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AD诊断领域前景广阔。全球AD患者病例数数约3500万,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每年以约650万新增病例的势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截至2019年,我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14万例(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983万例),是世界上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痴呆症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群体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预期痴呆症患者群体将持续扩张,旺盛的底层需求有望推动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诊疗产业链蓬勃发展。 国内政策环境友好,有望推动阿尔兹海默疾病知晓率、就诊率持续提升。自2016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健康水平、加强干预老年痴呆症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深切关注。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决定2023-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本次防治行动明文表示1)不断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预防老年痴呆的社会氛围。2)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 血液检测可与传统影像学诊断形成有力互补。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大多使用量表评估,辅以脑影像与生物标志物水平进行判断。然而,由于患者的行为表现不稳定、磁共振成像的结果不直观、正电子成像费用高昂、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其他如AD和血管性痴呆等疾病混杂等诸多难点,使得AD诊断并非易事。新型血液检测具有收费低、侵入性均低的强优势,可与传统诊断方法学互补,共同推进AD的早期发现的诊疗。 目前国内基于血液样本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试剂盒上市产品较多,但有效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形成。根据NMPA注册证数据梳理,当前阶段暂无进口产品可开展基于血液的AD检测产品。国内已获证企业相对来说体量较小,并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及对应的检测设备支持,后续放量阶段的实际竞争力仍然有待确认。因此,立足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基于血浆的AD检测行业仍然未出现有力的市场玩家,未来在“AD患者基数持续扩张+替代传统检测手段+AD早诊渗透率提升”的多重增长驱动因素下,潜在蓝海市场有望迎来蓬勃发展。预期2030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将达约2000万例,对应血液标志物的AD检测市场规模约30亿元。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PET- Ct 检测:联影医疗、东城药业(示踪剂);2)AD生物标志物检测:诺唯赞、亚辉龙、新产业、迈瑞医疗、热景生物、西陇科学、金域医学;3)AD原料提供商:百普赛斯、近岸蛋白、义翘神州。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现有技术迭代升级的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阿尔兹海默症诊疗市场前景广阔 1.1阿尔兹海默病理及发病机制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痴呆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此病症占了痴呆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丧失短期记忆(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当疾病逐渐进展,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包括语言障碍、定向障碍(包括容易迷路)、情绪不稳、丧失动机、无法自理和许多行为问题。当情况恶化时,患者往往会因此和家庭或社会脱节,并逐渐丧失身体机能,最终导致死亡。 表1:痴呆症分型及占比 AD的真正成因至今仍然不明,影响较广的是β类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目前将阿尔茨海默病视为一种神经退化的疾病,并认为有将近七成的风险因子与遗传有关;其他的风险因子还有头部外伤、忧郁症和高血压。从AD病理在组织学水平上的特点来看,AD疾病的进程与大脑中的纤维状类淀粉蛋白质斑块沉积和Tau蛋白有关。在分子水平上,最具特征的病理之一是Aβ蛋白(即斑块)异常沉积物的积累和神经纤维缠结(即磷酸化Tau蛋白)的形成,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整体退化,并最终干扰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表2:阿尔兹海默病相关假说 1.2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庞大,诊疗市场广阔 AD患者全球基数约3500万,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每年以约650万新增病例的势头快速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痴呆症患者已超5500万,且每年以1000万新增病例的加剧态势持续增长,其中AD患者的占比约60%-70%,对应人群在3300-3850万。痴呆症目前是全球第七大死因,也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痴呆症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1.3万亿美元,其中约50%的费用涉及非正式护理人员(例如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提供的护理,平均每天为AD患者提供5小时的护理和监督。 我国AD具有高流行、高死亡率特征。根据上海瑞金医院等机构的调研成果——《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截至2019年,我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14万例,占全球比例超25%,是世界上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从整体发病率来看,全球AD及其他痴呆的标化患病率为682.5(例/十万人),我国为788.3(例/十万人),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表3:我国/全球平均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AD已跃升为我国第5大死亡原因。《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显示,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患者年龄标化的死亡率为23.3/10万(全球为22.9/10万人),呈现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两高”特点。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因AD导致死亡的顺位从1990年时的第10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5位。 