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 (家电)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23年9月 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文献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 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62305887 邮箱:aii@caict.ac.cn 组织单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牵头编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阳、田娟、尹子航、池程、刘巍、刘澍、吴喆、刘一鸣、郝献举 参与编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赵鹏、汪超、石里明 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国军、熊普江、刘合艳、王伟、王宇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毕可骏、徐庭锐、刘 洋廷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可畏、王文华、李景恒,齐 雨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俊杰、许勇、李斌、崔 拯庶 中国联合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邢燕、陈骁、 徐文杰 格创东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袁昕、尹炬、钟志山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杨超、徐英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渠艳红、王艳、张梦婷 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刘赞、刘淑英、黄玉宝 前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部署,包括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培育,标识应用创新发展。 工业互联网标识可为制造业各类对象建立全生命周期 “数字画像”,通过分层分级解析节点查询和关联对象在不同环节、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借助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各种智慧化应用,并为关键产品的监管提供基础支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门槛和使用成本,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高效协同。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与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国家顶级节点稳步运行,二级节点快速发展,标识应用成效初显。当前,按照标识解析增强行动的要求,还需要从做大规模、做深应用、规范管理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水平,深化标识在制造业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发挥出标识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技术飞速进步,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我国家电领域在国际标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家电产品的出口大国和全球主要供应商,但目前家电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加大,家电行业尚面临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及先进工艺和检测平台的供应链协同困难、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不足、家电维修及回收效率低等问题,亟需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打通家电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构建高效协同、绿色低碳的家电行业创新发展新模式。 为了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家电行业应用推 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组联合家电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编制《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指南(家电)》(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C”制造业门类下“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大类,聚焦于“3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中类中的8个小类,分别是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美容、保健护理电器具制造,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另可为“F”批发和零售业门类下“527”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门类下“813”家用电器修理等行业提供参考。本指南围绕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提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施路径、总结标识解析应用模式,为家电行业产业链相关参与方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提供参考。 本指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区景安、耿光刚、顾钊铨、柴文光、李媛红、王军、陈祥等专家的指导,并得到了广东鑫兴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赛意广州高水平企业研究院、澳门国际品牌质量认证联盟、横琴融贯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概述10 二、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13 (一)家电行业基本情况13 1.行业简介13 2.产业链14 (二)家电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9 (三)家电行业转型的变革方向20 三、家电行业标识解析实施路径24 (一)家电行业标识解析实施架构24 (二)家电行业标识对象分析26 1.标识对象分类26 2.对象标识编码29 3.标识应用分布31 (三)家电行业标识数据分析33 1.标识数据分布33 2.标识数据建模36 3.标识数据类型37 (四)家电行业标识应用组织流程39 1.预研与评估阶段40 2.节点建设与部署阶段40 3.企业标识应用实施阶段41 4.产业推广与运营阶段42 四、家电行业标识解析应用模式44 (一)家电行业零件管理网络化协同44 1.应用需求44 2.解决方案45 3.典型案例及实施成效46 (二)家电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维护48 1.应用需求48 2.解决方案49 3.典型案例及实施成效50 (三)家电行业产品质量数字化溯源52 1.应用需求52 2.解决方案53 3.典型案例及实施成效55 (四)家电行业物流库存可视化管理57 1.应用需求57 2.解决方案58 3.典型案例及实施成效59 五、发展建议61 (一)加速家电行业标识服务整合与应用拓展61 (二)推动家电行业信息共享及需求挖掘61 (三)探索家电行业标识数据安全防护体系62 (四)构建家电产品绿色回收流程及标准体系62 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概述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标识编码、标识解析系 统和标识数据服务三部分。其中,标识编码是指能够唯一识 别物料、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工序、软件、模型、数据等虚拟资源的身份符号,类似于“身份证”中的身份证号,标识编码通常存储在标识载体中,包括主动标识载体和被动 标识载体;标识解析系统是指能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 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的系统,对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进行唯一性的逻辑定位和信息查询,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 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标识数据服务是指能够借助标识编码资源和标识解析系统开展工业标识数据管理和跨企业、跨行业、跨 地区、跨国家的数据共享共用服务。在实际部署中,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逻辑架构采用分层、分级模式,包括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和递归节点,构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关键网络基础设施,为政府、企业等用户提供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工业要素信息查询,并为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重要手段和支撑。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实现异构编码兼容的基础前提。 制造业企业基于不同业务需求,已面向产成品使用了大量私有标识,建立仓储管理、物流配送、数字营销等场景的局部 数据闭环。随着标识对象从产品向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工艺算法以及人等要素的扩展,应用场景从企业内单一业务向企业外多元服务的延伸,私有标识难以满足全要素、全产业链互联互通的需求。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基础设施,企业使用统一编码替代已有编码或进行编码的映射转换,可实现公有标识与私有标识、异构公有标识之间的兼容互通,将解决传统标识在企业外不能读或读不懂的问题,破除信息传递壁垒,进而实现各类主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互联。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互操作的关 键支撑。由于制造业链条长、环节多、场景复杂、软件多样 等特性,海量工业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中、异构网络相互隔离、数据表述不一致,大量的“信息孤岛”和特定的接入方式导致用户获取的服务受限,尤其在协同制造、智能服务等创新应用领域难以获取、发现、理解和利用相关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过建立与底层技术无关的公共解析服务、标准化数据模型和交互组件、异构网络适配中间件,可灵活定位并接入各类主体在不同环节、不同系统中的应用或数据库,从而促进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数据关联、互操作与信息集成,同时提升现有制造系统的数据利用能力。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实现产业链全面互联的重要入 口。企业间传统的信息交互模式为建立两两系统的数据对接, 由于不同厂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的数据接口、互操作规程等各不相同,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多套交互接 口,导致互联成本高、效率低、共享难,无法满足产业链协同需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各级节点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是全面互联下信息查询的入口,承载了工业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获取及数据交互,通过许可监管、分级管理等保障了体系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服务,保证了企业主体对标识资源分配和标识数据管理的高度自治,并通过统一架构、标准化接口等降低了企业接入门槛和使用成本,实现了部署经济成本最优。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打造共建共享安全格局的有效路径。随着工业互联网接入数据种类、数量的不断丰富,以 及工业数据的高敏感性,对网络服务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标识解析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设各级节点来分散标识解析压力,降低查询延迟和网络负载,提高解析性能。同时,逐步建立综合性安全防护体系,工业数据存储在责任主体企业保障了数据主权,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机制实现标识对象信息的安全传输和获取,通过多利益相关方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合作,形成开放、引领、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 (一)家电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简介 家用电器是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为减少人们劳动强度、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所使用的电力器具,主要包括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风扇、电饭锅等。家用电器行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从事家用电器及其零部件生产、销售、维修、回收处理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所共同组成的行业总称。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家电行业涉及“C”制造业门类下“38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包括8个子行业,分别是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美容、保健护理电器具制造,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还涉及“F”批发和零售业门类下“527”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门类下“813”家用电器修理。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家用电器成为国民消费市场的主导 产品,家用电器行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全球家用电器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各类家电产品总产量占全球80%以上。家用电器行业是我国最早尝试市场化运作的行业,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 一,作为目前我国颇具产业规模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家电产业已经成为五大世界领先产业之一。2022年,我国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141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2年,我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