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十四五” 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山西省加快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也是运城市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康养、会展协同发展新征程,全方位推动文化旅游会展康养高质量发展,建设知名文化旅游强市的重要五年。科学编制《运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意义重大。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重点阐明未来五年运城市文化旅游会展康养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推动四大产业在融合 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用新理念探索新模式、以新作为蹚出新路子,积极投身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确保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谋划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奋力开启运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目录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1 一、发展成就1 二、存在问题10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环境13 一、国内新形势13 二、区域新环境15 三、时势新挑战16 四、发展新潜力17 第三章“十四五”总体要求19 一、指导思想19 二、基本原则19 三、发展目标20 第四章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24 一、提高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24 二、打造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28 三、建设区域性文化艺术中心31 四、强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34 五、积极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42 第五章建设知名旅游强市52 一、推进“五条绿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52 二、构筑强势的品牌影响60 三、打造强劲的文旅项目63 四、形成强大的产品实力69 五、完善强盛的要素供给74 六、实施强效的管理服务80 第六章建设黄河金三角会展中心城市83 一、推进场馆建设,强化会展功能83 二、发挥产业优势,做亮会展品牌86 三、壮大市场主体,健全产业体系91 四、完善培养体系,强化人才保障93 五、强化管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94 第七章建设特色显著的康养目的地97 一、构建特色康养产品体系97 二、建设康养产业发展载体101 三、完善康养产业配套服务107 四、加强康养市场主体培育111 第八章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113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13 二、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116 三、提升公共服务智慧水平121 四、推动公共服务机制创新123 第九章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124 一、规划引领,实现顶层设计融合124 二、产业延展,推动产品业态融合125 三、品牌整合,促进文旅营销融合126 四、深化改革,完善文旅机制融合128 第十章实施保障130 一、生态保障130 二、政策保障131 三、资金保障132 四、人才保障133 五、安全保障134 附件:运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建设项目表(2020-2025年)136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运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惠民主线,以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基本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艺术创作、地方戏曲保护振兴取得突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向全省一流水平迈进,旅游服务提质升级,会展产业方兴未艾,康养产业初具规模,主动作为、务实奋进,不断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走出一条新路”注入新动能。 (一)文化事业繁荣向好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2018年,《运城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案》完成制定,运城成为山西省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单位。运城市共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馆13个,分馆136个,永济、万荣、平陆、垣曲4县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各县(市、区)总分馆制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启动建设“河东书房”10座,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4个,市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手机APP)建成并投入使用。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改善。“我有拿手戏”群众文艺 大展演活动深入人心,累计展演各类节目8000余个,基层演出 上万场,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万人。“黄河鼓韵”山西省鼓乐大赛和“歌唱希望放飞梦想”山西省农民工歌手展演活动等成为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市群艺馆常年开展免费培训项目达29项,组建40余个艺术团队,学员达万余名。“送戏下乡”作为全省第一家由市级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五年来,共演出场次12488场,惠及基层群众1000余万人次。举办“四心剧场·天天有戏”活动,组织晋、陕、豫三省四市演出团体联盟演出,演出场次近1500场,举办文化“菊花奖”、新创剧目大赛等比赛,持续展示运城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优秀文化艺术精品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共新创剧目19 部,其中《风雨鹳雀楼》《大河之东》列入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交响乐《关公颂》亮相国家大剧院,新创历史剧《枣儿谣》获得第十五届“杏花奖”优秀剧目奖和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党的女儿》主演获得“杏花奖”表演奖,《铁面御史姚天福》获十六届“杏花奖”剧目、编剧、导演、音乐设计四项大奖,蒲剧电影《山村母亲》荣获第25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优秀新片奖,在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中获“最佳戏剧电影奖”和“文化交流 特别奉献奖”,主演景雪变获最佳女演员奖,红色经典剧目《党旗飘飘》被列入山西省2020年重点剧目扶持项目。与市委宣传 部联合打造动漫电影《武圣关公》已于2020年全国上映。《六大文化掇英》《龙背上的古国》《在河东觅寻尧舜禹圣迹》《运城非遗国宝》《中外名人与河东》《在黄河金三角朝圣》等河东文化系列图书印刷出版。 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切实提升。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国拨专项补助资金项目。