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璞跃中国]:创新生态研究院(2023年6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创新生态研究院(2023年6月)

2023-06-30-璞跃中国E***
创新生态研究院(2023年6月)

PlugandPlayChina InstituteofInnovationEcosystem 璞跃中国 创新生态研究院 2023年6月刊知识月报 创新焕彩 1 InnovationMethodology 创新方法论 2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以深圳为例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开放式创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梳理总结了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与主要特征,并以深圳为案例,运用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深圳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成功经验,同时分析了深圳过往创新模式的主要薄弱环节与短板。 李诗林肖星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理论OpenRegionalInnovationSystemTheory 当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重点仍然集中于考察特定地理区域内创新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而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外部环境及外部创新资源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考虑不足。 1、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概念与结构 在特定区域内以相互分工与关联的创新企业为主体,与区域内及区域外与其相关联的大学、科研机构、用户、供应商、风险资本,以及其他支持性组织机构所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制度环境,在这个体系内,创新企业和其他组织相互支持与协作,并通过知识的流动与相互学习推动创新。 2、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特征 1)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区域创新系统的地理空间边界更加模 糊 2)创新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策略3)终端用户广泛直接参与创新活动4)供应商参与创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5)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创新进一步紧密 6)开放式创新环境至关重要 创新起步阶段(1985—1989年) 自主创新阶段(2004—2015年) 这一阶段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其技术主要依靠境外母公司。在早期“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下,虽然深圳本土企业直接开展的科技创新不多,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使深圳迅速地融入国际市场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深圳建立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打下了基础,并赢得了先机。 这一阶段,随着深圳创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向深圳聚集,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迅速崛起,并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深圳模式”,即“四个90%”:90%以上研发机构、90%以上研发人员、90%以上研发资金、90%以上发明专利来源于企业。 模仿创新阶段(1990—2003年) 在这一阶段,深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通过引进并消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采用仿制、模仿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但是,总体而言,这一阶段深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产品增加价值不高,“山寨”是这一阶段的代名词。 基于科学研究驱动的原始创新阶段(2016年以来)提�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新型科研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与推进,湾区内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将为深圳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坚实的支持,并推动深圳从原有创新模式逐渐转向基于科学研究驱动的原始创新新阶段,一个更大范围跨行政地理边界的、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深圳—香港—广州”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正在形成。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深圳创新模式分析 AnalysisofShenzhen'sInnovationModelfromthePerspectiveofOpen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深圳创新模式发展历程回顾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深圳创新模式分析 AnalysisofShenzhen'sInnovationModelfromthePerspectiveofOpen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深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成功经验 01确立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责任 02塑造优良开放式创新环境。 市场机制与有为政府有效结合, 04 实施开放式科技合作与开放式创 新战略 03 发挥地理优势,深度融入国际产 业分工及产业链,建立区域优势 产业聚集。 05 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科技成果 转化高地。 06 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吸收内外部 金融资源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金 融支持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深圳过往创新模式存在的短板 •基础研究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科学研究资源较薄弱 •若干重要产业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及配套能力未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特征: •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区域创新系统的地理空间边界更加 模糊; •创新企业实施多元化开放式创新策略; •供应商参与创新;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终端用户广泛直接参与创新活动; •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创新进一步紧密; •区域开放式创新环境至关重要。 