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白皮书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年11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指出以社区为主体推进“基层民主、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承载空间,现代社区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均明确把“建设智慧社区”作为提高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安 全、方便、智慧的现代社区,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各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强调了现代社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在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下,现代社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入整体性落地建设的关键期,以场景驱动的各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发展方向逐步明晰。 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逐步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新基建”概念明晰与数字化相关技术的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成为新老社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是指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信息传输、存储、计算、感知及融合应用等基础性服务的公共设施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当前,现代社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呈现协同推进趋势,但相关规范制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场景驱动型建设方式为主,呈现分散推进、百花齐放的特点,有关部门出台了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但从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需更突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进一步细化、规范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 展望未来,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仍然面临顶层规划不足、科学设计及持续建设运营不足等多方面挑战,通过开展全过程咨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生态链条协作、严控全过程交付等具体举措,可有效保障高质量推进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地。 目录 一.态势研究篇:数字基础设施助力现代社区再升级1 (一)国家政策高位推动,省市加速建设落地1 (二)行业标准多有探索,但针对性仍待提升3 (三)企业合作更加频繁,产业链正趋于完善5 (四)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研究成果逐年攀升7 二.场景驱动篇:高附加值契合现代社区发展新要求10 (一)多元主体需求驱动,省心舒心安心成为根基10 (二)应用场景逐渐明朗,数字基础设施价值显现11 (三)系统统筹综合谋划,最大化实际建设成效13 三.规范引领篇:体系梳理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16 (一)基础层17 1.智能设备端17 2.数字基建场所空间35 3.数据中心及通信网络40 (二)平台层41 1.数据库42 2.数据处理能力43 3.应用支撑能力46 四.践行落地篇: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堵点难点49 (一)以全过程咨询激活多方协作合力49 (二)以顶层设计引领系统性、集约化建设51 (三)以EPC总包服务铸造高质量系统工程52 一.态势研究篇:数字基础设施助力现代社区再升级 (一)国家政策高位推动,省市加速建设落地 多部委出台政策文件,加快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落地。现代社区以适度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数字能力平台为支 撑,对社区内的人、物、建筑、事件等进行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治理和管理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对共同富裕工作有着重要推进作用。自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来,全国各地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快速推进,系列政策不断明确社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明确现代化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指明设施层、网络层、感知层等设施为现代社区的建设基础。在双碳战略指引下,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对现代社区建设提出绿色发展要求,提出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等建设任务,要求推进基础设施、重点场景等智能化升级。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进一步确定现代社区基础设施范畴,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施、物业管理设施等,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明确方向。2022年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强 调制定完善现代社区建设标准、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加 强对试点单位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表1社区现代化建设相关政策(2014-2022年) 序号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 发布年份 1 国家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共中央、国 务院 2014 2 国家级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 行)》 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 2014 3 国家级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 2020 4 国家级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 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 2021 5 国家级 《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 民政部 2022 6 省级 《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浙江省人民政 府 2019 7 省级 上海《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上海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 2021 8 省级 《北京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5部门 2021 9 省级 四川省《“互联网+社区”行动 计划(2021-2025年)》 四川省民政厅等7部门 2022 10 市级 《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2016 11 市级 《成都市天府智慧小区建设导则》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 作领导小组 2020 12 市级 合肥市《2020年智慧社区建设 专项行动方案》 合肥市市民政 局 2020 省市层面纷纷跟进,多地落实现代社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化社区建设政策的发布与完善,形成了围绕不同条线的社会力量活跃、应用场景丰富、侧重 各有差异的建设局面,包括公安主导推进的智安社区、住建部门主导推进的绿色社区、民政部门主导推进的智慧社区等。