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用户于2023年8月21日从https://academic.oup.com/oxrep/article/39/2/231/7113971下载 牛津经济政策评论,2023年,39,231-244https://doi.org/10.1093/oxrep/grad002 Article 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高海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电子邮件:gao_haihong@outlook.com 作者感谢PaolaSbacchi对论文草稿的评论和宝贵建议。特别感谢DavidVies,他以专业知识和耐心帮助论文完成了最终版本。任何错误都是作者的 。本文受益于由《牛津经济政策评论》组织的2022年4月14日作者会议和2022年7月13日编辑研讨会的讨论。它还借鉴了作者的观点和论点在早期的书章节(高,2022)。 Abstract 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互动是由其在世界上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驱动的。然而,与经济实力相比,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却被低估了很多。这种不匹配为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促进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好的权力平衡提供了机会。金融开放的加速、汇率的灵活性和国内改革的深化也助长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雄心,这将对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产生影响。本文调查了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机,中国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方法,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获得更多权重所需的关键政策。 关键字: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化,汇率 JEL分类:F33、F02、E60 I.Introduction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及其债权人地位被视为这个有影响力的参与者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象征。然而,中国似乎没有同等的议价能力。虽然中国作为系统重要性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地位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符合传统规范和基于规则的体系的争论,但中国必须满足作为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调整其国内政策,以便被视为关键的国际参与者。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机也是过去几十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对亚洲金融影响的看法。这是中国第一次意识到人民币不贬值实际上在该地区具有稳定作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合作势头,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并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中国恰好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其经济通过贸易,投资和全球价值链(GVC)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位置。该国借此机会熟悉了全球标准,游戏规则和最佳实践,并意识到在全球市场上讨价还价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危机,中国认为自己是大国,负责任和有能力的,并准备与其他主要国家一起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中国提供财政捐助,并促进现有机制中平衡力量所需的改革。例如,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配额改革。人民币已被包括在内 ©TheAuthor(s)2023。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权限,请发送电子邮件:journals.permissions@oup.com 中国社会科学院用户于2023年8月21日从https://academic.oup.com/oxrep/article/39/2/231/7113971下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2016年10月以来的特别提款权(SDR)中,这对于货币的国际作用和储备货币体系的多元化都是一个里程碑,以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不断变化的经济和金融实力。此外,中国还发起了新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基础设施银行(AIIB),并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同成立了新开发银行(NDB)。新机构旨在补充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并希望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来缩小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差距。 更具体地说,中国决定加强人民币的国际作用。在持续的资本账户自由化,国内金融改革以及鼓励跨境结算的政策的支持下,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逐渐扩大。尽管人民币的国际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但使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的雄心除了其实际使用外,还有更多的影响,因为它需要货币必须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对中国而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还有一个额外的目的,即为国内改革带来外部压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这种“强迫力量”方法是成功的。然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面对金融开放与稳定之间的权衡,并试图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来管理政策选择的难度。此外,在反全球化和脱钩的兴起中,中国的国内动力,例如采用“双循环”战略和对高质量经济开放的承诺,将决定中国继续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和程度。金融。 论文组织如下。在介绍之后,第二节分析了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背后的动机。第三部分研究了中国如何通过建立新的金融机构来参与全球金融机构的改革。第四节解释了货币影响,重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方面。第五节详细阐述了中国的金融开放和汇率灵活性,中国全球金融角色的关键要求,以及演变的细节,以及决策者如何管理政策权衡。第六节是结论。 II.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发展的经济地位 就经济规模而言,中国是超级大国。然而,以人均GDP衡量,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主要的债权国之一,其国内储蓄率很高,经常账户也因此而持续盈余。这一立场如何影响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为什么过去的两次危机,1997-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其金融和货币影响的看法有关? (i)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 在1970年代,中国的世界贸易份额不到1%。然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加入国际劳动分工的分界点。