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农村金融机构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整体表现趋稳,个体差异仍存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农村金融机构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整体表现趋稳,个体差异仍存

金融2023-08-14联合资信土***
农村金融机构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整体表现趋稳,个体差异仍存

农村金融机构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 —整体表现趋稳,个体差异仍存 联合资信金融评级一部|梁新新|盛世杰|刘敏哲 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支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类型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具有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业务较为下沉,公司治理较为薄弱等特点,且受新冠疫情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其面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能力弱化、资本补充压力上升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监管强化,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等进程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整体有所改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化经营特点较为明显,个体在资产质量、盈利以及资本充足等方面表现均呈现较大差异。未来,随着农村金融机构重组合并、改革化险逐步开展,农村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有望提升,且其在县域地区的人缘地缘优势有望保持,整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同时,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逐步落地,各地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化,前期疫情冲击影响逐步释放,叠加地区性农村金融机构合并重组进程加快,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差异或将进一步加剧。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0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一、农村金融机构概况 农村金融机构诞生之初便被赋予满足农民资金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部分头部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已不局限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其业务种类丰富,个别机构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并先后上市,在规模、公司治理水平、经营表现等方面亦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但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服务“三农”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共有3883家农村金融机构,其 中农村商业银行1600家,农村信用社572家(含省级联社24家),农村合作银行23 家,村镇银行164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9家,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与头部农村金融机构差异明显。本文为对农村金融机构整体信用水平进行分析,体现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特点,分析范围主要涵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定位于“支农支小”,服务范围多集中于县域,且在当地经营 历史较长,具有较好的客户基础,负债稳定性较好;业务类型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七成以上农村金融机构位于县域,业务范围亦集中于县域。由于 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在当地经营历史较长,积累了较好的客户基础,在县域地区往往占有较高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良好的个人客户基础使其负债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趋严,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机构不出县 (区)、业务不跨县(区)”,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定位于“支农支小”,业务类型以传统存贷款为主,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相比,业务类型相对单一。 农村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相对薄弱。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多集中于县域,农 商行改制过程中引入的法人股东也多来自于其经营所在地,县域内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且其自身公司治理不尽完善,致使农村金融机构股东呈现“散、小、弱”的特点。上述特点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不足、能力较为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个别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少数股东通过股权代持、抽屉协议或者隐瞒关联关系等手段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控制,操纵经营,甚至套取银行资金。同时,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股权管理能力不足问题,股权穿透管理有限,公司治理实际执行情况较弱。为此,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督管理。2018—2020年,银保监会组织开展“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排查整治行动”,夯实公司治理基础。2022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新版《银行保险机构公司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 平提升。 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化较为明显。如前文所述,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区域性经营的特点,其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以及盈利等方面表现与地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例如江浙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部分地区区县经济体量较大,在2021年我国百强县前十中江浙地区占据八位,对其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而东北部及西部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县域地区经济景气度不足,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拓展、资产质量以及盈利等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端分析 (一)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结构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保持增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呈上升态势,资产增速略高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持续增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9月末,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9.88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为13.6%(见图1)。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9月末较上年末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1.60%、9.87%和9.31%,增速有所下滑,但在各个时点均略高于行业整体以及城商行资产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联合资信整理 图1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及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 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公开数据较为有限,为较好的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选取样本进行统计。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商业银行体量较大,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在80%以上,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整体业务结构以存贷款为主,业务同质化较为明显,农村商业银行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2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能够反应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运营特点,且考虑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 银行数据可得性较差,市场活跃度低,故本文通过对资产规模以及展业区域分布等维度考虑,综合选取50家农村商业银行1作为样本,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分析。 在政策引导背景下,资产端贷款占比持续提升,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就绝大数农 村金融机构而言,其业务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并基于收益及流动性考虑,配置同业及投资资产。近年来,一方面金融监管趋严,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回归主业”,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实体经济遭受冲击,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尤其是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支小”的主力,其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同时,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近年来,市场利率下行,农村金融机构投资收益实现受到一定影响,在农村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弱化背景下,其资产端倾向于配置贷款的内在驱动力有所增强。受上述因素共同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逐步向贷款倾斜。同业资产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占比不高,且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投资能力较为有限的特点,普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将自身富余资金存放省联社,由省联社进行资产配置的情况。随着监管出台《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存放省联社业务规模受到限制,同时考虑到存放省联社带来的资本消耗,农村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占比出现暂时性下降。在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影响下,农村金融机构同业资产配置力度下降的同时,转而加大投资资产配置力度,投资资产占比出现暂时性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及贷款配置增加,投资资产占比略有下降。 数据来源:样本农村金融机构,联合资信整理 图2样本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分布及近年来变化情况 1样本选择综合考虑区域及规模等因素。其中,除港澳台外,北京、上海、重庆三个直辖市当地仅有一家农商银行,且体量大,未纳入样本选择;样本覆盖其余大部分省、自治区。从规模看,样本主要选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在5000亿以下,进行分层选取。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3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 1.信贷资产质量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城商行及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区域分化较为明显;贷款投放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疫情期间展期、续贷等政策安排使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表现存在一定滞后性,需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对信贷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截至2022年9月末,农村金 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615.4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29%(见图3),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和城商行。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联合资信整理 图3农村金融机构及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情况 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贷款结构及资产质量受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在当地核心产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通过调节自身贷款结构的方式分散信用风险。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所在的区域内,特别是数量相对庞大的区县级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其贷款客户类型主要为农户,以及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客户,导致了经营区域内贷款需求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致使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可投放行业相对有限,贷款投放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 如前文所述,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集中于县域,业务较为下沉,客户类型以农户及县域地区小微企业为主,目标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贷款投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同时,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农村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较为薄弱,在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科技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劣势,风险识别以及预测能力相对较弱,对农村金融机构在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等方面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在上述背景下,叠加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农村金融机构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4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风险暴露更加明显,不良贷款率较高。从资产处置方面看,由于不良贷款整体体量小, 大多“小额分散”且难以评估,加之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过程中缺乏议价能力,农村金融机构较少采用“打包出售”的方式处置不良。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通过现金清收、收息上调、核销等方面进行处置。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还通过债务重组、收息上调等方式上调五级分类形态,贷款客户面临的经营风险并未完全化解,相关贷款仍面临回收压力。此外,为应对省内农村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各地省联社建立了风险互助基金,对于表内信用风险压力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救助金将其不良资产置换出表,给予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时间及空间化解信用风险,但需关注出表不良资产未来的回表可能。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从关注类和逾期贷款来看,2019—2021年末,样本农村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分别为5.77%、5.01%和3.95%,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分别为3.52%、3.29%和2.86%,均呈下降趋势。 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差异较为明显,各地区五级分类划分标 准差异以及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推行的背景下,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信贷资产质量分化可能更大。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投放在展业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农 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表现与其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通过从公开市场可获取的385家农村金融机构2021年末不良贷款情况来看,华东、华南地区经济活跃度相对较高,目标客群资质普遍好于其他区域(见图4);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样本不良率相对较高,一方面系部分所在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历史包袱相对较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尤其县域地区经济活跃度不足、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加之宏观经济下行、外部如疫情等其他不利因素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域内下沉客户的风险暴露压力,个别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在短期内或仍面临较大资产质量下迁压力。在五级分类划分方面,部分资产质量表现较好的地区为进一步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