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ESG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增强企业同各个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的桥梁,正成为当今衡量企业价值的新型工具。ESG的核心理念也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高度契合。ESG理念是指关注企业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主要维度的表现,ESG理念起源于社会责任投资(SRI),关注除财务业绩之外的企业评价标准,帮助量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ESG理念考察企业长期发展价值,强调公司经营和投资的可持续性。 中国ESG实践的发展也经历三个主要的阶段,当前在各层级政策推动以及央企带头的作用下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绿色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上升迅速,发展势头迅猛。但当前我国仍存在部分问题:第一,国内信息披露缺乏量化,参与度低;第二,国内评级体系覆盖范围小,信息来源少。面对当下发展问题,中国可以不断吸取海外优秀投资策略的经验,不断加强信息披露,完善中国的ESG评级体系,将ESG理念融入更多行业之中。 在相关的ESG权益投资方面,我国在2019年之后权益基金规模扩大,产品逐渐多样化。国内纯ESG基金管理人的排名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表明纯ESG基金市场仍处于群雄逐鹿、充分竞争的状态。从投资效果来看,ESG评级高的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表现越好也越能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资金以及海外ESG投资资金加速入场的背景下,评级较高的公司必然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此外,评级较高的公司其ESG风险相对较小,可以满足投资者避险的需要。从投资策略来看,当前ESG投资策略主要分为七类,其中,筛选策略是中国机构投资者运用的主要投资策略;为提升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必须重点打击“漂绿”行为、进一步推动强制性披露、持续拓展披露主体和范围。 当前在ESG投资与A股环保行业实践方面,我国传统的环保整体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期,当前我国A股环保行业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市场容量非常可观,大多数是中小市值的公司;第二,环保细分子领域景气度周期偏短;第三,业绩高增长对工程依赖度高;第四,政府付费比例高,企业现金流差。展望未来,环保行业有望重回良性发展轨道,而环保板块当前呈现估值底、业绩底、热度底的特征,未来或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在其中。 ESG理念与价值投资的关系是从道到术的延申,是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的传递。ESG理念和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寻找“美好企业”,寻找美好企业,为客户提供心灵疗愈和价值认同的营销价值观,与员工、客户和投资者实现利益共生,探寻企业与社会和全球的共生之路,本质上也是ESG理念和价值投资方法的终极追求。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进入千禧年后,ESG理念确立并快速发展。2004年,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牵头发起如何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的讨论。2005年,来自9个国家的18个金融机构共同起草了一份研究报告“谁在乎赢”(who cares wins),提出金融机构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因素,ESG概念被首次正式提出。2006年,联合国成立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 2011年,可持续发展会计标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企业在ESG问题上的报告建立行业特定的标准,并帮助企业了解如何报告这些指标。2015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其影响方面达成共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签署了《巴黎协定》。 2018年,全球84家证券交易所都加入了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组织(UNSSE)。2020年,GRI、SASB、CDP、CDSB和IIRC等五个主导机构联合发布了构建统一ESG披露标准的计划。 百达资产管理公司是Pictet集团的四大业务线之一,制定了明确的排除框架,将严重不符合ESG标准的公司或主权发行人发行的证券排除在投资选择之外。排除标准基于有争议活动及其收入阈值,并按照国际规范进行筛选。同时开发了专有的ESG打分卡,从四个方面对发行人进行评估。 日本的ESG投资迅猛发展,支持TCFD的企业数量全球首位。尽管当下可持续资管规模较欧洲和美国落后,日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位于世界前列,且签署PRI的机构数量逐年增多。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CFD)为企业提供框架以进行气候相关数据披露,与ESG信息披露环节联系紧密,日本目前支持TCFD的企业数量已居世界首位。 ESG理念的中国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ESG实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而融入国际经济,社会责任理念逐渐为中国企业所接受。 第二个阶段是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尤其是201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第三个阶段是2020年“双碳”目标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低碳转型成为热点。ESG聚焦于低碳议题,并与资本市场结合紧密。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重视。 ESG评价是评级机构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指标,指标打分和发布评级结果的过程。