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其他方案]: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介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介绍

2023-11-29其他方案S***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介绍

美丽中国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始终秉承“以乡土为学院”的教育理念,围绕时代命题,持续推进“艺术教育与乡土社会双向塑造”的教学改革,构筑起遍布全国城乡市镇的“乡土学院”网络。先后有8万 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开展面向人民生活的美术实践。美院师生们以艺术劳作参与乡土重建,深度参与完成城市美学、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项目536项,获省级以上各类采风创作和城乡规划设计类奖项400余项。 为更好地推动艺术教育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直面时代需求、推动社会创新的“无墙的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于2021年6月18日成立了“美丽中国研究院”,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 我们创建美丽中国研究院,就是要集结各界力量,形成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去共同实现一个重要的转向——从社会服务到社会创新。 深入探索“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中国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 ——高世名院长 美丽中国研究院架构 以“政、产、研、学、创、媒”六大工作方向致力于三大版块 城乡发展 艺术智库 公共美学 教育中心 社会服务 共创中心 城乡文化顶层建设共创中心 城乡美学规划共创中心 城乡文旅共创中心 城乡数字艺术共创中心 非遗文创共创中心 公共艺术共创中心 美丽中国协作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院始终连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深化院地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美丽中国研究院与地方政府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协作中心」。为地方发展战略的决策及城乡建设的深化,持续提供智库建设、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 「美丽中国协作中心」以“共同研究、共同投入、共享成果”为原则,整合中国美院校内外资源,集结全国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及各界精英力量组成智库,开展文化顶层设计、重点项目指导、地方课题研究等工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形成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协作方法 城市专项课题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文化IP 城市人文建设 城市艺术展览 城市文旅产品 课题带头人 景观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 美丽中国书架 美丽中国文献展 产业创新 学术论坛 风貌定位 文化衍生品研发 人文讲堂 在地艺术展览 文化研学 课题实践 城市空间规划 文化活动策划 文集出版 在地艺术节 文旅配套开发 美丽中国理论部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总院 中国美术学院敦品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出版社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社会、企业 通过联名合作等方式,链接校内外各方资源,打通多元合作,促进协作。 协作方法 建立全国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 构成遍布中国大地的“行动网络” 艺术实践文献库 案例库通过“艺术性,社会性,创新性,示范性,可持续性”五个标准,筛选出美丽中国建设中值得特别呈现的艺术实践案例,以展现“美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案例以行动、空间、图像等不同媒介,采用各种策略、机制、方法,体现个人、社会和全人类的多元价值。案例种类多样,覆盖面广,能够全面展现出美术在中国近十余年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正面意义,其中既有系统性的艺术社会创新案例如“大南坡”,也有展现设计在科技发展中作用的“无人自动清洁船”,还有结合了数字和遗产展现的“云上长城”。 通过对案例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以超越艺术、设计、建筑的学科视角,从经济、社会、组织、文化等多重维度进行系统化梳理和解析,这些案例的有效实践而形成的经验与知识,也将在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为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来自美术的帮助。 案例评判标准及内涵 案例生成方式案例分类标准 四象限·九宫格 “九宫格”从媒介,手段,目标和影响四个方面,快速直接地将每个案例的面貌传递给观众。 “四象限”则是一套面向研究的分析工具。全面揭示出一个案例复杂和多元的内涵。 四个分类对应构成社会现实的几个机制来自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分析 四个分类来自国家的长期规划 物质层面维持社会运转,确保人的日常存续 经济物质文明 可接入各种学 构成了社会身份,一致的文化语言,维持了社会在 界研究 文化 人们思维概念上的存在,潜在地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组织 作为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规范维持着社会的运行, 确保社会的持续和在面对挑战时的韧性 生态 将各个物质或非物质的体系整合为一个协调和谐 的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长远可持续的保证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与社会的实际 与期望对接 互不分离,协调发展 *来自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经济: 标准考虑: 样本性、多元化 选入标准: 在某一个或多个体 现出了上述价值。 能够维持自身存在,提升地方的物质生活,活化既有资源,并成 为进一步发展和更新的契机。 文化: 能够为地方文化注入活力,活化既有文化素材,塑造地方形象,丰富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语言。 组织: 链接人与人,支撑友善和谐相互帮助的社会关系,创造具有韧性和可持续的社会。 生态: 展现了综合发展的能力,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基础,提升社会的韧性,为经济美学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基础。 