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EG决策参考》 《CIDEG决策参考》主要关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制度变迁三个领域的研究议题,希望学者们就这三个议题领域中的热点话题、研究前沿和国际比较等方面撰写政策报告,提供给相关领域决策者和学者们参考、学习和交流。每期推送一篇学者稿件,阅读受众包括CIDEG学术委员、学者网络与公众。其中高质量的稿件将经由CIDEG学术委员会推荐报送给国家决策部门。 欢迎您将相关主题的研究、观点和实践投稿给我们 投稿方式:请将稿件邮件发送至cideg@tsinghua.edu.cn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投稿-决策参考-单位-姓名】 期待您的赐稿! CIDEG 贸易不确定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作者:陈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在当前保守思潮复兴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廓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学术重要性及现实迫切性,本文研究发现,贸易冲击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城市化增速且在国家内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响:影响大小随地区贸易依赖度的增大而上升。为缓解其不利影响,考虑到地方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对贸易冲击的应对行为不可忽视。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创新支持政策与更多地参与区域合作以增加国内区际贸易从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本课题的发现将为我国在保守思潮复兴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利用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来推动国内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 一、中国贸易环境的基本情况 19世纪之后全球商品贸易一直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我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重要的纽带和桥梁。1978年时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55亿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比重不足1%。之后中国的贸易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底时贸易总额已经达到42.07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从无足轻重的贸易小国迅速崛起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然而在最近十多年保守思潮复兴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所经历的多次贸易冲击将在长远上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显著下降:就贸易总量而言,2009年的进出口总额相比上一年下降了约16%;从贸易增速看,2008年后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速仅为金融危机前的四分之一左右,直到2010年后才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速水平,并且这一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全球贸易量的平均下降水平。此后的贸易战与新冠疫情,都使得我国的贸易不断遭受冲击。 就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国家地区来看,主要的贸易伙伴有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东盟 国家。考虑到美国系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本文以美国为例展开贸易环境的基本演变情况。 图1展示了1991-2022年间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变化动态,其中灰色柱状展示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额,实色折线则为逆差变化的线性拟合曲线。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整体上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加,由1991年的126.91亿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3822.95亿美元。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该图中结构性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整个三十年间里我们对美国的高额贸易顺差主要产生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增长趋势开始放缓,特别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以及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们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再显著增加。管中窥豹,中美贸易逆差的变化大致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所面临的贸易环境,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不足等贸易冲击困难。 图11991-2022年中美贸易逆差变化 二、贸易冲击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过去几年里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最终升级为现阶段的贸易战,可以预见的是,包含这一因素在内的多种贸易冲击仍然将持续下去。在面对众多外部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时,在充满变数的贸易环境下如何衡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把握经济走向是决策者进行政策制定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更好应对外部贸易冲击的挑战,需要对负面贸易冲击对区域经济 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尽管关于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是既有研究集中于考察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而贸易冲击对我国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然而将中国视为单一整体的研究忽视了贸易冲击对不同区域具有的异质性影响,这使得厘清国家内部各地区间所受影响的差异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尤为重要。 围绕负面贸易冲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目的,此次研究将以金融危机及其造成的贸易冲击为例,分析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经历了显著的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大于全球贸易量平均下降水平,如此显著的贸易量变化是本研究将其作为考察对象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北美或欧洲国家,贸易冲击对中国来说相对更加外生。为了衡量贸易冲击对于我们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使用辖区内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该辖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作为该地区贸易依存度的衡量指标。图2展示了贸易依存度在地理上的分布,从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贸易依存县都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和我们对于中国贸易活动分布的认知吻合。为衡量贸易冲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的被解释变量为县级城市化率变化值,其中城市化率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人口信息均为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采用该指标能够能好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实际活动人数,避免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率相较于GDP等经济度量指标,可用来全面测量经济整体繁荣程度。 