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业绩符合预期,稳中有进 公司营业收入稳中有进。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62亿元和14.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0%和下降1.6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和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75%和下降13.93%;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3.37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58%和下降15.68%。 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8.65%,环比增长32.30%;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6.36%,环比增长103.18%;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下降20.88%,环比增长112.48%。 四锰龙头,受益磷酸锰铁锂和钠电爆发 公司四氧化三锰产量全球第一。其中,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的国内产品市占率稳居国内前列,进口替代率逐年提升,目前已超50%。公司拥有四氧化三锰产能6.5万吨(电池级1.5万吨,电子级5万吨),公司计划继续扩产电子级锰材料1万吨,预计三季度投产。其中电池级产品将受益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池正极材料需求的爆发。 磁材产品矩阵丰富,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 受益于下游如光伏、新能源、5G应用等领域迅猛发展,拉动了软磁、永磁、金属软磁粉芯等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产能有望伴随需求释放。 截至目前,公司磁性材料新增产能:通过改扩建四季度金属磁芯、粉料产能可分别达到5,000吨、8,000吨。 国内大基建领域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之一 1)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预计复合增长率达11.0%,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其中基建检测领域市场规模预估约1500亿元。2)公司旗下的中钢国检为国内基建检测巨头,保持高增速成长2017-2022年营收CAGR约34.3%,盈利能力强,高毛利率近60%。3)持续向其他检测领域进军,未来将通过持续地跨领域、跨地域扩张,实现内生+外延式增长。 宝武重组,有望带来产业协同优势 宝武集团作为提供钢铁及先进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圈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未来有望给予公司更多产业资源支持,推动公司加速发展。1)宝武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有望为公司提供优质铁红。2)宝武的新材料业务板块可与公司磁性材料有较多领域交叉,可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两者在技术、生产工艺、客户端等方面均有相关性,可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现共赢。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2.43/39.78/46.38亿元(23-25E下调),分别同比增长17.39%/22. 68%/16.6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5.43/6.68亿元(23-25E下调 ), 分别同比增长1.79%/36.97%/22.96%,对应EPS分别为0.52/0.72/0.8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扩产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1旨在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 1.1磁性材料与检测业务双向驱动 公司主要从事磁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和检验检测服务业务,拥有较完善的磁性材料产业链,致力打造磁性材料综合供应商,检验检测服务业务主要围绕铁路、公路等大基建领域同时服务公司磁性材料等新材料领域。 公司前身“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持续扩展磁性材料业务。2002-2005年间,陆续收购通力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80%股权;建设年产300吨钕铁硼成产线; 设立铜陵锰业分公司。 A股上市开启公司新纪元,磁材业务更上一层楼。2006年8月,公司(002057)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1.4亿元用于建设粗粒级永磁辊式强磁选机、年产3000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瓦形磁体、1万吨高纯高比表面积低四氧化三锰项目;2010年4月,出资成立科博数控有限公司,持股95.24%,12月以125万元交易价格收购通力磁材20%股权,至此公司持有通力磁材100%股权;2013年8月,参股铜陵纳源,占30%股份;2015年12月,子公司南京磁性材料厂拟建设年产2万吨锂电池以及软磁用高纯四氧化三锰项目。 整合并注入新材料业务,增强公司竞争力。2017年中钢集团将旗下新材料业务,整合并注入上市公司,重组完成后公司增加了金属制品、金属检测以及锰系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业务; 2019年1月,收购贵州金瑞,持股26.5%;2020年,成功收购金宁三环并通过增资持股至51%,新增软磁材料产品;2021年3月,募资约9.29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建设等;2022年10月,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26.96万元,收购上海新型石墨材料有限公司92.3198%股权和上海碳素7.6802%股权。 图表1:发展历程 1.2背靠国企,深化改革 公司实际控制方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为中钢资本。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前四大国有法人股东分别为中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上述四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6.25%、7.16%、4.89%、2.05%。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持股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股权30.94%,为最终控制方。 图表2:公司股权结构 1.3业绩再创新高,未来可期 公司营业收入稳中有进。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62亿元和14.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0%和下降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和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75%和下降13.93%;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3.37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58%和下降15.68%。 