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成立正处级文物保护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文物工作队伍。持续开展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启动4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守望工程”,目前已认领认养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8处。积极配合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考古发现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运城博物馆积极推出“运城戏曲文物展”等原创展览,开设网络直播公益讲座,打通博物馆与公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举办第二次全国高校考古实习工作座谈会,并承办西阴考古座谈会,为今后运城市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显著。完成第四批96名市级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第五批54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推荐认定和评定,运城市省级非遗传承人达187名,稳居 全省第一。完成第六批4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录申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省级153 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完成第二批16个市级非遗传习所申报命名工作。做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新建5个市级、13个县级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开展曲艺类抢救性记录工作,保存了75个濒临灭绝的传统曲目。出版《河东非遗国宝》《将运城非遗故事》《曲苑留韵》《乡愁乡风乡韵》等书籍。积极组织运城非遗项目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带一路晋疆情”援疆行活动、中国非遗博览会、山西非遗博览会、运城消费月、关公文化节非遗展等各种展览展示活动,绛州鼓乐《黄河船夫》荣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盛世鼓舞”最佳节目奖。 (二)文化产业稳中有进 文化产业交流方面,政府积极为文化企业搭台,组织宇达青铜、绛州澄泥砚、山西本命年等龙头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山西省文博会等活动,推动运城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成功举办运城市第三届文化“菊花奖”群众书画大赛暨黄河金三角书画展售大集,完成交易额20余万元。2017年,确定永济市东开张村、河津市东窑头村、新绛县光村、新绛县西庄村、 稷山县坞堆村为运城市首批文化产业村。 文创产品创新方面,协调盐湖区文旅投资公司在运城10个4A级景点设立文创产品旗舰店。将运城名产、名品、名吃等汇集成册,编制《运城礼物》旅游书籍。连续三年组织运城旅游文创产品大赛。组织全市的工艺美术企业积极申报省文旅厅的项目资金,组织符合条件的工美大师积极申报“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文化市场环境方面,在全市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运城市文化市场的特点,紧紧围绕“三整治一打击一提升”活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对各类文化经营场所逐一进行排查,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整治,文化市场环境有了明显改进,为全市人民和外地来客提供了优质服务,提升了运城形象。建强主流媒体,打造“运城新闻”“今日运城”新媒体平台,净化网络空间,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三)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实现突破。运城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逐年增加,旅游总收入从2016年的434.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31 亿元,年均增速约23.9%,游客接待量由2016年的5321.6万人 次增长到2019年的9768.2万人次,年均增速约22.4%。 表1-12016年-2019年运城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及旅游总收入情况 时间 GDP(亿元) 旅游人次 (万人) 旅游收入 (亿元) 人均消费 (元)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 2016年 1222.3 5321.6 434.4 816 35.54% 2017年 1336.1 6704.2 556.5 830 41.65% 2018年 1509.6 8355.5 705.9 845 46.76% 2019年 1562.9 9768.2 831 851 53.17% 全域旅游高点启动,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运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确保《运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59项任务落地生根。全市9个县(市、区)制定了县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芮城县通过省级验收,永济市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上榜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新增2家4A级景区、总数达13家。新增18个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5家“黄河人家”、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永济市东开张村)。全力推动岚山根、印象风陵渡、圣天湖、大禹渡、圣王山等重量级项目建设。关帝庙景区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全力打造5A级龙头景区。关帝庙、永乐宫、岚山根等16个重点景区完成标准化 建设任务。成立文化旅游招商专班,多次在上海、北京、海南等全国重点城市召开招商推介会,邀请多家知名企业来运城市投资考察。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改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持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近三年运城市总投资5000余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294座。其中,284座达到A级标准,达标率95%;电子地图上线标注率100%。在全市景区景点、沿黄一号公路、旅游集散中心等场所均建设有标准化旅游厕所。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部手机、一个生态的“四个一”畅游全域目标。开通旅游直通车,优化定制旅游线路,解决了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制定了《运城市A级旅游景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3A级(含3A级)以上景区的交通、停车场、厕所、标识牌、智慧旅游和绿化六个方面进行提档升级,月督查,季通报。 创新营销高效有为,城市知名度逐步提升。承办2020年中 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持续多年高标准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民俗文化旅游年、美丽乡村百花节等品牌活动。举办普救寺爱情节、李家大院民俗节、五老峰登山节、神潭大峡谷美食节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旅游活动。持续举办“旅游+高铁” 推介活动,开通“运城旅游号”专列。“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