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www.ifenxi.com01 目录 1.中国企业出海发展背景及阶段4 2.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及挑战14 3.中国企业出海发展趋势19 4.市场分析23 4.1.市场定义23 4.2.出海企业核心需求24 4.3.厂商核心能力要求27 4.4.入选标准29 5.代表厂商评估32 牛信云32 关于爱分析35 研究咨询服务36 北京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www.ifenxi.com02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 背景及阶段 北京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www.ifenxi.com03 1.中国企业出海发展背景及阶段 1.1出海背景 出海,对中国企业而言,并不陌生。从最初的贸易型出海,到制造业崛起,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腾飞,中国企业在出海道路上走的越发稳健。行业也从最初的家电消费电子、IoT,再到互联网,凭借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优势,跨境电商、游戏、在线社交等多个领域迅猛发展。这其中有来自政府的政策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国内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底层推动。 与经营国内市场不同的是,进入并深耕海外市场,势必面临来自文化、法律等多方面挑战。但无论如何,随着对海外市场熟悉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想要从本地化企业跃升为国际化企业,打造全球化品牌,必然需要在国内企业及各类生态伙伴的协力推动下,持续融入当地市场,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1)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助推,国家支持我国企业出海 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6月,中国已同遍布全球各大洲的152个国家 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与经营规模、拓展海外市场并展开与各国家及地区企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与资源基础,也带来了巨大的“出海”红利与契机。 2023年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这将极大促进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贸合作深度发展。 图1:中国对于企业出海的相关政策(部分) 除中央系列政策外,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在出海政策宣讲、税收 优惠、奖励补贴等方面多管齐下,鼓励本地企业大力发展出海业务。 2)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探求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经历增速换挡,在增速有限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向广阔的全球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寻求下一波增长,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目标,并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和服务。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大关,达到1.2万美元。从产业化结构角度,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劳动力成本为代表的各项成本持续攀升,中国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国际化布局,充分利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成本与资源优势,来优化企业整体成本结构,维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图2: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月最低工资对比(2021) 3)出海是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经营能力等积累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累,中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技术专利、产品及模式创新、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营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具备了逐鹿全球的能力储备。 在技术专利方面,近十年来,五局(即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美国专利商标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量,给与来自中国专利授权增长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地区,而其中来自企业的专利授权近年来多保持在60%以上占比,是我国专利授权的核心主体。 图3:世界主要专利5局近10年专利授权量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136家中国企业上榜,相较于2000年的9家内地企业而言,增加了14倍之多。尤其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移动应用及商业模式层面,得到了充分验证,有足够的运营能力开展海外业务。 4)中国企业分散经营风险,进行全球化业务与资源配置的天然需要 一方面,企业出海有助于国内本土企业增加所覆盖市场及营收规模,通过多市场策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绝对依赖,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俄乌冲突、中美博弈及脱钩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国际形势之下,国内企业需要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借助出海和全球化布局增强自身经营韧性,实现真正可持续经营。公开资料显示,60%的出海企业已经在三个以上大洲开展业务。 另一方面,通过出海,企业有望获取更多原材料、人才、技术资源,有助于通过全球供应链、海外人才库等来进一步充实业务扩张所需的各项资源,并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共 享”。尤其是企业需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置于效率之上,以应对日趋紧张的全球地缘政治形势。 以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海信为例,其在全球有23家研发中心,34个工业园区与生产基地及多家海外公司,有助于海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研产销紧密协同。 图4:海信在全球的生产、研发等机构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海信中国官网) 5)中国企业由本土型/单一市场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必选项 由于拥有足够大、足够纵深的国内市场,中国内地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行业企业均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少量企业有海外业务且规模有限,中国内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明显不足,是典型的本土型/单一市场企业。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按照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国内企业势必将通过对经营理念、管理体系等的重塑,升级为在全球细分市场拥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图5:中国企业国际化整体版图 (资料来源:埃森哲《走向全球行稳致远-埃森哲2022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 1.2出海发展阶段 国内企业出海,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整体而言是从低价值区向高价值区演进,并且呈现出“金字塔型”特征,即由各行业头部企业主导和探索,而后向行业中腰部企业扩展,各行业基本按此规律循序出海。