目前,国际ESG评级机构主要有MSCI、FTSERussell、S&PGlobal等。我国ESG评级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评级机构为中证、华证,万徳和盟浪等,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2022年5月27日,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具体上: 我国的ESG评级体系主要以华证、中证、商道融绿等为主,仅能覆盖A股上市公司,信息来源大多为企业自主披露信息,部分加入了一些中国特色的指标,如违法违规情况、精准扶贫等。但相比于国外,国内的评级体系仍然存在信息渠道少、覆盖范围小、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国内纯ESG基金管理人的排名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表明纯ESG基金市场仍处于群雄逐鹿、充分竞争的状态。截至2023年6月30日,南方基金纯ESG基金规模达63.71亿元,居国内公募机构首位;其次是兴证全球基金,纯ESG基金规模达59.55亿元;汇添富基金纯ESG管理规模达45.75亿元,位列第三。 根据Wind ESG评级结果和Wind对中国公募基金的ESG分类口径,国内ESG公募基金产品的表现整体好于非ESG基金。其中,纯ESG基金表现最优,综合数据长期来看,BB级及以上的ESG公募基金复权单位净增长率基本实现10-30%以上,若以过去5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则复权单位净增长率可以达到50%以上。长期收益来看,纯ESG公募基金拟合业绩百分比显著超越沪深300指数的百分比。 ESG投资策略如何提升有效性? 目前ESG投资策略主要分为七类:负面筛选、正面筛选、ESG整合、参与公司治理、国际惯例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其中负面筛选即投资者基于道德、环境等偏好在投资组合中排除与其价值观相悖的公司;ESG整合即投资者通过定量模型或定性分析综合考虑ESG风险,以提高投资组合收益。 其中,筛选策略是中国机构投资者运用的主要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调查报告,85%的证券投资机构及82%的股权投资机构认为降低风险是开展ESG/绿色投资的驱动力,具体下图所示。目前国内外ESG投资主流策略正从负面剔除向ESG整合转变。 ESG策略提升有效性必要条件之二:强制性披露需求愈发紧迫。在全球范围内,ESG投资规模已在过去10年内增长了近3倍。ESG信息披露已不仅是对企业的道德要求,更是影响投资机构财务业绩的重大因素。理念的演变使得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可用性和质量要求愈发明确,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加快启动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规定。 ESG投资与A股环保行业实践:我国传统的环保整体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期 大气污染治理:根据中电联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烟气脱硫、脱销机组装机容量分别达9.2亿千瓦、9.6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已高达83.2%、86.8%。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20年我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达到87%,大气治理的紧迫性降低。 环保行业发展早期,环保企业业绩增长主要依赖环保投资加速增长过程中的工程订单放量。 过去,环境保护主要以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首要目的,相关处置技术围绕无害化处置展开,技术壁垒相对不够明显,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因此,2018年前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环保企业也开启“跑马圈地”,通过大规模开拓工程订单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PPP模式进一步推动环保行业非理性扩张。2015年5月,国常会提出要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参与PPP模式的社会资本给予更为优厚的条件,其中包括贷款期限延长、贷款利率优惠等。环保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业绩高增,通过不断加杠杆的方式承接PPP项目。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PPP项目数达958个,同比增长51%,总投资额达10503亿元,同比增长超60%。 ESG理念和价值投资的本质:寻找“美好企业” 何谓美好企业?结合《美好企业:通过使命与激情创造卓越绩效》一书中的定义,我们认为本质上美好企业是ESG理念和价值投资方法的终极追求。美好企业就是通过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纳入其战略进行一致性考虑。 “美好企业”的第一阶段是人的尊严、自由、互助、创造力等美好的社区精神在一个企业中被激发出来。 “美好企业”的第二阶段是打破“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个迷思,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与利益相关者共生”。 “美好企业”的第三阶段是改善世界,社会共好。 寻找美好企业之一——为客户提供心灵疗愈和价值认同的营销价值观:在20世纪,营销范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兜售,即将卖家目标置于消费者真实需求之上的激进促销和销售。是一种基于引诱、征服和控制客户的营销价值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营销及销售范式正走进商业历史的垃圾堆。 在当前,一种充满爱与心灵疗愈的文化正在整个商业生态中传播着,营销模式的核心差异可能并非来自产品本身,而是在于如何与消费者的需要合作,以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疗愈。 以一对典型的竞争对手:耐克和新百伦的影响价值观为例,耐克所提倡的价值观是以年轻人为主导且强烈偏向男性价值观的文化,然而在中年人价值观逐渐占主导且女性价值观崛起的文化中,新百伦所提倡的价值观越来越合时宜。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其相对他人的优越感而是用其对真实自我的忠诚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