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消费者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平成初年的日本精神文化消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消费者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平成初年的日本精神文化消费

综合2023-09-25王薇娜、吴晓婵华创证券大***
消费者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平成初年的日本精神文化消费

本文聚焦1990-2005年时期日本,是“平成”(1989-2019年)初期十五年,也刚好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到资产价格见底的漫长萧条期。在“宽松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平成一代”呈现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物质之外,他们又在消费什么? 社会面貌:经济增长停滞,人口步入负增长,社会向少子化、老龄化、单身化发展。1990-200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0.9%,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负增长,尽管次年短暂回正,但2007年开启长期负增长,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不断下行的结婚率(2005年5.7‰,单身人数占15岁及以上人口约40.4%),从而带来人口结构的转变,少子化(2005年0-24岁占比24%,总和生育率1.26)、老龄化(2005年65岁及以上占比28%)趋势加剧,当前65岁及以上占比近40%。 教育:“宽松教育”改革伴随“平成世代”:日本于1977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开启“宽松教育”改革。在1989、1999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引入“综合性学习时间”,减少学科教学课时,削减小学、初中总授课时数,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用于睡眠和娱乐。 就业:终身雇佣制逐步瓦解,劳务派遣渗透率在政策驱动下快速上行。全职太太等通过非正式用工方式进入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率有所提升,行业中孕育出recruit等大型人服公司。 娱乐:动漫、游戏业发达,偶像经济兴起,模式从B2C造星→C2C养成。1)日漫:90年代诞生了多个经典巨制,比如海贼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 日漫TOP10销量中5部均在这期间开始连载,1991-2000年十年日本动画播出数较80年代同一区间yoy+59.1%,同期日漫新增数累计yoy+23.3%;2)游戏:1989年任天堂推出Game Boy,1994年索尼推出PlayStation,日本迎来主机游戏的黄金时代,游戏市场规模在1997年达到6603亿日元高点,诞生了宝可梦、超级马里奥等世界级IP;3)偶像:经济下行往往会产生现象级偶像,满足精神需求,如1991年出道的SMAP男团(木村拓哉等)、1997年早安少女组。AKB48以“养成系”的模式,让粉丝通过购买专辑、握手券等参与偶像养成、实现梦想的过程,素人的“平易近人”和“粉丝供养”契合“平成世代”供需双方痛点,偶像经济从B2C造星转向C2C养成。 餐饮:一人食、单品化、极致性价比。1997年日本外食市场规模达到峰值29.1万亿日元,2000年前后家庭可支配收入见顶,自2001年起往后十年,外食行业增长停滞(十年间-2%cagr),2011年降至22.8万亿日元。近几年,日本外食行业保持在低个位数增速,呈现出倒闭率低(平均倒闭率为10%),单品化,小而精,品牌集团化的特点。 零售:折扣店、百元店迅速发展,便利店多元化经营。日本的折扣店或百元店等主打极致性价比的业态迅速发展,如唐吉诃德、大创、Watts、Cando、Seria等。同时便利店业态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形成差异化,一方面打造以鲜食为主的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向生活服务中心转型,与金融等相关服务结合,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观光:由奢入俭,出境低增。闲暇依然为生活的重心,从奢侈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和旷日持久的低迷中清醒,观光频次和客单均从高点回落。本土文化的回归、相对朴素的休闲游下,国内观光市场缩水,日本出境人次在1997年后也停止增长。与此相对,伴随日本对中韩等国入境政策的放开,入境访日人次在2009年后爆发增长。 投资建议:推荐拼多多、北京人力,复星旅游文化、百胜中国,建议关注名创优品、科锐国际、同道猎聘、BOSS直聘、携程集团-S、同程旅行、君亭酒店、华住集团-S、亚朵、众信旅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第三方数据引用、翻译偏差。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本文聚焦“平成”初期的日本,着重探讨“宽松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平成一代”在经济下行期进行怎样的精神文化消费。以社会风貌、教育背景为出发点,研究就业、娱乐、餐饮、零售、观光共五大方面的消费特征。 投资逻辑 1990-200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0.8%,出生人口持续下滑,社会呈现少子老龄化、单身化趋势。这一时期,精神文化消费具备如下特征: 就业:终身雇佣制逐步瓦解,劳务派遣渗透率在政策驱动下快速上行,孕育头部人服公司Recruit等。 娱乐:动漫、游戏业发达,偶像经济兴起,模式从B2C造星→C2C养成。 餐饮:一人食、单品化、极致性价比。 零售:折扣店、百元店迅速发展,便利店多元化经营。 观光:由奢入俭,观光频次和客单均从高点回落,出境游低增长。 推荐拼多多、北京人力,复星旅游文化、百胜中国,建议关注名创优品、科锐国际、同道猎聘、BOSS直聘、携程集团-S、同程旅行、君亭酒店、华住集团-S、亚朵、众信旅游。 “平成”是日本明仁天皇年号,始于1989年,在“昭和”之后;结束于2019年,被“令和”取代,时间跨度三十年,刚好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三十年萧条期。日本资产价格于1990年见顶,2005年见底,并于当年人口增长转负,这十五年是平成时代前半段; 其间除经济下行之外,“宽松教育”下的“平成一代”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物质之外,他们又在消费什么? 一、社会面貌:经济增长停滞,人口步入负增长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使得其陷入了长期低迷。1990-200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0.9%,劳动家庭(非农)月均净收入(定义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于1998年达到14.2万日元的历史高点后开始下滑,直至2019年才重回这一水平,期间国民储蓄率于1996年攀升至33.4%,为近40年来最高。 