具体如下: 1)从“低成本”到“高价值”,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从价值角度看,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开始高速发展,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及土地成本,迅速承接了大量国外订单,为众多国外品牌代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12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出海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向互联网、高科技领域不断扩展,其中跨境电商、游戏社交等领域,成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也开始布局出海。从载体角度看,无论是最开始的OEM代工厂模式,还是诸如当时的华为、联想、海信等后来的知名企业,都主要以产品和性价比立身。伴随时间推移,一大批中国品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打造自身品牌,着眼更高质量更长远的发展。以 智能手机为例,小米、OPPO、华为、中兴,甚至是主攻海外的一加手机,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华为手机甚至开始冲击苹果的高端市场,并逐步引领潮流。当然,诸如小米等移动互联网企业,则在一开始即注重品牌树立与打造,目前已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典型代表。 图6:国内企业出海规律演进 2)中国企业出海,从出海的主体、主体所在行业来看,大致经历了投石问路、批量试水、遍地开花、全面出海四个阶段。 图7:中国企业出海阶段演进 上世纪90年代-2013年,投石问路。 中国企业的出海,最开始是以贸易方式实现的。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带来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居民对于家电和很多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恰逢欧美发达国家为降低制造成本而开展“去工业化”和产业转移,因而形成了大量面向欧美品牌做代工的外向型制造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这期间,诞生了格兰仕、美的、格力等很多脱胎于OEM代工的知名企业以及海尔、华为等一批子一开始即专注自有品牌的知名企业。传统行业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头部企业,成为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典型代表。出海目的地以欧美、具有良好华人基础、地缘相近的东南亚为主。 2014-2018年,批量试水。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发展和试错空间,快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95年。1995-2005年,以新闻、导航、论坛为主的门户 时代,2006-2010年前后的电商时代,2011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企业最早 开始试水海外,主要是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于2010年推出的、被称为“国际版淘宝”的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腾讯于2011年收购《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Games。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和格局的趋于稳定,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明显加速了出海步伐,而全球移动互联网快速爬升的渗透率,也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形成了基础土壤。因此,支付宝、欢聚时代(YY)、YallaGroup(Yalla)、米哈游(原神)等各领域头部移动互联网公司悉数出海。出海目的地开始突破传统的欧美和东南亚,放眼拉丁美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图8: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人口规模及渗透率 (数据来源:Statista、世界银行数据库、华安证券研究所) 2018-2022年,遍地开花。 经过前两个阶段头部企业的探索和示范,海外市场的相对高毛利、广阔市场,成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加入到出海行列。 以短视频为例,2017年11月,快手上线海外版APP,深耕巴西、印尼等地,整体海外业务 营收暴涨。 而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速途车酷研究院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自2018年的14.7万辆,快速增加至2022年的62.9万辆,以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及比亚迪为代表。 图9: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凯度&谷歌-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2023(英)) 2023年疫情管控放开以来,全面拥抱。 疫情进行“乙类乙管”后,交流通商被制约甚至打断长达3年的各行各业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布局海内外市场,抓住一切市场机会实现增长。中国企业也进一步认识到,扩大营收分布的重要性。InfoQ调研显示,个别企业甚至由CEO直接领导并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出海业务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出海目的地也开始进一步着眼全球。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及挑战 北京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www.ifenxi.com014 2.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及挑战 2.1出海现状 1)出海主体:除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中大型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也表现出强烈的出海意愿,中小企业开始全面拥抱出海。InfoQ调研显示,在出海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由于出海较早,其出海趋势已趋缓,但中小企业出海趋势愈发明显,在计划出海的企业 中,占比近7成。 图10:出海及拟出海企业规模情况 2)出海企业集中的行业及模式: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汽车相关领域,如跨境电商、游戏、社媒、泛娱乐等,模式上以toC为主。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在企业服务领域,明显落后于欧美。由 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起步较晚,同质化竞争严重,且发展历程大起大落,与toC端不同的是,国内的toB企业无论是产品、商业模式、品牌知名度乃至上市公司市值,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显著。 图11:中国全球性品牌50强 (资料来源:凯度&谷歌-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2023(英)) 3)出海目的地:当前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亚、拉美及中东北非等拥有人口、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基建、物流、支付等)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以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