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2-11-11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它在中国金融市场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内外上市。该银行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向个人客户提供零售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电子银行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截至2022年6月,该银行在国内设有1423家营业网点,在境内外下设7家附属机构。它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规模超过8万亿元、员工人数近6万人的金融集团。 2023-08-30 常务副行长刘成,副行长胡罡,副行长谢志斌,董事会秘书张青,相关部 门及子公司负责人,中信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管理团队 2022-11-112022-11-11 电话会议,网络互动,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分析师,社会公众-- 【提问1】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徐然:我们看到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中信银行收入增长还是相对比较健康的,想请问各位领导,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的经营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努力成果使我们经营保持了相对稳定健康?非常感谢! 刘成常务副行长: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我们坚持谋远、谋好、谋快并举,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强核行动”战略引领下,全行发展延续了去年来的良好态势,实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筑稳加固”,多项经营指标持续跑赢大市,数据背后 ,是我们在能力上的“四个进步”。 一是以稳息差为主题强化资负统筹管理能力有进步。在服务实体经济大环境下,银行息差普遍面临较大压力。两年前,我们把“稳息差”作为四大经营主题之首,加强息差统筹管理,优体系、建流程,坚持总分行垂直管理,全力稳息差。今年,我们更是提出要“不惜苦力”做好中小客群建设和结算业务,不断推动低成本结算存款增长。前三季度,我行息差变动持续实现了跑赢大市的目标,对稳住利息收入增长形成较 大支撑。 二是以“强核行动”牵引三大核心能力建设有进步。综合融资方面,今年来,我们以综合融资为牵引,着力重塑对公优势,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9月末综合融资规模 12.6万亿,较年初增加9.8%,增量居同业第一。我们抢抓市场机遇,重点领域优势持续领先。前三季度,我行信贷投放跟上大市,人民币对公贷款同比多增450亿元。交易银行累计融资逾8600亿元,央企司库业务走在同业前列。政府金融发力地方债特色单品,实现资金承接规模逾2300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增千亿元。投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保持全市场第一。资本市场业务新增投放规模增长60 %。汽车金融累计放款同比增加40%,位居同业第一。国际业务国际收支、代客外汇交易量继续领跑同业。我们大力推进中小客群建设 ,拓展新经济领域客户。我们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企业链式营销,批量获取中小授信客户。前三季度,战略客户股权链、客户链、投资 链“三链”客群新开客户3.4万户,科创E贷为23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投放近150亿元。目前,我行对公客户总数突破100万 ,有效户较同业均值多增3200余户,基础户较同业均值多增1700余户。大客户信贷集中度下降,中小客户占比上升,信贷结构得到进 一步优化。我们打造集团内外部协同“生态圈”,共建综合融资“朋友圈”。今年我们重点构建了十大类超300家机构生态圈,制定了生态圈指引,明确了生态圈主体的合作价值和合作模式。 财富管理方面,我们明确了“三全、五主、四环、两翼”的发展全景图,新零售战略和体系更加清晰和深化。9月末,零售财富管理规模3.84万亿,较年初增加10.3%,总量、增量均排名同业第二。个人客户总数1.26亿户,较上年末增加近600万户,富裕、贵宾客 户增量达到去年2倍以上,私行客户增量达去年1.2倍。个人存款余额超万亿,实现历史性突破;个人理财规模1.32万亿元,较上 年末增加19.3%;私行全权委托保有量较上年末增加36.1%。在信贷需求增长乏力情况下,我们依托汽车、烟商等场景加大投放,车贷、烟商贷、信秒贷三大单品经营效能显现。 资产管理方面,我们从“回归本源”迈向“全面发展”,9月末理财产品规模合计1.7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4.4%,规模增量在全国性 银行理财机构中排名第一。我们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今年市场持续波动,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结构,采用量化风险预算模型,整体保证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性和稳定性。三季度末,全国性银行理财机构平均破净产品数量为9%,信银理财破净产品数量为5%,其中净值低于0.98的产品占比仅1%,处于较低水平。我们精准定位客户需求,着重发力擅长的固收领域,始终坚持稳健投资风格,同时有 序推动中长期限“固收+”产品发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六大赛道、七大风险等级,覆盖全投资领域与客户类型的产品体系。我们坚持渠道多元化策略,信银理财是首家拥有直销APP的股份行理财公司,目前已同时与24家银行建立代销合作,持续做强、做优、做好渠道管理。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坚持“自主掌控”金融科技发展路线,打造复合型科技精兵队伍,实现了资管、风控等核心系统的自主设计建设。 三是以集团协同资源支持全行业务发展突破有进步。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我们提到目前中信协同已进入3.0时代,进入了由组织体系支 撑、机制做保障的全新阶段。我们坚持客户共享、产品共创、渠道共建、营销共赢、智力共聚的“五共”原则,不断推动赋能效应快速释放。三季度末,我们对中信系券商保荐上市公司授信覆盖率已提升至56%;年内联合融资规模达1.42万亿,同比增加21%;联合中 信证券、中信建投定制发行权益基金,募集金额超30亿元,成为9月全市场第二大权益基金。 四是以稳住资产质量为落脚点提升风控水平有进步。去年我们迎来了资产质量转折点,各项指标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今年以来,我们一手控新清旧,严控增量风险,加快存量风险出清;一手完善风控体系,授信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向好的趋势更加稳固,可持续。 三季度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已连续八个季度量率双降。 