图1:阿尔兹海默病已跃升为我国第5大死亡原因 1.3患者基数持续扩大,政策有望助推诊断渗透率提升 1.3.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AD患者基数持续扩大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背景下,预期AD患者基数将持续攀升。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我国AD患者群集中分布于老年人群体,在受访的2038例患者群中,65岁及以下患者人数为459人,占比22.5%。 65岁及以上患者人数为1579人,占比77.5%。再从我国人口结构分布来看,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占比仅7.0%,至2021年,该年龄段群体占比翻倍增长至14.2%。随着高年龄段人数的持续扩张,预期未来AD患者基数将持续增长。 图2:AD患者集中分布于60岁及以上年龄阶段 图3: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1.3.2国内利好政策推动诊断渗透率提升 政策环境友好,有望推动AD诊断意识持续提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自2016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健康水平、加强干预老年痴呆症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深切关注。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决定2023-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本次防治行动明文表示1)不断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预防老年痴呆的社会氛围。2)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提高老年痴呆就诊率,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减少或延缓老年痴呆发生。 表4:痴呆类疾病防护与诊断相关行业政策汇总 2诊断方法不断丰富,血液检测可与传统影像学诊断形成有力互补 在临床前期和MCI阶段,虽然患者症状不明显,但生物标志物指标已出现异常。AD检测时机分为临床前AD阶段(PCAD;Pre-MCI)和MCI阶段(轻度认知障碍)/痴呆阶段。临床前AD阶段(PCAD;Pre-MCI)可能长达15-20年,无任何症状出现,可检测到AD病理的生物标志物(比如Aβ42和Tau蛋白,仅病理性生物标志物)。MCI阶段(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阶段可检测到神经心理及病理性生物标志物。患者在MCI阶段,早发现、早干预,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并减缓MCI向认知障碍的真正转变。 图4:阿尔兹海默病病程与生物标志物变化 目前,临床诊断AD主要以神经功能量表认知评估、影像学检查(如PET-CT/MRI)、脑脊液检测为主。然而,由于患者的行为表现不稳定、磁共振成像的结果不直观、正电子成像设备要求高且费用高昂、脑脊液检测侵入性过高等固有缺点使得患者接受度低,均难以作为常规的早筛方法应用于临床。 表5:AD诊断方法学对比 2.1PET- Ct 可对Aβ淀粉蛋白沉积情况进行观测,新药上市有望推动诊断市场协同发展 为配合抗痴呆药物上市,美国医保局取消对β样淀粉蛋白PET报销的限制。 2023年10月13日,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宣布取消对脑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报销的限制条件(原限制条件是仅限于临床试验用,且仅限一次),用来挑选适合使用AD的新药lecanemab的患者。lecanemab作为一款清除AD患者脑内异常沉积的淀粉样蛋白的药物,在用药前必须明确该痴呆患者脑内是否存在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针对该方面的检测,目前临床有两种主流技术,淀粉样蛋白PET成像和腰穿脑脊液的化验分析。其中,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无创易行,准确率高,更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海外PET检测AD病变已发展十余年,国内市场近年蓬勃发展,药企争先布局示踪剂研发。在海外市场,礼来Amyvid在2012年正式获批美国FDA,自此拉开了PET影像学技术用于AD诊断的帷幕,随后GE、罗氏等生命科学龙头也加入赛道进行产品布局。国内市场方面,先通医药凭借Neuraceq ® (LMI公司旗下产品)在中国的独家许可权利,于今年9月获NMPA正式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Aβ-PET示踪剂,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市场空白。 另有东诚药业及原子高科切入示踪剂市场,当前产品上市的推进阶段略有差异,其中东诚药业旗下的洛贝平注射液已在2023年8月开启申报上市。 表6:PET下AD检测影像示踪剂上市布局梳理 2.2血液标志物检测,AD早诊的新型技术手段 2.2.1血液标志物检测在侵入性、检测成本方面具有双重优势 针对AD核心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脑脊液和脑PET/MRI成像等生物标志物检测较难实施。脑脊液(CSF)生物标志在无症状阶段,其变化早于PET影像,但其需要做有创的腰椎穿刺,作为AD早期筛查的检测手段难以被患者接受。脑PET/MRI成像可检测MCI(轻度认知障碍)及无症状AD,但晚于CSF生物标志物,但由于价格昂贵、检测设备可及性较低,且碍于注射显影剂具有较强放射性,依然不被患者接受。血液检测具有收费、侵入性均低的强优势,是AD病症临床诊断的理想范式。 2023年7月由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和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发布了全新AD及其他痴呆的预防及诊疗指南 《NIA-AA Revise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修订草案中首次引入了血液生物标志物,明确血液类型为血浆。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建议,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将能够提供患者更早的准确诊断,并有助于确定相关的研究试验和获得经批准的生物标志物靶向治疗方法。 表7:AD生物标志物临床价值 2.2.2当前已上市产品稀缺,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形成 目前国内基于血液样本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试剂盒上市产品较多,但有效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形成。根据NMPA注册证数据梳理,当前阶段国内市场暂无进口产品可开展基于体液的AD检测产品。而从本土企业来看,国内已获证企业相对来说体量较小,并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及对应的检测设备支持,后续产品放量的实际竞争力仍然有待确认。因此,立足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基于血浆的AD检测行业仍然未出现有力的市场玩家,未来在“AD患者基数持续扩张+替代传统检测手段+AD早诊渗透率提升”的多重增长驱动因素下,潜在蓝海市场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表8:获批NMPA的基于体液检测的AD早诊试剂盒(检测样本共包含血液、尿液) 国内多家龙头企业迅速布局基于血液的AD诊断产品,有望凭借血液检测低侵入性、高经济性的独特优势及自身的销售渠道积累,快速打开下游市场。国内生命科学龙头企业诺唯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