图表1日本GDP(不变价)及增速 图表2日本人均GDP及增速 图表3日本劳动家庭(非农)年平均月可支配收入 图表4日本劳动家庭(非农)年平均月消费支出 图表5日本劳动家庭(非农)月净收入及居民储蓄率 图表6日经225指数走势 二战后日本出现过两次“婴儿潮”,分别:1)1947-1949年,战后百废待兴、万象更新,1949年出生人口269.7万,总人口8177万,总和生育率4.32,称为“团块世代”;2)1971-1974年,第一批“婴儿潮”人群成长为壮年,贡献生育率,1974年出生人口203.0万,总人口1.1亿,总和生育率2.05。 1974年日本在《人口白皮书》中提倡“少生少死,良养良育”,同年在《厚生白皮书》中提出“对人口增长进行抑制”,可视为日本的“计划生育”,基于此出生人口进入下跌通道。1989年总和生育率下跌至1.57,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刺激人口增长的紧迫性,并出台多项鼓励生育政策,如1991年《育儿休业法》、1994年“天使计划”、200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但仍无法摆脱“低生育率陷阱”。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负增长,尽管次年短暂回正,但2007年开启长期负增长;多种生育政策鼓励下,2020年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3,人口年龄中位数48.5岁。 图表7日本人口增长趋势 图表8日本出生人口及总和生育率 图表9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 图表10日本生育刺激政策梳理 图表11日本鼓励生育措施 少子化、老龄化、单身化趋势加剧。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不断下行的结婚率,从而带来人口结构的转变,少子、老龄化社会形成。 对比1970-2005年间日本人口年龄构成,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0.4%快速提升17.4pct至27.8%,于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占比14%),2005年已进入超老龄社会(占比20%以上),到2020年老龄人口以37.1%的占比成为第一大人口年龄区间;与之相对的,是0-24岁人群占比从1970年的63.1%下降至2005年34%,到2020年仅27.9%,快速下滑。 图表12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1990-2005年日本结婚率从区间最高点6.4‰下降至5.7‰,2005年男女单身(含未婚、离婚、丧偶)人数4371万人,占比15岁及以上人口约40.4%,其中男性约占比38.2%(较1990年+2.5pct,下同),女性42.4%(+3.1pct),女性占比更高系其丧偶、离婚人数贡献更大。进一步,考察男女未婚率水平,2005年男性约16.0%(+10.4pct),女性约7.3%(+3.0pct),1990年后男性未婚率上涨速度显著提升。 图表13日本结婚率 图表14日本男女单身规模及占比 图表15日本单身家庭户(一人户)占比 图表16日本男女未婚率情况 同为东亚文化圈,韩国于2020年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6‰,2021年下跌至-1.1‰,2022年-2.4‰,对应总和生育率0.78(首尔仅0.59),为全球最低水平; 人口年龄中位数45岁,结婚率3.7‰,老龄化率17.5%(于2018年进入老龄社会)。 图表17韩国出生人口及自然增长率 图表18韩国总和生育率 图表19韩国结婚率 图表20韩国老龄化率 二、教育:宽松→去宽松,学力躺平一代 复盘日本20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二战前(1927-1946年):军国主义的教育体制,1927年裕仁皇帝继位后,日本政府加强了对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军国主义思想通过教育手段被广泛灌输于国民,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2)二战后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47-1976年):二战后,开启现代化教育,1947年出台《教育基本法》,否定了战后军国主义制定的教育政策,同年《学校教育法》作为前者的具体化,规定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制,将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延续到9年,男女儿童享有教育机会平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等内容。 这一期间,日本政府将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人才,内容如下: 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强调教学内容现代化,重点改革数学等理科的教学,增加数理科的教学时数; 职业高中教育方面,颁布《产业教育振兴法》,增设职业学科和职业高中,提倡“高中职业教育多样化”; 高等教育方面,开始有计划地增招理工科大学生,扩大高校规模,兴办“巨型大学”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大学;调整大学本科与专科的比例,建立短期大学。 但到70年代中后期,日本“教育危机”问题逐步凸显:1)教育内容的加深拓宽,从“现代化课程”演变成“灌输式”教育;2)升学率与就业率相悖,学历贬值。1960-1980年高中、大学的升学率快速增长,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1980年高中升学率94.2%(较1960年+36.5pct,下同),大学升学率31.9%(+14.7pct)。但与之相反趋势的是持续下滑的大学就业率,1980年为75.3%(-7.9pct),学历贬值化趋势加重。这一时期,日本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厌学心理蔓延,外加大众媒体的报道,“教育危机”演变成社会核心问题,受到日本政府重视。 图表21日本学生升学率水平变化 图表22日本学生就业率水平变化 3)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1世纪末初(1977-2007年):为回应“教育减负”,在1977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创设宽裕且充实的学校生活”口号,引入“宽松的时间”说法,强调3点目标:1)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学生;2)给予学生宽松且充实的学校生活;3)重视作为国民所必备的基础的、基本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实施顺应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教育。 在1989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废除小学1、2年级的“理科”和“社会科”,新设“生活科”,同时学习内容被削减,但是增加了体验性学习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 1998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大幅度精简了学科课程(约30%),规定小学6年间的总授课时数为5367课时(减少418课时),初中3年间的总授课时数2940课时(减少210课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学习愿望和思考能力,引入“综合性学习时间”,减少了学科教学课时,比如国语1968年245课时,1998年175课时,减少70课时。 这一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