各线条的现代社区建设均以数字基础设施铺设为首要条件,其中智安社区聚焦社区安防领域,重点部署门禁、视频监控等;绿色社区建设以社区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设施为主要对象,以绿色、节能、减排为抓手进行数字化改造;民政部门主导的智慧社区主要以市民需求为导向,面向政务服务、居民生活部署数字基础设施,以提升民众感知。从各城市的具体部署看,上海、成都强调社区安全及服务领域,聚焦社区智能安防、智能末端配送、智慧康养等场景,对智慧终端设施进行网络化部署,并形成了规范有序的智能设施管理机制。深圳以社区建筑为主要对象开展信息化改造,包括居家、办公等建筑场所的智慧运行和管理,社区环境的感知与监测,市政设施的远程管理和智能管控等具体建设内容。浙江提出未来社区建设理念,系统梳理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以应用场景驱动数字基础设施部署。总体上,现代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 (二)行业标准多有探索,但针对性仍待提升 各相关委员会成为引领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化 工作的“主阵地”。现代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行业标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426)聚焦社区建筑及居住区提出建设标准,对现代社区建设所涉及到的概念内涵、建设目标、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SC1致力于现代社区基础设施领域标准化,形成了对社区智能基础设施的基本定义和概念界定,提出相关指标与规范报告,在智能化和可持续性方面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出指引。国家信息中心围绕社区的建设及运营,对智慧社区业务需求与建设要点、技术路线、建设运营模式、规范合规等进行研究,为现代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输出了标准。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工作已有涉猎,但详细规范编制 工作仍未启动。《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明确定义智慧社区基础设施主要指构建智慧社 区基础运行环境、面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系列软硬件设施,包括社区市政公用设施、网络通信设施、智能基础设施及计算存储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指社区范围内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包括社区窨井盖设施、社区供水供电设施等;网络通信设施指社区信息传输网络,包括光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低功耗广域网、广播电视网等;智能基础设施指实现对社区基础数据进行智能感知采集的设备与系统;计算存储设施指用于对智慧社区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的设施。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GB/T20299)系列国家标准规范了社区智能硬件技术要求,涵盖智能家居、智能建筑、 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等应用场景,对终端设备、网络、相关信息平台建设作出具体要求。《Smartcommunityinfrastructures》确定了智慧社区功能模型包括社区基础设施、社区设施设备、社区服务三个层次,社区基础设施涵盖能源、水资源、交通、垃圾回收、通信网络配套设施体系;社区设施设备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场所、工厂、医院、学校、娱乐设施等;社区服务包含教育、医疗、安全等,并建立社区基础设施成熟度模型,分别从技术维度评估社区基础设施的性能、流程和共享情况,从成效的角度评估基础设施带来的贡献。 相关标准不断推进现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但目前标准主要集中在定义层面,重在描述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明确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范畴,在设施设备的性能要求、部署原则、建设运维过程管理等方面还缺乏论述。需要进一步系统梳理现代社区建设及运营需求,结合场景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规范。 (三)企业合作更加频繁,产业链正趋于完善 现代社区是结构复杂的迷你版智慧城市,社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产业链结构复杂,涉及较多跨技术融合应用场景。产业链上游为技术支撑层,涉及基础数据库、云资源、AI智能、地图引擎、支付平台等,由AI企业、云服务企业等科技公司提供服务;中游为设施设备层,包括感知终端、通信网络设 备、计算存储设备、数字能力平台等,相关企业包括智能家居企业、安防企业等深耕具体行业的终端厂商、提供网络通信服务的电信运营商、提供数字化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等;下游为应用服务层,面向养老、教育、医疗、安防等具体业务场景,提供规划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和应用开发服务,由相关集成企业、软件开发企业等提供服务支持。现代社区关联政府、居民、开发商、物业公司等多个参与主体,具备需求多样化、产业链条长、业务覆盖广、投入成本高等特点,单一主体无法满足现代社区整体性需求,现代社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多元主体的共同合作。现阶段现代社区建设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社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业务不断整合,逐渐从政府主导向以房地产开发商为核心多元企业参与的联盟主导方向发展。 政府主导模式。以实现现代社区的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 重点围绕社区治理和便民服务场景,聚焦社区安防、疫情防控、网格服务、为老服务等业务应用,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部署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老年人防跌倒、便民政务服务等方面,并建设智慧社区云平台,集中接入社区管理相关应用,以满足基层治理全局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在街道主导下,联合村委会、居委会等主体,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落地。该模式由于缺少资金 支持,应用服务不具备持续性且后期运维无法保障,多应用于试点建设阶段。 企业联盟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