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商贸零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美线下零售对比:为什么国内货架零售竞争更激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商贸零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美线下零售对比:为什么国内货架零售竞争更激烈?

商贸零售2023-08-28王薇娜华创证券x***
商贸零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美线下零售对比:为什么国内货架零售竞争更激烈?

国内商品生产的产业链更完整,从生产到销售的链条可以很短,更有利于中间商/电商平台,因为厂家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进行销售,不需要更多第三方扮演中间商角色,但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生产商和品牌商之间有距离,加上商超诞生的很早,1930年左右美国开始出现最早的超市,超市零售商差不多和品牌商同时成长,1930年玛氏推出明星单品士力架(Snickers),1937年,卡夫(Kraft)通心粉和奶酪诞生,荷美尔(Hormel)食品公司首次推出世棒牌火腿罐头。在此过程中,由于品牌商依赖于零售商渠道做分销和建立品牌认知,零售商话语权更重,商品的采购,销售,定价环节都是由零售商完成的,逐渐形成品牌商/零售商主导的局面。 中美商超企业在发展速度,集中度,头部企业经营管理,运营手段都有不同: 美国商超市场演变受到消费者需求推动,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上升,消费需求分化,不同的零售业态出现,零售商在此过程中不断打磨经营能力,在行业竞争和整合中发展成熟,完成精细化运营和效率提升。中国商超演进更多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特别是2010年后线下零售商受到电商平台冲击,加上新零售在资本补贴之下快速增长,O2O渗透率提升,线下商超面临挑战。由于美国零售商经历的发展周期较长,实体商超在经历互联网冲击之前已经历了经济衰退周期,进入业态迭代期,在此过程中差异化定位、自有品牌、供应链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会员费制度和较高的自有品牌占比(2022年costco收入的2%是会员费收入,而会员费在EBIT占比54%),加上电商并不以绝对廉价著称(亚马逊的品牌商品价格未必低,只是交付效率高+中产平台价格没那么敏感),线下outlet很发达,受到电商平台冲击相对较小,且美国O2O人力成本高,O2O渗透率没有国内高。美国各种零售业态,电商、实体店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竞争关系,每种渠道都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国线下零售市场更分散,集中度低,海外零售市场集中度更高。同时我国商超目前吸引客流主要依靠促销,自有产品品牌的建立和产品差异化近几年才逐步发展,且国内商超的2C会员付费意愿培养不足,商超自有品牌的建立,选品与供应链的匹配程度,甚至是自身定位和目标客群,都是未来需要优化的方向。过往10年对比,2012-2022年,中国代表超市企业毛利率增加3.7pct,美国代表超市毛利率基本稳定在22%,变动不大。2019年中国和美国代表超市的平均净利率分别为2.4%(和2012年相比+0.06pct)和2.56%(和2012年相比-0.02pct)。超市以必选标品为主,有意维持毛利率低位,但净利率提升来源于经营效率提升。如果对比疫情期间变化,20-22年中国代表超市净利率为2.06%/-2.54%/-5.56%,美国代表超市净利率为2.69%/2.92%/3.2%。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压力;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本篇报告对比了中美商超行业异同,探讨了为何中美零售商对比,国内商超行业竞争更激烈,从中美头部商超演进方式,发展速度,集中度,头部企业经营管理,运营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中美零售不同的竞争格局形成原因,复盘了中美商超行业发展历程,得出结论,我们认为我国商超目前吸引客流主要依靠促销,自有产品品牌的建立和产品差异化近几年才逐步发展,且国内商超的2C会员付费意愿培养不足,商超自有品牌的建立,选品与供应链的匹配程度,甚至是自身定位和目标客群,都是未来需要优化的方向。 投资逻辑 报告第一部分复盘了中美商超行业发展历程,认为美国商超市场演变受到消费者需求推动,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上升,消费需求分化,不同的零售业态出现,零售商在此过程中不断打磨经营能力,在行业竞争和整合中发展成熟,完成精细化运营和效率提升。中国商超更多演进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特别是2010年之后线下零售商受到电商平台冲击,加上新零售在资本补贴之下快速增长,O2O渗透率提升,线下商超面临更大挑战。 第二部分从发展速度,集中度,头部企业运营数据,盈利情况等指标分析了中美头部零售商差异。 一、中美线下零售对比——为什么国内货架零售竞争更激烈? 国内商品生产的产业链更完整,从生产到销售的链条可以很短,更有利于中间商/电商平台,因为厂家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进行销售,不需要更多第三方扮演中间商角色,但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生产商和品牌商之间有距离,加上商超诞生的很早,1930年左右美国开始出现最早的超市,超市零售商差不多和品牌商同时成长,1930年左右,玛氏推出明星单品士力架(Snickers),1937年,卡夫(Kraft)通心粉和奶酪诞生,荷美尔(Hormel)食品公司首次推出世棒牌火腿罐头。在此过程中,由于品牌商依赖于零售商渠道做分销和建立品牌认知,零售商话语权更重,商品的采购,销售,定价环节都是由零售商完成的,逐渐形成品牌商/零售商主导的局面。 图表1美国头部零售商基本信息对比公司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线下零售市场更分散,集中度低,海外零售市场集中度更高。 2022年沃尔玛占美国零售整体市场份额高达12%,前五大超市(沃尔玛、亚马逊、CVS健康公司、克罗格、开市客)合计市场份额高达30%。而我国剔除掉电商,仅看线下业态,龙头沃尔玛和高鑫零售市场份额各为0.4%,永辉超市为0.3%,前五大线下商业零售合计占比为1.7%。 图表2中美不同商超市场份额%(按2022年销售额口径计算)Company市场份额%公司 (一)美国商超市场发展复盘: 美国商超市场演变受到消费者需求推动,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上升,消费需求分化,不同的零售业态出现,零售商在此过程中不断打磨经营能力,在行业竞争和整合中发展成熟,完成精细化运营和效率提升。 1、1916-1930:超市发展初期,超市雏形出现。 