经济 物质水平:集约高效: 模式创新:经营平衡:资源活化:品牌价值: 帮助提升个体收入,改善经济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环境和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资源,以较小的成本或较快的速度获得更大的效果,避免无效和浪费。 创造出新颖的商业、生产、设计等模式,为生产和经营解决原有的问题,为实际的生产和实践打开新的可能,对现实产生实际的影响。 经济效益上收支平衡,能够自我造♛,维持长期的稳定运营,并且长期来讲具有吸引或增加投资的能力。 发掘未被察觉的物质、人力、空间等资源,改善当地原有的困境,或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可能。 塑造品牌和产品,为后来者树立标杆和榜样,构筑独特个性,建立良好的产品-顾客关系与信 赖感。 文化 人文自信: 图景生成: 启发创造:场景叙述:文化再生:理念创新: 使人产生归属感,产生身份的认同、自豪感。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对于个人的关怀和对于群体的凝聚,还有对于当下问题的积极和及时的回应。让人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产生乐观的估计,使人愿意长期投入在地建设。 创造出一种可能和具体可触摸的想像,将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的形式,或具象地展现出新创造的概念,或将概念传达给之前对此没法理解的人,能在社会层面进一步激发价值,创造广泛的有益讨论,凝聚共识。 用社会美育的角度,启发新思想、新实践,激发人们的主动创新,为艺术现场的产生提供可能,助力理论与新可能性的诞生。 塑造体验,通过叙事传递和凸显当地独有特色,打破阻碍理解的藩篱,建立超越时间的情感与知识的链接,丰富来访者的体验。 通过创新,发掘或拯救已经或将要消失的文化、或为原有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文化健康地 发展与传承,赋予传统新的价值。 采用创新的理念,用具有创意的角度和方式,提出具有创见和启发性的新理念,新方法,或者新的方向,或揭示出之前未被注意的重要信息。 组织 参与共创:多元包容: 社会传播:在地唤醒: 产品运营:城乡协同: 激发在地居民地主动性,让群众高度参与环境的塑造,并且在过程中塑造一种和谐和具有韧性的社会关系。 能将广大群体都包括进来,各个群体都可以参与进来分享利益和好处,带领民众走向共同富裕,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通过艺术节等特殊性的文旅产品事件与在地文化的联动,或以创新地传播理念或方式,挖掘生发事件的传播价值,培育社会了解,催化在地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 激发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文化主动性,激活在地美育系统,鼓励充分挖掘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挖掘地方符号,并将其有机地结合到在地的生活中去,唤醒当地长期文化自我造♛能力。 为产品提出了可行的长期运营策略,并用实践证明了长时间运营产品,并保证其品质与回报、维持与社区的正向关系、获取稳定成果产出的可行性。 在城市、乡村或城乡之间进行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人和自然、消费和生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发掘和培养和谐共存、统筹发展的新关系做出贡献。 生态 科技转化:因地制宜: 生态友好:生态韧性: 人居环境: 顶层设计: 在技术和实际生活之间建立桥梁,为技术发现人文价值、发掘实际使用场景,为现实问题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文和科技的协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了解和尊重当地的物质、社会、文化、风土等环境,对既有条件 进行合理利用,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解决方案和实践。 不对环境或社会生态产生负面影响,为人与自然或其他生物之间提供良好的互动机会,有助于在人和自然之间维持一种可持续的和谐关系,以及维持一种绿色健康的价值观。 赋予环境系统在面对变动和侵害时更好地承受变化、维持自身稳定、适应变化、以及恢复的能力。作为生态标准中较高的要求,要系统性的方案才能满足。 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创造日常生活中更加和谐的人-自然关系。 在规划、方向上进行优秀的顶层规划,为对象提供空间和时间层面上的系统指引,确保对象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 评价案例和坐标系 需求和四象限并置为横纵坐标 我们捕捉到符合“五大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准则精准搜寻艺术实践。 文旅自然资源教育 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 物质水平 集约高效 资源活化 品牌价值模式创新经营平衡 经济 人文自信 理念创新启发创造 文化再生场景叙事图景生成 文化 城乡协同 参与共创 多元包容 在地唤醒 产品运营 社会传播 组织 顶层设计 人居环境 科技转化因地制宜 生态韧性生态友好 生态 根据坐标体系,对案例进行精准分类 文旅 1 大南坡计划 15 《寻找手艺》纪录片 2 寻谣计划 16 《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 3 宿集营造社 17 《中国》大画册 4 旗山侠隐-茶园村活化改造 18 城市秘密 5 火星营地 自然资源 19 生态南塘文化乡村 6 阳朔糖舍 20 青山村 7 iSTART儿童艺术节 21 海南土人 8 自然造物 22 黎光村 9 竹林剧场 23 雷山计划 10 809兵工厂遗址改造 24 金台村重建 11 秋叶艺术节 25 农村免水冲蹲坐一体生态厕所 12 《中国村落》纪录片 26 KAFFTEC咖法 13 《重生之楼》纪录片 27 REMAKEHUB再造狂想社 14 《此地吴人》 28 ……… 乡村振兴 1 竹篷乡堂 16 "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纪念会址改造提升工程 2 自然与 17 乡村环境艺术小微项目 3 归柳杨宅 18 竹里 4 青田范式 19 蒙古包 5 东梓关村复兴实践 教育 20 浙水村自然书屋 6 现代生土建筑研究与实践 21 富文乡中心小学 7 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 22 扎根与生长:乡野艺校系列实践 8 留坝两个“100”项目 23 水墨嵩溪·乡村跨代美育 9 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24 特殊儿童的“逆向融合”美育 10 花火计划-盛放 25 摩登大自然 11 过山殿二三间酒窖 26 美美讲堂 12 德迦零废弃社区 农业农村 27 太阳公社 13 彝族地方品牌营造实验 28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 14 沂蒙田野实践 29 临桂区田园综合体 15 长壤村未来艺术乡村改造 30 豆腐工坊 大地之歌总宣传视频 生态 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 开源平衡修复循环 1016 生态南塘·文化乡村 生态生产与社区文化并重的村民自治实践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南塘合作社 杨云标 1998年 南塘村的建设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社区建设、生态中心建设、文化中心建设和教育建设。 生态中心建设是南塘村建设的重点,南塘兴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