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深圳创新模式分析 AnalysisofShenzhen'sInnovationModelfromthePerspectiveofOpen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PlugandPlayChina璞跃中国创新生态研究院认为,开放式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原有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创新,发挥企业在创新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和制度进行开放式创新环境的培育,为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优势的产业集聚带来机会,通过鼓励创业投资和产学研合作,为成果转化和创新活动提供了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各省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本地区域创新系统,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虽然起步时科研资源基础比较薄弱,但深圳结合自身优势,长期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为其他城市建立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InnovationCase 创新案例 8 1863年,拜耳公司在德国的勒沃库森诞生。2020年,拜耳在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拉美等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子公司,员工人数近10万名,销售额为414亿欧元,位列2021年全球化工50强第27位,研发投入71.26亿欧元,占销售收入高达17.21%。 150多年来,拜耳始终走在世界化工企业前列,先后发明并工业化生产了“阿司匹林”、聚氨酯、“莫克隆”聚碳酸酯、治疗冠心病的“拜新同”等一系列产品。可以说,拜耳用一个个创新发明不断影响和改变世界,用一次次创新转型不断重塑自我。 9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基于对未来人口、健康、营养、环境、能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拜耳构筑起今天的商业基础和使命核心,即科技创造美好生活(ScienceForABetterLife),不断运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创新能够产生强大社会影响”的想法和商业模式是拜耳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需要明确的战略导向,为此拜耳拟定了“LeapsbyBayer” 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颠覆式创新,克服人类面临的十个巨大挑战(见下表),进而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创造更好生活的宏伟愿景。 10 使命牵引,战略聚焦 在业绩评价方面,除投资回报率外,拜耳设立了称之为“人类回报”的关键指标,所有投资需要在投资回报率和人类回报之间取得平衡。拜耳坚信,一旦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性飞跃发展,并大大改善人类生活,那么财务收益一定会随之而来。 拜耳最初以染料起家,围绕使命核心,通过持续并购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发明新品种、进入新领域、拓展新业务,同时不断剥离与战略核心不适应的业务。经过一系列业务架构调整,拜耳从大型综合化工企业逐渐将战略聚焦于生命科学,目前设有处方药、健康消费品及作物科学三个事业部。关于战略聚焦,拜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业务剥离上堪称 当断则断、大开大合。比如朗盛的剥离、科思创的独立,这两家公司的销售总额均超过百亿欧元。可以说,拜耳不因盈利而保留,但为聚焦做取舍。 拜耳的业务演化 拜耳业务收并购则是通过强强联合进入新领域,减少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消耗,快速建立行业领导者地位,比如2018年收购孟山都。行业地位有助于实施并购,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有助于资本市场给予更好的估值,良好的业绩支撑拜耳股价,市值增长后,公司能够通过股票对价支付的方式进行更多的并购,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良性循环。 1111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在一个快速变换、日益融合的世界里,企业很难独自应对层�不穷的挑战。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有创新。拜耳全球最高领导层一起探讨�四大关注行为:关注客户、试验、信任与合作。拜耳坚信顺着价值链,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联合合作是成功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拜耳引入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开放创新门户”(OpenInnovationPortal),量身定制是该机制的最大特点。为减轻资金压力和降低高风险,拜耳同新兴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伙伴公司建立合作联盟,辅以亚洲和美国地区的人才基地、大众外包和科学中心,形成庞大的国际合作创新网络。为了打破IP孤立阻碍创新的行业惯例,拜耳通过交换专有资产的方式共享专利和专业知识。 为构建起拜耳与优秀初创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桥梁,拜耳建立了Grants4®系列创新合作 计划。最初,拜耳只是以提供资金的形式资助初创企业,现在该项目涵盖开放创新平台、风险资金投资、战略合作学术联盟、生物技术伙伴,以及拜耳内部创新网络资源,比如创新药物倡议(IMI,InnovativeMedicineInitiatives)等,涉及投融资、证书协议、大众外包、资源共享等不同形式的合作。通过该项目,既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也让拜耳通过合作获得行业的新视野和新技术路线。 2022年,拜耳携创新成果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 1212 以人为本,重视员工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保护员工创新热情,激发员工内驱力,拜耳在内部形成了诸多颇具特色的做法。 拜耳鼓励员工公开讨论、跨团体分享知识,支持业务团队之间的“无边界沟通”和与外部网络建立合作;拜耳创意库“IdeasPool”收集员工提�有关企业发展的建议;WeSolve全球协同解决问题平 台让员工自主提交挑战性问题和解决方 案,建立指导员工从理解问题到构思、测试和降低解决方案/新业务模型风险,最终在市场上进行试点和扩展创新的完整协同支持链条。 通过个人发展对话的方式,鼓励管理者对下属员工的发展负责,在对话中,员工与他们的直接上司讨论他们的优势、发展需求和职业抱负,以便就个人发展计划达成一致。 采用360°反馈,可以从领导、同事和客户等角度为每位员工的绩效制定清晰的规划,以便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优势并专注于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而支持到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拜耳针对员工进行系统有序的发展培养, 支持员工终身学习。例如针对新员工,提供为期3个月的入职培训计划,引导员工顺利融入拜耳;拜耳的企业大学(拜耳领导力学院)提供在职系统培训项目,协助 员工建立领导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功能性专业知识。 除完备的、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外,拜耳还成立拜尔基金,设立奥托∙拜耳奖、奥托∙拜耳勋章、人才奖、汉森家族奖等系列奖项,奖励表彰拜耳员工在新产品、应 用研发和创新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 1313 PlugandPlayChina创新生态研究院认为,跨国公司共享中国机遇,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拜耳的创新自上而下,从企业战略入手,企业发展的使命始终注 重造福人类,将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挑战作为战略重点,携其旗下三大事业部处方药(及影像诊断)、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上齐力创新,持续不断的高强度创新投入,使得拜耳源于化工而又超越化工;推进产融互动,利用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