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政策、新市场与业绩兑现,驱动行情上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1月22日,wind充电桩指数(884114.WI)涨幅13.64%。2023年,充电桩板块经历了三轮上涨,分别由出海预期、政策催化和业绩兑现驱动。 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到521万台,车桩比达到2.5:1。根据中规院统计,选择了36座城市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36座城市中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为11.3%。充电服务费存在标准不统一、自有品牌价格高的问题。 展望2024:关注运营场景、新技术带来的投资机会 关注运营场景和新技术带来的需求增长和价值量提升。从需求角度,用户使用充电桩最核心的需求是方便和快捷,为满足方便充电的需求,需要增加充电桩和数量,并有合理的场景分布;为满足快捷充电的需求,需要使用高压快充技术。从供给角度,充电站运营的核心是盈利能力,收入端利用率和服务费的提升直接转换为收入,其他收入可以通过利用充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获得电价和辅助服务收益;成本端为了节约电费可以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充电板块投资需要长期跟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车桩比、充电电量、利用率、服务费价格和运营补贴。板块的催化主要来自多元化的运营场景和新技术的发展。 投资建议:推荐充电模块企业【通合科技】、建议关注【欧陆通】,推荐充电桩零部件枪线制造商【泓淋电力】、建议关注【沃尔核材】、【永贵电器】,推荐充电桩整桩制造商【香山股份】、【盛弘股份】、建议关注【道通科技】,推荐充电桩运营商【特锐德】、建议关注【万马股份】。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充电桩需求不及预期;政策变化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的风险。 1.回顾2023:政策和市场驱动下的高景气 1.1.股价复盘:政策、新市场与业绩兑现,驱动行情上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1月22日,wind充电桩指数(884114.WI)涨幅13.64%。2023年,充电桩板块经历了三轮上涨:(1)2023年1月-2月,受到欧美政府充电桩补贴政策升级影响,国内充电桩企业开启出海之路,市场看好海外市场的业绩弹性;(2)2023年5月-6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板块迎来政策催化;(3)2023年10月-11月,板块业绩兑现,提振市场信心。 图1.Wind充电桩指数884114.WI走势 1.2.发展历程: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逐渐走向成熟 从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立第一个充电站起,我国充电桩产业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高速增长期三个阶段: (1)萌芽期:2006-2014年,期间比亚迪充电桩、北京公交总公司充电桩、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项目均处于试点阶段,2014年,国家电网牵头提出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适用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充电模式的发展方向。 (2)发展期:2014-2019年,2014年底,民营资本开始加入市场,激发了充电产业的市场活力,期间,充电行业的标准逐步完善,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3)高速增长期:2020年以后,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点燃了资本市场投资热情,此阶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渗透率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政府重视,政策频出,产业进入高速规范增长阶段。 图2.中国充电桩产业发展历程 1.3.发展现状:高速增长,空间广阔 车桩比达到2.5:1,依然有发展空间。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2.18万辆,2022年销量已经达到687.23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3%。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相比2021年增加12.2pct。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3.84万辆。 充电桩的建设现状来看,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7年的44.6万台增长至2022年底的521.0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63.5%。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到521万台,车桩比达到2.5:1,相较于2017年4:1有大幅改善。但距离车桩比1:1的发展目标仍有差距。 图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图4.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及车桩比(万台) 中规院样本城市平均时间利用率为11.3%。根据中规院统计,选择了36座城市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6座城市中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为11.3%,平均时间利用率超过10%的城市有31座。超大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等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8%。按公用桩类型来看,直流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周转率均显著高于交流公用桩。按公用桩服务的周边业态统计,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周转率最高,单位类建筑其次,居住类建筑最低。 图5.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 表1:36座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及交流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 表2:36座城市中心城区分业态类型的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 充电服务费存在标准不统一、自有品牌价格高的问题。充电站收费由电费和充电服务费组成。 其中,电费由充电站所在区域电价和接入电网等级对应的收费标准决定,部分省份已开始执行工商业峰谷电价。服务费由运营商决定,出现了各平台收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品牌自有充电站主要服务本品牌客户,针对其他车型客户服务价格一般较高。 图6.汽车之家新能源汽车用户调研关于充电服务费的结果 2.展望2024:关注运营场景、新技术带来的投资机会 关注运营场景和新技术带来的需求增长和价值量提升。从需求角度,用户使用充电桩最核心的需求是方便和快捷,为满足方便充电的需求,需要增加充电桩和数量,并有合理的场景分布;为满足快捷充电的需求,需要使用高压快充技术。