图2贸易依存度的地理分布 我国不同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而金融危机这一外生贸易冲击主要作用于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利用这种地区间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法来估计贸易冲击对城市化的作用,即比较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地区在金融危机前后城市化增速的变化。通过考察贸易冲击对城市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全面评估频发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并考察贸易冲击对不同地区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我们发现负面贸易冲击降低了0.44个百分点的城市化增速,该作用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城市化的因素后依然稳健;其次,贸易冲击对于国家内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响:影响大小随地区贸易依赖度的增大而增大。就作用机制来说,我们发现贸易冲击通过降低城市居民的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影响城市化。总体而言,以上量化研究的结果表明,负向贸易冲击会对我国区域经济内部形成巨大冲击,这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三、贸易冲击下地方政府行为 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考察是理解转型期社会经济特征的重要视角之一。为缓解贸易冲击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考虑到地方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对贸易冲击的应对行为不可忽视。在对外贸易下行环境中各地区产业发展将产生调整:对外贸易减少可能促使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和产业转移或升级。上述市场转变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过去几年,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维持经济增长,例如通过出台创新支持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贸易冲击后有激励更多地参与区域合作以增加国内区际贸易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例如地方政府间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搭建产销交易平台、衔接两地生产交易政策等多种渠道的合作以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并促进国内贸易量增长。 在外部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统筹推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才能有效缓解贸易冲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央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做出明确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将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关注地方政府对于创新支持行为以及政府间合作行为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作为我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然而现有致力于研究贸易对创新影响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企业层面,对于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考虑较少。众所周知,政府支持政策对于中国的创新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发展遭受负向冲击时,面临绩效考核的地方政府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维持经济增长。而通过对创新进行投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产出是其中的重要政策选项,但现有关于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如何应对贸易冲击的文献却依然有限。第二,地方政府合作是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经。既有关于政府间合作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内部因素,较少关注来自国际的外部因素。而国际贸易通过改变不同一国内部地区间比较优势及收入分配,同样会影响政府间分割或合作行为。 就地方政府的创新支持行为而言,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政府创新行为的强度。我们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将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作为代理变量。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在2008年贸易冲击之前,地方政府创新支持政策的增速较为稳定,然而在贸易冲击 之后,在出口增速骤降的同时地方政府创新支持政策的增速却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值的一提的 是当出口增速在2010年开始恢复到冲击前的水平后,地方政府创新支持政策的增速也出现了下 降。这意味着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和贸易冲击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考虑到上述方法在利用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创新支持行为进行测度时,这隐含假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规划可以转化为实际创新支出,因此我们也使用地级市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其创新支持行为。 就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行为而言,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地方政府合作行为。具体而言,我们将各省市机关报采用机器学习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起地方政府之间是否签订合作协议来衡量地方之间是否建立合作关系,用签订合作协议的数量来衡量地方之间的合作强度。为探究政府间合作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机理,我们将样本期中地方政府签订的所有合作协议,按照其类型出现频次进行排序,按出现频次由大到小依次呈现出其合作协调的具体类型。 我们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就地方政府的创新支持行为而言:贸易冲击发生后,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的推动下高贸易依赖度地区的地方政府对于创新促进型政策的支持力度会显著高于低贸易依赖度地区。同时,贸易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创新支持行为的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就具体措施而言,我们发现促进企业改制以建立良好的软件制度保障以及直接对企业进行创新补贴是中国地方政府应对贸易冲击为促进创新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另一方面,就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行为而言:贸易冲击显著促进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的省份间开展经济合作,该作用主要由贸易依存度较高省份的合作积极性提高所驱动。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受贸易冲击影响开展的合作更多体现在增加省际贸易量方面。存在微弱的证据表明贸易冲击也有可能加强地方政府间在产业方面的合作。但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间受贸易冲击影响更容易在促进区域贸易方面开展合作,而在产业方面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合作。这可能与产业转移过程涉及的利益分配与责任分摊更加复杂有关,故而双方不容易形成共识。 四、应对贸易冲击的对策建议 在二十大之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在“十四五”时期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 量发展、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道路,将是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主基调。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关于抓落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