前三季度的成绩来之不易,四季度我们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统筹做好信贷投放和项目储备两手抓,统筹做好存款增规模和 控成本两手抓,统筹做好深耕大客户和中小客群两手抓,统筹做好资产质量清旧和控新两手抓,做到有“量”更有“质”,重“利”更重“义”,打好年底收官之战。 【提问2】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想请教下管理层关于信贷投放方面的问题。通过三季报能够看到,中信银行三季度环比信贷投放速度有所加快,从对公、零售结构来看,目前有没有看到三季度之后需求端有一定恢复?另外,往下一阶段去展望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对公与零售信贷的投放策略大概是怎样的?谢谢! 谢志斌副行长:从总量看,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合并口径本外币客户贷款余额达5.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23亿元,其中三季度增加870亿元,整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从对公方面看,截至9月末,对公贷款较年初增长1579亿元,其中普惠金融、制造业中长期、绿色信贷、战略新兴、涉农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765亿元、293亿元、1135亿元、776亿元和678亿元,增幅分别达19.9%、22.0%、56.7%、25.0% 和17.1%。三季度单季对公贷款增加313亿元,增量90%来自制造业,68%来自五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我们认为,随着稳经济一 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特别是近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更新改造设备贷款等专项政策工具推出,市场预期逐步改善,三季度对公信贷需求较二季度有所恢复,信贷增长好于预期,预计四季度信贷需求将继续回升。我行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牢牢把握业务发展的窗口期、机遇期,通过“五策合一”,加强营销,加大贷款补贴,强化过程管理,积极安排信贷投放,重点投向政策引导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从零售方面看,截至9月末,个人贷款较年初增加736亿元,其中房抵经营贷增加555亿,车贷增加192亿,信秒贷增加66亿,烟商贷 增加40亿,个贷按揭增加21亿,房抵消费类贷款下降125亿元。三季度单季,个人贷款增加224亿,增量主要在房抵经营贷、车贷和信秒贷等领域。截至9月末,信用卡较年初下降78亿元,三季度单季信用卡贷款增加30亿元,总交易量和分期交易量环比分别增加2.1 6%和12.02%。目前来看,个贷需求暂时还没有明显的恢复态势,尤其是住房按揭及消费类贷款需求仍然比较疲弱。主要原因一方面 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受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偏冷等因素影响,投放需求明显不足,提前还款量比较大;另一方面,疫情对信用卡贷款等个人消费信贷增长形成比较大的冲击,居民线下消费场景不足,叠加我行主动控制风险等原因,信用卡贷款仍处在年初水平以下。 关于后续信贷投放安排,对公方面,一是要优先支持重点领域、政策性较强领域信贷投放,包括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 、科技创新、碳减排领域等。二是利用好各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专项政策工具,包括把握好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信息科技物流产业升级、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融资。三是继续夯实中小客群基础,丰富产品体系,尽快推动资本市场、专精特新 、园区金融等领域中小授信客户形成新的增长支撑。个贷方面,一是加强个人经营贷、车贷等场景搭建,进一步丰富个贷产品体系;二是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持续做大按揭、房抵经营贷规模;三是继续做大信用卡消费交易,加大分期贷款投放,带动信用卡整体贷款规模提升。 【提问3】中金公司分析师刘砺寒:各位管理层好,我的问题是关于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我们观察到从今年中期一直到三季度,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与国内其他银行有着不一样的改善趋势,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信银行的不良高点已过,未来会持续保持向好趋势?谢谢! 胡罡副行长:关于中信银行未来资产质量的趋势,是否会继续向好,我的结论正如您刚才讲的:不良高点已过,未来会逐步好转。 银行的资产质量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最大,一是宏观经济面,二是自身资产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从宏观面看,尽管现在受到了一些冲击,包括疫情的反复、经济下行的压力、美元加息和地缘政治影响,以及一些行业调整等等,都给银行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是我们看好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大家看到疫情防控措施在逐步优化,房地产行业在逐步软着陆,二十大指明的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稳经济措施的出台,这一切都能够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稳健发展。对银行有压力的这些风险因素,将逐步改善和缓解,我们面临的宏观环境在逐步向好。从 中信银行自身的微观角度看,我们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我将从三个方面做一个介绍: 首先,从资产质量指标来看,一是不良向好,不良贷款延续了逐季双降的趋势,新发生不良率下降;二是问题贷款率也在下降;三是风险抵御能力在提高;四是贷款迁徙率指标在优化;五是我们化解处置不良力度非常大,现金清收效果非常好,表内现金清收近200亿元,已核销 资产清收91.6亿元,这些对利润回补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已核销资产是我们未来利润的蓄水池,现在我们有追索权的已核销资产约1776亿,其中51%是零售资产,包括信用卡和有抵押的个人贷款;49%是对公资产,有部分可以通过我们的有效管理,或是在经济 周期变化中又变成了好的资产,未来会进一步实现利润补偿。 其次,从资产结构来看,我们的资产结构在逐步优化,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提高。零售资产方面,目前零售贷款余额是2.12万亿,占整个贷款42%,零售贷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1.6万亿个贷,其中按揭贷款占比87%,不良率仅0.46%;二是信用卡贷款5205亿 ,占总贷款10%,不良率约1.91%。对公资产方面,对公贷款(含贴现)余额约2.98万亿,占总贷款比重58%,这几年持续向好的区域、好的行业、好的客户集中。其他综合融资方面,一是1.75万亿理财,其中1.66万亿是新产品;二是2.16万亿各类债券及基金 ,主要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3A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