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财政长周期思考&8月数据点评:置换护航稳增长,债不慌股不悲观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财政长周期思考&8月数据点评:置换护航稳增长,债不慌股不悲观

2023-09-18高拓、张瑜华创证券话***
财政长周期思考&8月数据点评:置换护航稳增长,债不慌股不悲观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快评2023年09月18日 【宏观快评】 置换护航稳增长,债不慌股不悲观 ——财政长周期思考&8月数据点评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高拓 电话:010-66500860 邮箱:gaotuo1@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弱欧元或驱动美元“被动升值”突破——9月欧央行会议点评》 2023-09-16 《【华创宏观】回暖四条线,持续性如何?——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9-16 《【华创宏观】降准不必然对应银行间流动性宽松——9月15日央行降准点评》 2023-09-15 《【华创宏观】美国通胀上行风险依然有限——美国8月CPI数据点评》 2023-09-14 《【华创宏观】三部门看当下经济状态——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9-12 事项 1-8月财政收入同比10%,1-7月同比11.5%;1-8月财政支出同比3.8%,1-7月同比3.3%;1-8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5%,1-7月同比-14.3%;1-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21.7%,1-7月同比-23.3%。 核心观点 8月,财政收支呈现税收进一步承压+支出大幅回升的增速组合,看似矛盾。原因在于财政上半年积攒,下半年正常支出即为发力,与税收承压不矛盾。但这样的组合,意味着收支压力在边际增大,年内尚有空间,未来怎么看?需 展望更长周期,来理解当下财政运行背景,判断政策路径及资产影响。 主要观点 一、周期背景:“消耗”模式+债务压力,翻版2014-2017 地产是支柱产业,2019-2021年贡献财政收入超40%,过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财政与地产高度相关,实际运行中约以三、四年为一个周期,来回轮动。比如,2010-2014年、2017-2021年,是高地产+低基建,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是 “蓄水”模式,对地产更依赖。 相反,2014-2017年、2021-至今,是低地产+高基建,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是“消耗”模式,对地产依赖降低;债务周期的压顶,使本轮和2014-2017年更相似。 二、政策路径:置换护航稳增长 相似的周期背景,决定了本轮财政的政策路径,与2014-2017年也有相似性:支出端,需要置换,应对债务压力。 复盘看,2015年是置换债(>12万亿),2020年是特殊再融资债(近2万亿)。往后看,或是特殊再融资债重启+紧急流动性工具(SPV)等配合。特殊再融资债有望重启,额度理论上限为2.3万亿地方债限额-余额;此外,据财新网,央 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为城投提供流动性,或配合化债。 收入端,需要融资,弥补地产缺位。 初心没变化:无论是当年的PPP、专项建设基金,还是本轮的专项债结存盘活、金融工具等,都是卖地收入下行期的基建融资手段创新。 操作有反思:当年地方争先,摊子铺得快,但审计问题多;本轮上收中央,如去年政策行独立评审金融工具项目、今年PPP专项审计等,后续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 三、资产影响:债不慌股不悲观 相似的周期背景,相似的政策路径,或产生相似的资产影响: 债市先不慌,置换保驾护航:2014-2017年,在置换方案未明确落地(当下一揽子化债方案,仍在制定)、直至置换进程过半(当下特殊再融资债,尚有空间)、地产棚改货币化扭转宏观局势(当下城中村改造,体量堪比)前,债券仍走牛——2015年置换债、棚改双爆发,但利率到2016年年底才出现拐点。 A股不悲观,交易性质待定:2014-2017年A股运行中枢高于2010-2013年,2015年快牛行情看似以创业板互联网为旗手,但2014年底启动的稳增长实际贯穿始末,2016-2017年才明显体现在地产、M1读数;本轮稳增长或由当下延续至明年,政策助力下A股不悲观,但交易性质主要看M1。 四、8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税收持续承压,地产连月升温;支出端:基建等来复苏,吹响发力号角;广义财政:卖地仍低迷,专项债奏效(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经济压力超预期,卖地下行超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 目录 一、财政长周期思考4 (一)周期背景:“消耗”模式+债务压力,翻版2014-20174 (二)政策路径:置换护航稳增长5 (三)资产影响:债不慌股不悲观7 二、8月财政数据点评8 (一)收入端:税收持续承压,地产连月升温8 (二)支出端:基建等来复苏,吹响发力号角10 (三)广义财政:卖地仍下行,专项债奏效12 图表目录 图表12014-2017年&本轮:地方财政“消耗”模式,对地产依赖降低4 图表2债务压力本轮和2014-2017年同处债务到期高峰,还本付息压力大5 图表3六大化债方式6 图表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的两个阶段6 图表5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有额度上限:地方债限额-余额7 图表62014-2017年复盘启示:当下债不慌股不悲观8 图表78月收入负增加深,累计进度慢于近三年平均9 图表8税收持续低迷,地产连月升温9 图表9若剔除企业所得税7月加计扣除新规减收扰动,8月税收增速下行将更明显.10 图表108月支出增速大幅回升,累计进度反超2021年11 图表11支出全面发力,亮点在基建、环保11 图表12拉动全面回升,基建等来复苏12 图表13卖地仍低迷12 图表14广义支出抬头12 图表15截至9月17日,年内新增专项债已发3.3万亿,待发约6300亿13 图表168月财政收支一览13 一、财政长周期思考 8月,财政收支呈现税收进一步承压+支出大幅回升的增速组合,看似矛盾:税收-7%(扣除留抵退税的同比),公共财政支出+7%、广义财政支出转正;我们此前指出,财政上半年积攒,下半年正常支出即为发力,与价格施压税收不矛盾(详见《财政两大灵魂问题:佛系重演?发力缺钱?》、《税收背后的价格故事》)。 但这样的组合,意味着收支压力在边际增大,年内尚有空间,未来怎么看?需展望更长周期,来理解当下财政运行背景,判断政策路径及资产影响。 (一)周期背景:“消耗”模式+债务压力,翻版2014-2017 地产是支柱产业,2019-2021年贡献超40%财政收入(广义,地方更高),过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财政与地产高度相关,实际运行中约以三、四年为一个周期,来回轮动。 比如,2010-2014年、2017-2021年,是高地产+低基建,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是“蓄水”模式,对地产更依赖:地产好,卖地收入就高;同时地方经济增速有支撑、财政发力稳增长需求相对低、基建相对低→收入富余,支出不急,比较从容。 相反,2014-2017年、2021-至今,是低地产+高基建,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是“消耗”模式,对地产依赖降低:地产下行,卖地就受影响;同时地方经济压力较大,财政发力稳增长需求相对高、基建在高位→收入承压、支出不减,比较困难。 使本轮和2014-2017年更相似的,是债务压力:站在2014年,面对的是两倍于2012-2013 年、�倍于2011年的地方政府债到期高峰;2014-2017年,城投债共到期2.2万亿,2009- 2013年仅1330亿。今年,还本方面,地方政府债到期3.65万亿,去年是2.76万亿;城 投债到期4万亿,去年是3.4万亿;付息方面,1-8月全国债务付息支出7788亿,同比增长3.4%,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已由2016年的2.7%升至4.5%。 图表12014-2017年&本轮:地方财政“消耗”模式 资料来源:Wind,中国税务年鉴,华创证券测算,注:财政收入为合并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的广义收入,土地财政收入=卖地收入+地产相关税+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相关税 图表2债务压力:本轮和2014-2017年同处债务到期高峰,还本付息压力大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二)政策路径:置换护航稳增长 相似的周期背景,决定了本轮财政的政策路径,与2014-2017年也有相似性:支出端,需要置换,应对债务压力: 复盘看,2015年启动置换债,2015-2018年置换规模超12万亿;2020年底启动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已近2万亿。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主要用于建制县化债试点扩容;2021年10月以来用于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集中在财力较强的地区(图4)。 往后看,或是特殊再融资债重启+紧急流动性工具(SPV)等配合。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18年,财政部《地方全口径债务清查统计填报说明》曾列举六大化债方式(图3),但从近年化债实践看,见效最快的仍是债务置换和展期降息→特殊再融资债有望重启,额度理论上限为2.3万亿地方债限额-余额,主要集中于财力较强地区(图5),参考2022年专项债结存盘活经验,或可由中央部分收回重新分配。此外,据财新网,央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1,由主要银行为地方城投提供流动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或配合化债。 收入端,需要融资,弥补地产缺位: 初心没变化:无论是当年的PPP、专项建设基金,还是本轮的专项债结存盘活、金融工具等,都是卖地收入下行期的基建融资手段创新。 操作有反思:当年地方灵活,PPP在市县一级自行操作、专项建设基金额度地方竞争激烈,摊子铺得快,但审计问题多2(发现审核不严、部分项目形成损失浪费等问题);本轮 1https://weekly.caixin.com/2023-08-18/102094506.html《封面报道|怎样消化地方债》 2https://www.audit.gov.cn/n5/n26/c10338025/content.html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上收中央,如去年政策行独立评审7399亿金融工具项目3,今年PPP专项审计(详见《PPP专项审计的蛛丝马迹》)等,后续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 图表3六大化债方式 资料来源:汪德华等《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华创证券 图表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的两个阶段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3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29/content_5707310.htm“获得推荐项目后,我们从中进行筛选,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独立评审,开展项目对接投资。”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辉说。 图表5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有额度上限:地方债限额-余额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三)资产影响:债不慌股不悲观 相似的周期背景,相似的政策路径,或产生相似的资产影响: 债市先不慌,置换保驾护航:2014-2017年,在置换方案未明确落地(当下一揽子化债方案,仍在制定)、直至置换进程过半(当下特殊再融资债,尚有空间)、地产棚改货币化扭转宏观局势(当下城中村改造,体量堪比)前,债券仍走牛——2015年置换债、棚改双爆发,但利率到2016年年底才出现拐点,背后逻辑是债务置换未完成前,允许利率过 大上行相当于自加镣铐。 A股不悲观,交易性质待定:2014-2017年A股运行中枢高于2010-2013年,2015年快牛行情看似以创业板互联网为旗手,但2014年底启动的稳增长实际贯穿了始末,2016-2017年才明显体现在地产、M1读数;本轮稳增长或由当下延续至明年,政策助力下A股不悲观,但交易性质分两种情景,主要看M1作为信用扩张指标能否跟得上。 第一种情景:稳增长政策加码+M1逐月向上。或是复苏扩信用的完整交易格局,交易宽度有望扩散到经济全方面超跌的板块,包括地产产业链、消费等。 第二种情景:稳增长政策加码+M1依然低迷。或以政策博弈为主,交易宽度相对狭窄,重点关注政策抓手板块的预期差、估值差。 图表62014-2017年复盘启示:当下债不慌股不悲观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二、8月财政数据点评 (一)收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