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航天宏图作为国内较早从事遥感及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的企业之一,已形成“核心软件平台+行业应用+数据服务”稳定的商业模式,在基础平台软件、遥感行业应用与服务、导航特种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达24.57亿元,同比增长67.32%。同时公司2022年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2.06%。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遥感数据资产作为当今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据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司推出“女娲星座”计划有助于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建设商业卫星和无人机的数据获取能力,有助于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为主的自主数据源建设,未来公司将围绕数据获取、数据运营为核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拥抱云计算+AI新技术,推进卫星遥感智能化:公司搭建了“一云”、“一球”、“一工具集”的产品序列,研发出综合性、全要素的城市级遥感云平台,将云服务规模化推广,积极开展云化转型。同时,公司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了遥感解译专用“天权”视觉大模型,通过AI技术为遥感行业带来技术上的革新,目前“天权”遥感大模型在遥感数据处理上已具备出色的泛化和涌现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卫星应用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30.71/41.97/55.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37%、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72/6.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44%、48%,对应PE分别为35/24/1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星座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 1.国内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 国内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行业应用产业化、应用服务商业化,其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一体化软件PIE和遥感与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PIE-Engine,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遥感云服务等空间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图1:公司主营业务链条 经历多年行业深耕积累,始终保持技术先进性。航天宏图是国内最早自主发射卫星的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公司通过参与环境减灾小卫星地面系统的设计项目积累技术经验,并于2009年推出第一代PIE遥感基础软件;2010年公司参与国家高分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并推出PIE2.0和3.0;2020年公司发布国内首个遥感云服务平台PIE-Engine,2022年建设航天宏图一号“SAR卫星星座”,并于2023年发射自研宏图一号01组卫星。 图2:公司发展历程 股权结构清晰且稳定。公司创始人王宇翔为公司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带领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卫星应用软件平台国产化及卫星应用产业化。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王宇翔与张燕分别持有公司2.89%、18.63%股份。王宇翔、张燕和北京航星盈创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8.96%股份。 图3: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2023年9月30日) 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在2019、2020及2022年分别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2年激励计划目标为: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不低于30%/69%/119%,2022-2024年云收入业务增长率以2021年云业务收入为基数不低于70%/189%/391%。 表1:公司业务分类 通过定增、发行可转债募集项目建设,丰富公司产品线。为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助力业务发展,公司于2021年发布定增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分布式干涉SAR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项目、北京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公司于2022年发布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不断丰富公司自身产品线。 表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1.公司拥有三条业务线 公司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交付模式的升级迭代,结合不同行业应用场景,同时向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延伸,陆续推出了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行业应用服务以及云服务三条产品线: 1)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空间基础设施在卫星应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核心位置,是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信息支持、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空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天基系统、地面系统及关联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服务与空间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两部分。 2)PIE+行业产品线:PIE-Engine平台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核心产品,已从单一的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工具,发展成为承载海量地球观测数据、开展时空智能分析、实现物理世界孪生建模的新一代智慧地球平台;基于平台形成的解决方案覆盖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环境咨询、水文水利、防灾减灾、城市规划等十多个行业,为政府实现信息化综合治理及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空天大数据分析利器。 3)云服务产品线:PIE-Engine平台已初步形成“平台+SaaS应用”、“软件+数据”的服务模式,现已覆盖超过20多个领域,数据总量近20PB,数据集个数达到160多种,覆盖了更广阔的行业领域和用户群体。在产品方面大幅增强了可视化、交互式的数据分析能力,且针对大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业务需求研发了Knowledge知识图谱产品。云服务能力方面,PIE-Engine增加了面向金融、农业、林业、能源和建筑工程、智慧园区的无人机服务能力,发布订阅式的面向全国地面沉降和大型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的SAR雷达数据SaaS服务。 表3:公司业务分类 1.2.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数据稳定 公司营收及利润均稳定增长。公司近年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趋势持续,经营态势良好。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达24.57亿元,同比增长67.32%。同时公司2022年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2.06%。 图4: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亿元) 图5:2018-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亿元) 主营来自于数据分析应用服务,自有软件销售毛利较高。分业务来看,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占公司收入比重最高。2019年-2022年,定制软件业务营收从1.07亿上涨至14.82亿,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占总营收比例从17.77%上升至60.30%。毛利率方面,定制软件业务和系统设计开发业务毛利率在50%左右;自有软件销售毛利率相对较高,2022年为97.51%。 图6:2019-2022年分业务营收(亿元) 图7:2019-2022年分业务毛利率 整体费用率持续下降。2018-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整体稳中带降,主要受到高投入及现金流管控导致成本增加的影响。管理、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在10%、9%、12%左右,由于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因此整体呈下降趋势。 图8:2018-2022年公司净利率、毛利率 图9:2018-2022年公司费用率 2.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 2.1.政策驱动,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 遥感卫星是一种利用卫星上所装载的遥感器对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或电子探测以获取有关信息的应用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从产业链区分,卫星产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数据处理、卫星数据应用。 1)上游:卫星制造与发射环节,参与公司包括中国航天、中国卫星、长广卫星等; 2)中游:卫星数据处理环节,主要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相关技术服务以及开发出售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软件,参与公司包括航天世景、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 3)下游:卫星数据应用环节,主要应用于气象观测领域、国土测绘领域、海洋观测领域、灾害监测领域、环境监测领域等,参与公司包括航天宏图、中科星图、世纪空间等。 图10:卫星产业链结构 遥感政策频出,长期利好卫星遥感行业发展。卫星及应用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近年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应用行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升遥感卫星商业化水平,拓宽市场化应用渠道,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划纲要及鼓励政策,陆续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自然资源、气象、农业、水利、城市治理等领域也相继发布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规划,将促进市场建设,在长期利好遥感。 表4:近期商业遥感卫星相关政策梳理 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呈加速趋势。随着卫星组件化、频谱化、批量化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变革,以及可重复回收火箭技术日趋成熟,卫星发射制造成本将显著降低,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为105颗,同比增长72%,整体对地物、地表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谱段、全覆盖的遥感卫星体系。遥感卫星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重访率及精度稳步提升,带动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大步提升,促使社会空间对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知度水平不断提高,需求逐步旺盛。 图11:2015-2022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颗) 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达到7,524亿元,是2015年(3600亿元)的2.1倍。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作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亦将持续、快速增长。 数据成本降低有望下沉应用场景。随着卫星数据成本不断降低,数据源种类丰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成熟,遥感数据服务颗粒度更高,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遥感结合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下沉,有望为下游行业应用持续提供廉价数据源,从而出现“天基数据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应用更广泛”的行业黄金发展期。 2.2.数据要素行业前景广阔,全球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延续增长态势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已将数据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具有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双重属性,作为劳动对象,通过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分析等环节,具备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次,数据作为生产工具,通过融合应用能够提升生产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将数据资源转化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旨在通过数据的交易与流通最大化释放数据的核心价值。 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独特作用。国家工信安全中心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到经典经济增长模型,来估算数据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pct,数据要素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数据要素带来的资本与劳动份额的相对变化(1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生产要素带来资本与劳动份额的相对变化(平均17%)相近。因此,数据要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的生产要素带来的巨变。 图12:数据要素影响GDP增长原理图 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展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当前,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企业主体创新、关键技术创新等多方合力作用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