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8.65%,环比增长32.30%;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6.36%,环比增长103.18%;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下降20.88%,环比增长112.48%。 图表3:营收及同比情况 图表4:归母净利润及同比情况 图表5:季度营收及同比情况 图表6: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情况 工业原料、电子元件、检测业务和金属制品贡献主要营业收入。工业原料、电子元件、检测业务和金属制品贡献主要营业收入。以四氧化三锰为代表的工业原料仍是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2023年上半年,贡献营收3.68亿元,同比下降27.48%,占比26.09%;电子元件产品贡献3.35亿元,同比下降0.38%,占比23.76%;检验检测业务贡献3.21亿元,同比增长30.39%,占比22.79%;金属制品贡献2.28亿元,同比增长10.99%,占比16.20%。 图表7:主要产品营收构成(亿元) 图表8:23H1营收结构(%) 检验检测业务进一步扩张,为毛利主要贡献来源。分业务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检验检测、金属制品、工业原料、电子元件毛利分别为1.86亿元、0.49亿元、0.52亿元、0.38亿元;其中金属制品检测毛利占比稳定在50%以上,磁性材料中的电子元件和工业原料毛利占比逐年下降,2023年上半年,工业原料和电子元件分别占比14.23%和10.32%。毛利率方面,2023年上半年工业收入、电子元件、检验检测与金属制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4.22%、11.32%、57.93%、21.51%,基本保持稳定。 图表9:主要产品毛利润构成(亿元) 图表10:主要产品毛利率(%) 公司2022年三费费用2.06亿元,同比增长3.52%,三费费率7.46%,同比下降0.15pct,其中销售费用5092万元,同比下降5.40%;管理费用为1.56亿元,同比增加11.45%,主要系工资薪酬、咨询费用等增加所致;财务费用-56.83万元,同比下降105.68%。2023年1-6月,三费费用合计为1.10亿元,同比增加10%,三费费率为8.63%,同比增加1.66pct。 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02%;研发占比营收5.50%。2023年1-6月,研发费用为0.71亿元,同比下降12.86%;研发占比营收5.03%。 图表11:三费情况 图表12:研发支出 2磁性材料:产品矩阵丰富,下游需求旺盛 磁性材料是指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组成的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磁材具有不同划分标准:按材质和结构划分,磁性材料包括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按照功能来划分,主要包括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和功能性磁材。其中,永磁材料根据元素构成不同,永磁材料可分为金属永磁、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三大类;软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非晶软磁、纳米晶软磁四种类型。 2.1软磁材料:布局软磁铁氧体,向下延伸产业链 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其主要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广泛用于各种电能变换设备中。软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材料以及其他软磁材料。 公司软磁材料及器件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锰、铁硅粉、铁硅铝粉、锰锌/镍锌铁氧体、变压器等;其中,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心。 软磁铁氧体: 软磁铁氧体是以Fe2O3(俗称“铁红”)、四氧化三锰、氧化镍和氧化锌等为主要原料的磁性氧化物,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根据成分不同,软磁铁氧体主要分为锰锌系、镍锌系和镁锌系等。其中,其中锰锌功率铁氧体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软磁铁氧体材料,占软磁铁氧体总产量约87%;镍锌系铁氧体占比12%左右,镁锌系和其他类型铁氧体占比不到1%。 图表13:常见软磁材料性能比较 图表14:软磁铁氧体产品结构 图表15:软磁铁氧体材料下游应用占比 软磁铁氧体在高频下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等特性,可以发挥功率转换、功率变换、抗电磁干扰等作用,同时又便于批量化生产和机械加工,制成各种形状的磁芯,且成本较低的特性。因而,软磁铁氧体主要应用于电子系统中电磁信号的感应、耦合、转换、变换、传输、隔离、吸收,最大的用途是制作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EMI)等;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消费电子、移动通讯等终端领域产品。其中,尤以通讯领域应用最多,占比约22%,其次是家电(19%),光伏与风电等新能源领域(17%)。 布局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公司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打通产业链。1)公司2020年9月公布的定增预案,公司拟投资建设软磁铁氧体粉料生产线4条,设计粉料年产能为2万吨;拟建设以21台烧结窑为核心的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线,设计烧结年产能为1.5万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磁芯的目标市场涉及5G通讯、汽车电子、光伏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看好其未来市场前景。2)2021年公司收购金宁三环,当前持股比例已达51%(完成并表)。 金属软磁粉芯: 金属软磁粉芯是用金属、金属合金软磁材料制成的粉末与绝缘介质混合,再通过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磁芯,是制造电感元件的核心材料。其具有分布式气隙、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直流偏置特性佳、饱和磁通密度高等特点,能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频化的要求,广泛用于电子通讯、雷达、手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伴随终端应用领域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的发展,预计2025年金属软磁粉芯的需求量将会达到20.1吨。1)光伏与储能:光伏逆变器与储能逆变器同源,逆变器的两个核心关键电感元件分别为Boost升压电感和Inverter逆变电感,这两种电感元件的磁材料大多采用高性能的铁硅类粉芯材料。随着光伏装机量保持高增速及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渗透率继续提升,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讲进一步抬升;对于储能方面,据新闻统计,目前已有超20个省份要求或建议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配置比例约10%,配置时长约为2h。2)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装置,将随之大力发展。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我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