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怡安]:中美关系变化对在华外资医药与器械企业的业务与人才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美关系变化对在华外资医药与器械企业的业务与人才影响

2023-10-25-怡安付***
中美关系变化对在华外资医药与器械企业的业务与人才影响

中国风景仍好未来更倚人才中美关系变化对在华外企的业务与人才影响怡安人力资本管理咨询外资医药/器械企业微调研结果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领先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仍然维持高增长:诺华增长19%,阿斯利康增长14%,默沙东增长14%,诺和诺德增长12%,罗氏增长7%,领跑全球市场。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两年多,从中兴、华为,到字节跳动、腾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业务发展受到约束。反观中国市场,对跨国药企而言,中美双边关系的变化对业务和人才的影响又如何呢?怡安翰威特联合20家外资医药/器械企业,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的企业,针对各自中国市场的业务和人才趋势进行了微调研。快速导读共有20家外资医药/器械品牌参与本次调研,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表示“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而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业务预期”。50%的调研品牌表示“将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覆盖研发、生产、新产品投入、数字化转型、外部战略合作等方面”。35%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职能负责人直接向总部汇报,部分大中华区总经理已进入全球高管层。25%的调研品牌表示“中国市场疫情恢复最快,可以继续加大新产品或核心治疗领域在中国的覆盖,保持双位数高增长,成为全球增长引擎”。80%的调研品牌认为在人才的招聘、保留与发展上,不会受到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面对海外人才吸引和发展的挑战,要继续“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发展”,例如研发人才、数字化人才等,进一步支持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与转型。面对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跨国企业需要加强对业务转型下人才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关键人才的保留,将资源更有针对性地投放给核心人才,利用已有的成熟平台发展、保留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美贸易协议内容对外资医药在华的业务没有明显负面影响根据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的文本内容,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在知识产权、扩大贸易两个章节,包括对药品专利及相关数据提供有效保护,对药品专利与销售审批中不合理的延迟进行专利保护期补偿性延长,对假药制造进行打击和信息共享,扩大美国对华医药产品、医疗仪器出口等领域。这部分协议内容对在华的外资医药企业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反,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扩大医药产品与仪器的进口,将进一步为外资药企在华的发展提供契机与活力。 参与调研的品牌中,没有任何一家表示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而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业务预期,仅有个别品牌表示在出口关税、供应链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定位上,无论是总部管控关系、投资、增长期待,都显示了中国作为全球关键市场、第一大市场的重要战略定位。20家参与公司中,7家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或部分职能负责人直接向总部汇报,有些公司的大中华区总经理进入全球高管层,越来越多中国市场的业务决策和总部直接沟通,沟通频率和层级相较以往有所提升。根据怡安翰威特2018年调研显示,距总部越近的公司,中国市场得到的资源支持越多,业务表现越好。同时,10家公司表示将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覆盖研发、生产、新产品投入、数字化转型、外部战略合作等方面。举例来说,在研发方面,“部分全球业务产品研发搬至中国,加快中国生产”,“大胆尝试创新药物提前在中国上市”,“追加了某些战略性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预算”;在外部战略合作方面,“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加强了小型BD投资以弥补全球短期在业务产品线上的不足”,整体中国市场“BD更活跃”,也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企和民企的战略合作,例如礼来和信达,辉瑞和基石,阿斯利康和鱼跃医疗,安进和百济等等。虽然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各个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并未降低,5家公司表示,中国市场“疫情恢复最快”,可以继续“加大新产品或核心治疗领域在中国的覆盖”,“保持双位数高增长”,成为全球的增长引擎。据2020年上半年公开数据显示,领先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仍然维持高增长,诺华增长19%,阿斯利康增长14%,默沙东增长14%,诺和诺德增长12%,罗氏增长7%,领跑全球市场。中国是全球业务的关键市场、第一大市场 中美双边关系变化下,中国人才市场出现了“部分候选人对企业性质有顾虑”、“部分员工对企业前景有担忧”的情况,海外人才市场出现了“全球招聘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吸引在美人才”、“中美间人才流动收到很大影响,目前处于观望和几乎停止状态”的情况,但80%的公司认为在人才的招聘、保留、发展上,不会受到双边关系的影响。面对海外人才吸引和发展的挑战,要继续“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发展”,例如研发人才、数字化人才等,进一步支持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和转型。面对中国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业务挑战,大家纷纷表示政府关系类岗位、企业战略规划类岗位更加需要具备前瞻性,来灵活应对未来的变化。对跨国企业来说,现有的人才管理挑战更多来自政府政策变化和本土企业竞争。政策方面,鼓励创新和控制成本是两大关键词,创新药审评审批的加快,2017年开始的国家医保谈判,以及2018年开始的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都给企业的业务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应地对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生物医药技术先进的本土企业崛起,资本涌入,政策扶持,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相比于体系完整、发展成熟的跨国企业,新兴商业化的本土企业在人才策略上更加激进,更高的薪酬水平、更自由的激励体系、更多的资源投资、更授权的管理运营模式,都给本土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提供了支持。因此,面对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跨国企业需要加强对业务转型下人才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关键人才的保留,将资源更有针对性地投放给核心人才,利用已有的成熟平台发展、保留更多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从20家参与公司的反馈来看,中美双边关系的变化对外资医药/器械企业的业务和人才方面的影响不大,中国市场仍然维持了全球重要战略地位,业务和人才方面的投资都会进一步加大。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82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其中,我国对美出口额达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自美进口6408.6亿元,增長2.8%。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非敏感领域的行业和产业受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对外资药企而言,中国市场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应对、健康中国2030总体规划以及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机会,才是对业绩产生真正影响的关键因素。组织能力的提升与关键人才的引留,将决定企业能否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推进战略的落地,在中国市场获得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发展、加大关键人才保留 附录:参与调研的外资医药/器械品牌按品牌的拼音首字母排序阿斯利康爱尔康拜耳百特碧迪BI参天飞利浦葛兰素史克吉利德捷迈邦美卡瓦利奥礼来强生赛诺菲施乐辉史赛克沃特世雅培相关问询,请联系:吕筱怡安人力资本管理咨询顾问michelle.lv@aon.comT:021-2306 6847 M:152983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