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2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22)

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22)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司法研究中心金融法治系列研究成果之 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 (2022) 中国司流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 联合制作 2023年3月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共同编写而成。 本报告系采用自然语言识别等技术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进行专项挖掘和深入分析而成。受当前技术条件和能力所限以及案件识别口径设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不排除符合研究范畴的部分文书未被提取到,也不排除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取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等,故本报告相关统计数据结果并不代表相应年度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实际受理的案件数量。不排除统计口径优化带来检索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口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 经济报道所有。 本报告仅供从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同题研究的相关部门、机构或人员做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等依据。 本报告参与编写人员名单如下: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李俊慧刘茜周佳徽21世纪经济报道:曹金良李玉敏杨希徐倩宜中国政法大学:夏伟1 北京大学:马文博2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金融犯罪、企业合规研究。2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犯罪理论和实务研究。 1- 摘要 为了助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做好金融机构从业人 员犯罪问题态势研判和案件特征分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 院、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依托法研灯塔实证分析平台,对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 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挖掘。主 要形成如下结论建议: 2015年至2022年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总体呈现波动 下降趋势,但是在涉及罪名以及涉案金融机构两个方面体现出明显的“集中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业务关联性犯罪和受贿罪等职务关联性犯罪,仍然是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的两大核心类型。少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行为更趋隐蔽,业务关联性犯业务“合法”与“非法”问题有所交织,职务关联性犯罪从“明腐败”进化为“暗腐败”“微腐败”与“同盟型腐败”,需引起关注。犯罪形态也呈现新特点,逐渐从核心犯罪扩展到关联犯罪,上游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成为案件数量最多的十大名之一,下游的洗钱等犯罪明显增长。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新态势的形成,有金融机构及其 从业人员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发展与监管不力等因素。自身层面,部分金融机构合规机制建设不完善,无法有效预防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加上个别从业人员长期从事游走于违法犯罪边缘的灰色业务,原本轻微的违法行为经 一1一 过长期累积质变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社会层面,互联网金融 创新发展中也潜藏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个别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假借或冒用“区块链”“金融创新”“互联网+”的名义实施违法犯罪,不仅损害了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也增加了公众辨识难度。监管层面,面对具有跨区域、涉众广及隐蔽性强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新型犯罪挑战,监管思路、方法和手段或需同步提升。 有效治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需要将科学的立法顶 层设计逐步贯彻到金融机构体制机制运行与打击金融犯罪执法实践中。立法方面,应当将预防性思想融入金融领域立法,重点关注金融创新领域的风险预防,健全“预惩协同” 的金融安全立法体系。体制机制方面,要健全预防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的金融合规体系,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形成常态化的合规文化,发挥合规机制的最优治理效能。执法联动方面,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利用好大型私营企业的数据信息和技术优势,以“法律+技术”共同治理,扼住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命脉”。立法与执法等协力,将有助于充分释放治理效能,使金融管理从无序变得有序、金融业务从失范走向规范,实现良法善治。 一2一 目录 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说明 ()研究背景 (二)统计口径。 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的总体情况 (一)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态势分析.1.非法吸收存款罪、诈骗罪案件数量最多 2.银行类金融机构涉诉案件占比较高 (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被告人画像 1.自然人被告人画像.S 2.非自然人被告人画像,.12 (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犯罪行为画像.13 1.业务经营风险、内部腐败风险突出,案件占比超七成...13 2.涉案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案件占比6.73%.14 3.犯罪行为平均暴露周期为3.86年..15 4.共犯案件中内外勾结的案件占比58.78%16 5.利用职务便利的案件占比34.45%...17 (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特点分析..18 1.犯罪总量波动式下降,双维度指标呈现“集中性” 2.个别犯罪手段进化升级,隐蔽性、危害性有所上升.18 3犯罪形态链式延展,关联犯罪增长引发新风险.20 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原因探析21 (一)金融机构合规机制建设有待完善21 (二)新技术新业态中暗藏着新金融风险.22 (三)金融“强监管”与“难执行”的制度错位23 四、对策建议23 (一)持续推进金融领域立法,健全“预惩协同”的金融安全立 法体系24 1.加强金融机构合规义务立法.24 2.完善金融违法犯罪惩治立法24 3.保障刑法与其他法律有序衔接25 4.促进金融创新领域预防性立法25 (二)不断完善金融合规体系,建立有效金融风险预防机制.251.合规风险预防的专业化与全面化26 2.加强内外联动预防形成“犯罪同盟”.26 3.