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分类 根据搭载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汽车类型不同,可将汽车热管理系统分为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热管理系统。 汽车类型分类 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发动机总成系统。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发动机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变速箱冷却系统。在空调制热的情况下,传统燃油汽车可以通过发动机的余热向车内供热。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发动机总成系统(插电混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空调制热的情况下,需通过PTC加热器或热泵主动进行制热。由于新能源汽车以电池电能作为驱动能源,当电池温度过高将产生一定安全风险,因此新能源汽车还需配备电池热管理系统。 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入壁垒方面,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涉及学科和技术种类较多、跨度较大,行业整 体技术壁垒较高。发展趋势方面,汽车热管理系统趋于集成化发展,以达到缩短汽车生产周期、提高汽车续航等 效果。市场前景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也随之高速发展,市场 前景广阔。 技术壁垒较高 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涉及学科和技术种类较多、跨度较大,行业整体技术壁垒较高。 趋于集成化发展 汽车热管理系统趋于集成化发展,以达到缩短汽车生产周期、提高汽车续航等效果。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能够使汽车制造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大幅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汽 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化可减少汽车所需零部件及结构件等使用量,达到减轻汽车重量、提高汽车续航的效 果。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也随之高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充电桩、换电站等)布局逐渐完善和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将带 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3] 1:众捷股份公告、银轮股… [4] 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迄今为止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956年至1981年的萌芽期,中国汽车工业逐渐起步,汽车热管理系统制造相关技术的探索逐步推进。1982年至2006年的启动期,部分国外空调及热管理系统 公司通过独资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推进了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国产化。2007年至2023年的高速发展 期,中国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萌芽期 1956~1981 1953年,长春一汽制造厂建成。1958年,“红旗”轿车成为中国首款量产轿车。1976年,中国最早 的汽车空调由原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今上海汽车空调机厂)制造,并装配在上海牌轿车SH760A上。 行业萌芽期,中国汽车工业逐渐起步,汽车热管理系统制造相关技术的探索逐步推进。此阶段,中国 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启动期 1982年,机械部旗下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1983年,上海汽车厂组装出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 车。1997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从1991年的60.1%提升至90%以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 行业启动期,中国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始引入外资。中国工人在汽车组装中不断学习相关技术,并不断 推进汽车热管理系统国产化进度。部分国外空调及热管理系统公司通过独资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推进了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国产化。 高速发展期 2007~2023 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各项资产清算工作完成。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同 比增长32.8%。2014年,中国各地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电动车的政策。 行业高速发展期,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工 艺水平。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并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4] 1:https://mp.weixin.… 2:砺石汽车公众号、三花… [5] 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链分析 汽车热管理系统上游为汽车热管理系统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华峰铝业、九川新材等。中游为汽车热管理 系统供应商,主要包括银轮股份、三花智控等。下游为汽车制造商,主要包括特斯拉、蔚来、广汽等。 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汽车热管理系统原材料主要包括铝、铜、铁等金属材料及金属制件。金属材料价格波动性较大。金属材料多属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中国铝等金属产 量的逐年增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热管理系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中游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方面,新 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前景广阔。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额外配备了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使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 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也将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下游汽车制造方面,受终端汽车消费市场疲软影响,中国汽车产量恢复缓慢。2020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由降转升,但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仍低于2018 年,汽车产量整体恢复缓慢。 上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上游厂商 产业链中游说明 汽车热管理系统趋于集成化发展。集成化是将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化可减少汽车所需支架、连 接线束等使用量,达到减轻汽车重量、提高汽车续航的效果。汽车质量每降低100Kg,传统燃油车每公里可以节约0.5L燃油,在车身减重10%和20%的情况下,能效分别提升3.3%和5.0%。纯电动汽车 车身减重10%和20%的情况下,能效分别提升6.3%和9.5%。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以电池电能作为驱动能源,汽车整体结构与传统燃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汽车制造商 渠道端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 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规模 计算规则: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中国传统燃油汽车 产量*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 2018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698.0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946.2亿元,整体年复合增长率为7.9%。预计2023年至2027年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随着新能源 汽车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高而稳步上升,2027年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1,347.2亿元。 下游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导致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随着中国交通网络完善程度的提升和各类 公共交通覆盖率的提升,消费者出行选择愈发多元化,导致消费者对私家车需求有所降温。汽车市场需求端的降温造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进一步传导至汽车生产端,导致汽车产量减少,造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增速放 缓。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31万辆,同比降幅1.7%。2021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627万辆和2,686万辆,销量恢复较为缓慢,且2022年汽车销量仍低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推动汽车热管理 系统市场规模增长。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内额外装有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单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超6,000元/辆,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单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2,300元/辆)。2020年至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36.7万辆、354.5万辆和705.8万辆,同比增长159.3%和99.1%。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得2021年至2022年间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较为疲软的背景下快 速增长。 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带动汽车后市场增长,从而推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由2.4亿辆增 长至3.2亿辆,年复合增长率达7.5%。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预计每年因汽车零部件老 化、损坏而产生的零部件更换需求将将持续增加,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的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提高将拉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分别为136.7万 辆、352.1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占到汽车销售总量的5.4%、13.4%和25.6%。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充电桩、换电站等)布局逐渐完 善,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高,从而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汽车热管理系统政策梳理 《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该政策有利于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 政策解读 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的扩张。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生效日期 影响 《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 国务院 2022-05 施》 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 政策内容 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 目前可根据企业综合实力,将银轮股份列为第一梯队,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松芝股份列为第二梯队,其他 列为第三梯队。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企业占据竞争优势地位的保障之一。为生产出高性能汽车热管理系统组成零部件,增加与 下游汽车生产头部企业的合作机会,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需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汽车相关技术的探索,以满足下游汽车生产商对汽车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要求。以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为例,2022年,三花智控研发人员共有 2,243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5.1%,公司研发支出为9.9亿元;银轮股份研发人员共有1,279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6.2%,公司研发支出为3.9亿元。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集中度较高。由于国外汽车热管理系统等汽 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早,汽车热管理系统相关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产品较为成熟,导致目前国外汽车热管理系统龙头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和德国马勒等海外巨头在传统燃油汽车 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占有率超50%。 预计未来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将保持稳定,后入局企业较难抢占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先行企业市场份额。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下游为汽车生产行业。传统燃油汽车产品已较为成熟,各燃油汽车品牌 生产商均有稳定合作的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在没有重大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汽车生产商会与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及其他零部件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导致后入局企业较难对其进行替代。加快研发新能源汽车热泵 系统将为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增加竞争优势。热泵系统是指在为驾驶舱制热时,依靠系统的反向循环,将低位热源(外界空气)的热能强制转移到高位热源(驾驶舱)的空调系统,属汽车热管理系统细分领域之一。新能源 汽车制热模式下,非热泵系统多使用PTC加热器进行加热。此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单小时能耗占据电池容量的5%至10%。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不同,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里程将减少20%至40%。而热泵系统能通过制冷剂的气 液转换,将空气中的热量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可使新能源汽车延长超20%的续航里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倒逼新能源汽车车企用热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