中国政府为满足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承诺,例如降低关税税率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受限制的行业,开放中国的保险市场以及允许外国银行进入人民币业务等。此后,中国通过快速的经济增长、融入全球价值链以及扩大贸易和投资,积极与世界互动。2008年,中国占世界贸易份额9%,超过德国(8.9%)和美国(8.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占2021年世界贸易总额的21.6%。从名义GDP来看,中国从低位崛起,逐步超越英国、德国、日本,2010年以来与美国的差距有所缩小。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生产部门的强国。这种地位的上升也引起了人们对国家作用、出口措施、知识产权等的担忧。(Nicita和Razo,2021年) 。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的增加,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也在增长。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列为欧元区、日本、英国和美国之外的系统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1这种考虑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经济有能力向世界传递实体经济冲击。尽管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受益,但他们也面临着中国增长可能放缓,人民币汇率波动,外汇储备积累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与亚洲国家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的经济影响是。 1该分类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五个经济体都阐明了伙伴国家的关切,量化了外部影响,并促进了多边对话,尽管每个经济体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 亚洲比其他地区更大。一些早期证据表明,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1%,导致其他亚洲经济增长下降0.15-0.30%(Salgado,2016)。最近的证据表明,虽然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浪潮中的放缓引起了全球影响,但连锁反应在东盟国家更为明显(AMRO,2022年)。例如,考虑到上游和下游环节以及房地产投资在该地区GDP总额中所占份额的重要性,一年内中国产出下降1%将导致平均水平。 东盟五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的产出下降0.8%(DelRosario和Vu,2020)。然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个以人均劳动力GDP衡量的低生产率指标,远低于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即使在2020年达到 10434.8美元的峰值时,中国的人均GDP也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2.7%,美国的16.5%,英国的24.5%,德国的22.6%,日本的26% 。由于人均GDP相对较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个人收入必须增长得更快,这样才能与国家财富的增长并行。更重要的是,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面临国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需要保护国内婴儿部门。 中国作为系统重要性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重地位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对现有全球机构和建立国际规范的态度的担忧。2虽然中国谨慎地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一直不愿承担与富裕国家相同的责任(Dollar,2020)。一些人认为,由于中国有望像任何强国一样要求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会利用该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来制定规则,以服务于他们的利益 ,并规避那些不这样做的规则(Mazarretal。,2018)。尽管中国的经济表现基于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模式,但布雷顿森林机构需要改革以实现平衡,因为世界离不开中国(Sbacchi,2022)。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中国必须满足要求,与既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该国的双重立场仅仅反映了需要使整个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合法化,如果世界期望全球舞台上有多样化的行为者的话。 (ii)全球失衡的债权人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另一个突出地位是,中国是世界的主要债权人之一。2004年,该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为276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1.5万亿美元,2021年为1.98万亿美元(图1)。这一状况是该国在过去二十年中每年平均高达54%的高总储蓄率的结果。 作为债权人,中国通过积累外汇储备和经常账户盈余为世界提供资金。有人认为,中国一直处于贫穷国家为富裕国家提供资金的境地 ,但失败了 5000 0 -5000 数十亿美元 -10000 -15000 中国 Germany Japan UK 美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用户于2023年8月21日从https://academic.oup.com/oxrep/article/39/2/231/7113971下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000 图1:net国际投资头寸。来源:国际金融统计。 2“双重地位”一词是指中国在经济规模上的优势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劣势的独特地位。 将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Yu,2008)。实际上,中国符合“美德冲突”的论点,即具有高储蓄率的“美德”国家必须拥有经常账户盈余并积累外汇储备,以免失去竞争力。3 中国的外部地位受到国内政策选择的影响。这也使中国成为全球失衡形成的一部分。“储蓄过剩”的论点认为,高储蓄率的国家应该对长期利率下降和低借贷成本负责(伯南克,2005)。然而,有理由认为,遵循这一连串的想法,是赤字国家的低储蓄率导致消费者借款超过限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关于中国在全球失衡中的作用的讨论与中国的汇率政策和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2009-14年期间,中国出现了大量贸易顺差,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在过去的5年中,外汇储备从1914亿美元增加到3843亿美元(图2)。由于央行的大力干预,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也被低估了。面对批评中国的汇率政策导致了巨大的错位和市场要素的扭曲,鉴于汇率政策旨在支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中国不愿调整其政策。然而,中国很快意识到,人民币汇率的刚性是造成外部失衡的原因。这也加剧了国内不平衡,因为国内资源不断流向制造业,并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即生产超过市场需求。危机后的再平衡以及一系列国内市场驱动的改革,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更大灵活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外部地位——一个旨在提高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话语权和货币影响力的信用国。 (iii)两次危机塑造了中国对其角色的看法 1997-200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