20世纪初期,美国主流的线下购物方式是杂货店,主要售卖单一品类,为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性价比购物的消费需求,Kroger的员工Cullen首次将连锁开店,自助式购物,大店模式结合,1930年在美国开了第一家超市门店,King-Kullen,选址在城市外围的仓库或者废弃工厂,产品引入非食品的其他品类,主要售卖全国性品牌产品,通过大量采购压低进货价格,盈利模型调整为低价走量。 2、1930-1980:超市行业快速增长,大型零售商快速规模复制。 宏观层面,1940-1979年美国GDP增长率达到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7%,同时美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1940年美国城镇化率为40%,1974年增长至74%,伴随着婴儿潮,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家庭规模扩大,驱动家庭大量采购需求增加,冰箱普及和汽车保有量上升使得开车前往郊区大规模采购成为可能。 图表3美国人均GDP/美元及同比 图表4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元)及同比 这一阶段连锁商超快速发展,Kroger,Walmart等全国零售商通过标准化连锁经营规模复制。 沃尔玛诞生:1960s杂货业态走向衰落,折扣店业态开始出现。杂货店平均面积200-300平米,年营收10-20w美元,折扣店则为5000平米,年营收300w美元。1960年底全美折扣店数量1329家,1962年已超过2363家。折扣店量大、便宜,沃尔玛创始人山姆认为是未来零售的主流,自筹95%资金、抵押房子和财产创业。1962年,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开在罗杰斯城,名叫Wal-Mart,口号为“低价销售”和“保证满意”。最多折扣50%,同样商品的售价至少低于竞对20%,大获成功,第二年扩建,此后两次扩建到3300平米,年营业额cagr30%;直至1974年被重新安置在5500平米的新场所,销售额达到500w美元。当时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向供应商收取任何费用,沃尔玛可以用比其他超市低50%的价格从食品制造商那里购买产品。 竞对:同期零售巨头克里斯吉开设第一家折扣百货Kmart,1967年扩张到250家,店均面积10000平米,总营业额8亿美金;伍尔沃斯开设折扣店伍尔柯,68年拥有92家店,面积均超过10000平米,远大于当时9家分店的、营业额900w美金的沃尔玛。这两家的选址都在大城市郊区购物中心附近,但竞争激烈,逐渐下沉到人口小几万的乡镇。 集中度:寡头+长尾,75%的门店属于不超过3家的小业态,但在1966年的行业份额里占比不到28%。 图表5美国不同规模的家庭数量(百万) 图表6美国城镇化率(%) 3、1980-2010:超市集中度提升,创新业态不断涌现: 1980-1990年,里根总统上台带领美国经济走出滞涨,美国人均GDP从12574.79美元增长到23888.6美元,复合增速为6.6%,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888美元增长到17264美元,复合增速为6.9%,1991年,经济开始逐步复苏,1991-2007年,人均GDP从24342.26美元增长到48050.22美元,复合增速为4.3%,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734美元增长到34854美元,复合增速为4.3%。同时人口总数快速增加,从1980年的2.3亿人口增长至2009年的3.1亿人口,复合增速为1.03%,但是2010年-2022年人口复合增速下降至0.6%,同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不断提升,1960年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0%,而2010年左右占比上升至80%。 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下行。2008/2009年美国人均GDP分别同比+1.1%/-2.8%至48570.05/47194.94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3.0%/-1.1%至35905/35499美元。 图表7美国总人口数(千人)及同比 图表8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图表9美国人均GDP/美元及同比 图表10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元及同比 图表11美国基尼系数 图表12美国商超市场规模(亿美元)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持续增加,消费需求分化,消费者偏好出现差异,为了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全食超市,会员仓储店,折扣店等新业态出现。 1980年,约翰·麦基和三个商业伙伴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开设第一家全食超市Whole Foods。1983年,沃尔玛在俄克拉荷马州摩尔开设第一家山姆会员店,第二年,BJ's Wholesale Club在马萨诸塞州成立。1983年,仓储会员店代表Costco成立。同时,这一阶段超市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加速整合,行业增速放缓。 4、2010年之后:为了应对电商冲击,沃尔玛等实体零售积极转型线上。 2010年,美国逐步从经济危机恢复,2010年至2022年,美国人均GDP从48650.64美元增长至76398.59美元,复合增速为3.8%,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6523美元增长至55698美元,复合增速为3.6%,2010-2018年美国电商销售额从1335亿增至5688亿美元,CAGR为16.21%;而同期美国超市行业的销售额CAGR为2.9%,远低于电商,为应对电商冲击,传统线下门店开始转向小业态,或者加码线上业务;美国城市带分散、中产人口更多分布城郊,最后一公里成本较高,加上要素价格端,蓝领价格远高于仓储成本,“仓配”成为解决物流问题的方案,而国内更多为点对点快递收发制。Amazon以仓配物流立足,而Walmart等传统零售商也具备较强仓配能力,从线下转线上较为成功。 图表13美国零售市场规模及同比(百万美元) 图表14截止2022年6月美国电商GMV占比 (二)中国商超市场发展复盘: 中国商超演进更多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特别是2010年之后线下零售商受到电商平台冲击,加上新零售在资本补贴之下快速增长,O2O渗透率提升,线下商超面临挑战。 1、中国商超发展演变历程: 1991-1995,超市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国家鼓励创办零售企业,本土零售商探索连锁商超经营模式,1991年上海“联华超市”创办,是首家以连锁经营为目标的零售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