加强合规培训促进形成企业合规文化27 (三)着力加强执法机制建设,协力打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 27 1.公共部门之间联动,提高打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的科 学性27 2.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联动,提高打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的有效性.28 五、典型案例选编29 (一)案例一: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 蔡鄂生案,29 1.案件进程.29 2.案情简介29 3.典型意义.30 4.专家点评.31 (二)案例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原二级 巡视员江裕棠案31 1.案件进程31 2.案情简介.32 3.典型意义.32 4.专家点评33 (三)案例三: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案33 1.案件进程.33 2.案情简介34 3.典型意义.35 4.专家点评35 (四)案例四: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何兴祥案36 1.案件进程.36 2.案情简介37 3.典型意义.38 4.专家点评38 (五)案例五:富滇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曹艳丽案.39 1.案件进程 2.案情简介.39 3.典型意义.40 4.专家点评.41 (六)案例六: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 长吴学民案41 1.案件进程41 2.案情简介.42 3.典型意义43 4.专家点评 一、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说明 (一)研究背景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防控金融安全风险,重点是做好从业人员规范化管理。为了助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做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态势研判和案件特征分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依托法 研灯塔实证分析平台,对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形成本报告。 (二)统计口径3 本报告统计的时间口径为: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 12月31日(下文简称为“2015年至2022年”)。 本报告界定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识别口径 为:本报告的分析对象涵盖21种金融业态类型(见表1), 统计步骤为: (I)筛选被告人信息中出现“银行、信用社、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证券·公司、信 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金融公司” 任一关键词,且罪名为表2中之一的以判决方式结案的一审 刑事案件。 (II)清洗数据,册删除被告人为保洁、保安等非从业人 3本报告的检索结果与2021年、2022年发布的报告检索结果有所不同,这是统 计口径优化及裁判文书网数据实时更新的必然结果,特此说明。 -1一 员的案件,复核被告人身份信息,确保统计案件最终数据均 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 表1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金融机构类型 序号金融业机构类型类别 1开发性金融机构 2政策性银行 3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4股份制商业银行 5城市商业银行 6外资法人银行 7民营银行 8农村商业银行 9村镇银行 银行类 10农村信用社 11农村合作银行 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3金融租赁公司 14汽车金融公司 15消费金融公司 16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17证券公司证券类 18保险公司保险类 19信托公司信托类 20基金公司基金类 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 21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互联网金其他 融公司等 表2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相关罪名 风险类型罪名 违法发放贷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集资诈骗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高利转贷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洗钱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非法经 业务经营风险 营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虚报注册资本罪、非法经 -2- 风险类型罪名 营同类营业罪、妨害清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受贿罪(共犯)、挪用公款罪(共犯)、贪污罪(共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介 内部腐败风险绍贿罪、单位行贿罪、洗钱罪、单位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共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共犯)、对单位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为 亲友非法牟利罪 诈骗罪、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交易诈骗风险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有价证券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 表3职务层级分类口径 职务类型检索关键词 业务员员工职工职员柜员会计出纳信贷员科员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助理区域销售经理主管合规督导员资产保全科长基建办公室基建主管组长组员贷后管理员大厅经理产品 一般员工经理退休内退病退工作人员工作员办事员业务员专员代办员农贷员农金员协理员保管员放款员联络员信息员销售员营销员营业员审查员清收员稽查员记账员核查员 等 中层管理人员除一般员工、领导干部以外的人员 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副行长理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总裁高层领导干部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处级厅级局级省级部级国家级等, 其中支行行长纳入领导干部统计范围 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的总体情况 (一)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态势分析 2015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法院(下文简称“全国法 院”)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计3594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1.非法吸收存款罪、诈骗罪案件数量最多 -3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法发放贷 公款罪 信用挪用侵公犯案公民个人信 图1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罪名分布 如上图所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金融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