从供给角度,充电站运营的核心是盈利能力,收入端利用率和服务费的提升直接转换为收入,其他收入可以通过利用充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获得电价和辅助服务收益;成本端为了节约电费可以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充电板块投资需要长期跟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车桩比、充电电量、利用率、服务费价格和运营补贴。板块的催化主要来自多元化的运营场景和新技术的发展。 图7.充电桩板块投资核心逻辑 2.1.市场空间:中国公共充电桩销量2023-2030年复合增速为34.2% 我们曾在《国内海外同频共振,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充电桩行业系列报告(1)》中测算了国内充电桩市场空间。 核心假设: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2023年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发言,预计到203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速3.0%;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渗透率从2023年32.5%提升至2030年90.0%; 通常新能源汽车寿命5-8年,新能源汽车报废率参考12.5%; 据工信部要求,2025年国内车桩比为2:1,2030年车桩比目标为1:1,分别假设公共桩车桩比从2023年的6.8降低至2030年的3.3;私人桩车桩比从2023年的3.5降低至2030年的1.4。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2年公共桩中快充桩占比44.4%,慢充桩占比55.6%。考虑到快充渗透率提升趋势,假设快充桩占比从2023年45%提升至50%,慢充桩占比从2023年55%降低至50%。 保有量: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315.7万台,2030年达到12595.6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46.3%,其中公共桩2025、2030年保有量分别为779.5万台和3831.4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43.8%;私人桩的保有量分别为1536.1万台和8764.2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47.5%。 销量: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销量811.5万台,2030年达到3444.2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38.1%,其中公共桩2025、2030年销量分别为268.3万台和953.9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34.2%;私人桩的销量分别为543.2万台和2490.3万台,2023-2030年复合增速39.9%。 表3: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测算 2.2.运营场景:多元化运营场景,提振充电桩需求 2.2.1.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多样,充电站应匹配需求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其需要的补能方式也略有差异。对于私家车,主要满足市内出行需求,可选择在社区和单位的目的地充电站完成补能,或选择公共直流快充站快速充电,部分车型可以使用换电模式。对于出租车、网约车,其运营周期较长,以运营为目的,因此非常注重充电效率,通常在公共直流快充站完成补能,在非运营期间也可以使用慢充桩。对于商用车,根据魏一凡等人的研究,货车日均行驶里程约为305 km,公交车日均行驶里程约为165 km,物流车日均行驶里程为90 km,重卡货车注重运营效率,补电方式以换电为主; 公交、物流车可在目的地的专用充电桩完成补能。 图8.电动汽车能量补给方式 图9.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类 政策层面,注重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场景布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优化完善网络布局,构建起城际充电网络、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城市充电网络、农村地区充电网络的格局,重点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和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公共领域充电网络和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分别于2023年2月和5月发布过针对性政策。 表4: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相关政策 2.2.2.车网互动: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充电技术,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益 车网互动是指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灵活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通俗来说,就是电动汽车停车时候,通过V2G桩与电网连接,利用车的动力电池闲置的储能,为电网削峰填谷。电价高峰时,由汽车向电网放电;电价低谷时,汽车进入充电模式,实现提高新能源消纳、辅助电网峰谷调节,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赚取收益。 图10.V2G原理示意图 图11.车网互动的功能示意图 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政策中,多次提到车网互动技术研发、试点等。2023年10月,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标准总则和有序充电部分发布,代表着行业规范化发展迈出第一步。 图12.车网互动相关政策 车网互动的商业模式,依托于电力市场交易,涉及到电网(售电)公司、V2G聚合商、场站运营商、电动汽车车主等多个利益主体,需要通过平台协同化管理、接受电网调度、信息高度统一才能实现交易与服务。 图13.车网互动的商业模式 实现车网互动,需要车、桩、站、网协同升级。 (1)车:电动汽车需要依据标准开通V2G服务的通讯协议,以实现和V2G桩的交互。V2G需要对电池进行反复的充放电,电池管理系统需要针对电池V2G工况的健康状态估计、参与成本计算、V2G充放电策略优化等进行算法升级。OBC需加装具有DC-AC功能的逆变器。 (2)桩:充电模块电路需使用可控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实现双向AC/DC和DC/DC功能。 (3)站:需要增加控制、通信、计量设备,以及搭建场站级EMS管理平台,类似虚拟电厂平台,与电网调度实现信息互通和协同控制。 (4)网:交易和调度平台接入大量分散式资源,数据量会大幅提升。 2.2.3.光储充一体化是实现就地消纳、减轻对电网冲击的方案 光储充一体化是指将光伏、储能、充电站系统结合,形成智能微电网系统,利用储能实现峰谷套利,支撑高峰时段充电负荷,利用光伏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提高系统效率,节约电费成本,同时可以减轻对电网的冲击。 图14.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图15.光储充放一体化架构示意图 根据易林等人的研究,以重庆市某充电站为例开展联合系统为例,该充电站配置10台7kW充电枪,利用充电站车棚及屋顶建设150kW分布式光伏,配置功率为50kW、150kWh的电池储能。考虑项目带来的延缓电网升级改造收益、发电收益和节能减排收益。该应用场景下联合系统年总收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