验证金美产品本身,而是C做成电池,到不同的车厂去上车匹配车型来验证。具体情况哪些车,C不讲,金美不知道。车厂还没发布,由电池厂甚至金美发布,不合适。金美项目过去在C内部也是属于非常高密的项目。还有少量交付给A,用在飞行场景。 基材厚度只是一个维度,方便对比各代产品,迭代还包括其他性能,从开始的10、12μm,到当前量产的6、8μm,到下一代的储备4.5μm,4.5μm基本上客户都已认证过,只不过当下不会一下推出,什么时候量足够大,甚至有同行能够跟进的时候,再推出。但是金美做了这么多年,三次量产,积累大量量产经验数据,特别是多批次装车应用的经验,很多同行们应该是没有的。 核心竞争力: 未来几年2-3年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真正市场有多大,就决定于金美的供应量,金美有多少,这个市场就有多大。第一,团队本身扎根多年的积累。跟C每天三会,早11点、下午四五点、晚9:30,长时间的爬坡中,团队一直处于满干劲状态,多家在外地但全身心投入。李航和臧世伟吃住公司。还有核心博士,但对外保密。 第二,时间加上团队付出,设备、工艺上有足够沉淀下来的东西。设备自主研发,某上市公司讲设备好,金美曾经买过,但现在设备是自己的。质量改善体系建立,大量数据积累,把工艺窗口从窄逐步逐步拓宽,到今天能够去稳定生产,产品经过行业内最严苛的客户的装机实测应用认证。 第三,专利体系。李航以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副处长,加盟金美后,领头开始建设专利池,PCT有20多件。 未来发展规划: 第四,客户的关系。和C随着22年双向独家结束,正在进入包线状态,几乎不分彼此,包括装车应用。还有之前说的,22年开始开始给A供复合铜,用在飞行场景,量不大,因为产能小。 1.进一步强化定制开发,通过配合客户,来绑定客户,来换客户一供。可以搞联合研发,但产品90%以上是标准化生产,只是根据客户的应用场景需求微调。主要是配合客户量产,保供。但定制开发的配合客户,不包括配合送样需求,不会轻易给客户送样。因为发现好多潜在客户,对复合集流体的理解和应用比较早期,处于跟风状态,会问一些金美早已解决的问题。材料应用需要积累,欢迎客户去收别家的样。收别家的样,客户会发现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到时候我们再来交流,会发现金美在应用层面可以做一些引导。第二,储备下一代的产品。第三,强化在关键装备上的自主化以及专利池的建立,专利加工艺know-how的保密。第四,生产基地的建设,在财务模型里面会详细介绍按季度的扩产节奏。今年这里的桥河基地要实现量产,车间的厂房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做装修,设备回来就可以开动。马上在綦万这边建设一个新的基地。第三基地在江西或者广东,江西已经给我们offer了,但还在犹豫,也在考虑广东落地。22年没去落地,因为22当时还没到那个阶段,在准备量产。23年要落地下来。 盈利预测: 23年今年应该会盈亏平衡的状态,收入预计三个多亿,到24年产能出来,预计有近30个亿收入,详见财务模型,包括定价模式。 定价策略: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当下同行和自己的量也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用一个还可以的价格销售,也会尊重客户,以客户能够接受的价格定价。到可能25年、26年,自己的量足够大,有同行能供一部分产品的时候,铝价格市场化,铜盯着纯铜箔的价格去打。 本轮融资: 本轮融资预计不低于10个亿,会老股的差不多一个多亿,投前60-70亿,具体看领投方来定,领投方是双币基金,合伙人从香港过来。 申报安排: 目前把公司的上市主体迁到了深圳,上市主体是深圳金美。券商中金,律所国枫,是熊斌那边带进来的,和熊斌那边在好几个项目都深度合作,也很重视。预计25年报材料,考虑业绩成长的一个曲线,最关键的一点,是从22开始接触新客户,客户结构多元化到25年才会达到一个合适的点,23、24会密集跟新客户交流,导入应该会有1-2年的时间,要上量,要做成电池,到车厂交流和验证,也需要时间,所以大概差不多25年能看到,虽然可能主要还是依靠宁德,结构短期改变不了,但是客户数量有一个变化。申报以后,要把客户结构多元化的趋势给交易所的审核员看清楚。虽说金美依赖C,但也是有客观原因,而且只有金美能供C,C也依赖金美,是双向依赖。所以也是合理的。已经和交易所沟通了,金美虽然早期,交易所还是很关心,来过几次,要让规范等业绩,不让业绩等规范。 交流Q&A(刘文卿) Q1:金美和柔震与A合作进展 复合铝本来22年4季度给A上项目,但产能给C后不够,拖延了。复合铜22年2季度已经上飞行器。柔震有条小线,年500万平左右铝,在膜厚度、能力缺陷上,还停留在金美上一代水平。柔震是长宇包装膜孵化,17、18年时因为设备比较合适,帮金美代加工过一段时间,跟金美团队关系还不错,大致知道制程,对规格、产品有认知。但现在金美量产的8μm复合铝,较之当时,表面缺陷、表面孔洞已经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物性 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厚度也从12μm到8μm下降30%,现在这个规格上的产品目前也只有金美一家供。柔震一直在给A送样阶段,A基于消费电子需求,希望厚度更薄,A的说法是A对集流体的要求是要对标C的,因此复合铜和铝上一直对接金美。A之前唯一一家用上9μm纯铝箔的,金美8μm复合铝,柔震复合铝10μm以上甚至12μm。 Q2:18年PSA上车供了2万台,后面为何没要求扩产,多上一些? 16年出卷样,17年上电芯,18年就上车了,速度对全新的产品来说是极快的。大家都觉还是看一下那个量产车,那2万台量跑的情况怎么样,对客户来说有一个观察过程。当时PSA车里面没有设计两种型号的集流体,只能在同一型号上切换集流体材料,金美复合铝产品规格迭代了,要跟着PSA做只能继续供同一规格型号的老产品。老产品产能跟不上,所以没继续供。 Q3:C相关配套、C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