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阳光电源(300274)半年报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阳光电源(300274)半年报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2023-08-28未知机构娱***
阳光电源(300274)半年报交流纪要-调研纪要

时间:2023.08.24 一、董秘发言 公司2023年上半年保持良好发展,与我们年初的预期保持一致。上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61%,国内同比增长150%,全球储能增长122%,均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全球营销网络优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现金流,净利率,毛利率,费用率等都显著改善。 研发方面,投入重点是在电建、电网领域,发布了2000V高压逆变器并成功并网,光伏降本增效上迈出关键一步,同时推出了干细胞电网技术等,用于能源基地等场景,提升系统强度,解决新型电力稳定性的难题。推出三电融合系统,配备大电芯,嵌入式PCS,交直流一体化。 逆变器业务,2023H1出货50GW,同比增长6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首先得益于全球品牌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品牌溢价,其次是加大产品创新,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第三是规模效应发挥作用,成本和费用率进一步下降。此外,运费下降,汇兑收益都对盈利能力也有阶段性的帮助。产品上推出320kW和1+X模块化逆变器,得到了全球广发应用。渠道上,加大海外布局,欧洲、澳洲、中国取得领先地位。 储能业务,2023H1发货5GWh,同比增长152%,主要是大储,利润率大幅提升,主要是美国、欧洲市场持续放量,同时产品研发持续发力,三电融合技术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精细运营,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现场交付能力。 电站业务,上半年也实现快速增长,EPC增量主要来自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共开发2.1GW,同增250%,占我们电站开发业务占比70%以上。利润率从去年的1.5%提升到上半年的2.5%。 展望后续行业发展,新能源的增长逻辑主要来自碳中和的目标以及新能源经济性的改善。2023年行业增长逻辑是非常确定的,大目标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紧迫。经济性上看,产业链价格都在下降,刺激风光储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大型地面电站和大储的发展非常强劲,今年价格下来之后项目装机快速释放。下半年预计还会持续向好。同时全球分布式也保持非常快的增长态势。 二、董事长发言 未来行业发展的逻辑依然没有变化,新能源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全球发电量里面可再生电力占比31%,其中风光13%,光5-6%,风7-8%,占比还是非常低的,2050年风光占比有望提升到70%。同时我们看到规模化和技术进步背景下,度电成本不断下降,风光储氢融合成为大趋势,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双碳的目标对于未来几年的行业发展还是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国内有两个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要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进行控制,利好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发展。第二个变化是由于碳酸锂和多晶硅的价格下跌,市场存在观望心态的状态下由于经济性的提升,装机上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展望后续,国内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坚定信心,同时原材料价格开始稳定或者略有上涨,将是非常好的局面。 纵观全球市场,俄乌战争以后,能源市场价格下跌,但新能源的发展依然坚定。我6月一直在欧洲,做了深入的调研,这些国家对绿电占比提升是非常兴奋的。我准备下个月去美国去也看一下当地的情况。贸易保护也造成一定的扰动,各家企业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提出海外建厂的规划。由于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储能成本进一步下降,光储、风储竞争力提升。国内峰谷价差的拉大,刺激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海外后续储能的发展也非常乐观。 阳光电源后续要有望取得比较好的经营情况,主要是战略选择正确,取得了比较好的品牌竞争力。 三、财务总监发言 对于变化较大的财务数据,进行解释: 1)销售费用19.5亿,同增74%,主要是规模扩大,人员薪酬增长,加大全球渠道布局,质保金计提等也有增加,但费用率有一定下降。 2)财务费用-3.1亿,主要是美元和欧元汇率都在上升,汇兑收益有4亿。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汇率走势,防范风险。 3)资产减值2.4亿,主要是基于谨慎原则,对超过一年没开工的电站项目做了计提准备,后续开工后会冲回。 4)应收账款天数较去年改善10多天,回款效率改善。 5)存货余额有所增长,主要是在开发的项目增加,同时海外地面光伏和大储的运输需要几个月的周期,导致存货的增长。目前也在提升周转效率。 6)现金流47.7亿,超过公司净利润,显著改善,主要是加强了回款管理,提升回款效率。同时海外占比有所提升,回款周期有所缩短。 四、问答环节 1、逆变器出货的结构? 逆变器海外占比稳定在60%以上。 2、后续逆变器毛利率的趋势展望,持续性如何? 长期来看,毛利率是稳中有降,核心还是市占率和规模能够对冲毛利率的降低,保持总体利润的增长。我们今年上半年高盈利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包括汇率,运费等,但是我们的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和规模效应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年下半年的毛利率预计维持比较好的水平。 3、储能的市场分布如何? 储能海外占比在80%以上,主要是美国(占比50%左右),此外是欧洲、亚太、中东等。 4、储能毛利率较高的原因,后续的趋势展望? 储能方面,我们主要的市场并不在国内,我们通过在海外提升自己的品牌力,有望延续较好的盈利水平,有信心保持总利润持续增加。 5、欧洲库存的情况? 去年12月就提醒过行业有一定的库存。去年渠道商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到处进货,使得去年渠道库存是非常庞大的,到现在为止,渠道库存处于快消化完的阶段,乐观看如果这个月都消化完,将开始新一轮的订货。我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保持正常的出货节奏,按照计划增长。渠道上那么多的货,有一些在抛售,价格比较低,对于新进入者是巨大的威胁,有一些企业可能会被出清。消费者有选择的时候,肯定会先抛弃新进入者的产品。有一些库存可能就会变成无效的产品。我们预计三季度渠道库存肯定可以消化完毕,我们自身的库存是在正常的状态。 6、三季度的经营情况如何? 正常。总体还是不错的。后续储能收入占比还会大幅的提升,我们正在扩建25GWh的工厂,同时我们还准备进一步扩大产能,明年储能收入上有望继续翻倍,收入占比有望超过50%。另外我们要实现储能电站生命周期的安全和可靠,提升盈利能力。 7、下半年欧洲大储的展望? 三四季度储能的需求有望迎来释放,碳酸锂价格稳定低位,对毛利率又会有正向的贡献。公司将继续发挥我们的盈利优势。逆变器全年120-140GW的目标不变,大半还是再下半年,储能实现了5GWh,全年15GWh以上。 关于欧洲大储的增长情况,我个人的收获是比较大的。欧洲大储发源于英国,目前最大的市场也是英国。我们的做的欧洲项目位于英国,是欧洲第一大的储能项目,挪威、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也正在起步。 8、海外储能系统集成商的格局有没有什么变化? 9、公司在国内大储市场的战略如何? 有几类情况,第一类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芯企业介入储能系统领域;第二类是我们,Fluent这种系统集成商。我们认为系统不单单是集成,里面有很多研发的过程,需要提高长期的安全性,提高系统友好程度。大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有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国内大部分企业是没有研发费用的。不会研发投入或者投入较少的企业未来可能面临出清。我坚信我们能胜出的,就是凭借我们正确,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集中式储能不存在被取消的可能。充放有损耗的背景下,国内确实大储的发挥作用不理想,但是不能怪顶层设计,因为储能就是作为招标的要求或者是优惠条件,企业是招标时就应该知道的并且做好相应的经济性测算。 10、阳光在售后端有哪些差异化的打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那么储能到底需不需要呢?肯定是需要的。目前之所以储能没发挥作用,核心问题是储能或者不储能,电价是一样的。发电侧储能满足客观的要求,符合电网调度的要求。国内储能的业务占比,报价甚至低到8-9毛/Wh。我们国内占比是比较低的,因为国内储能本身没有商业模式,我们未来会克制地参与一些国内示范性的项目。长期来看,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会慢慢好转,需要市场自身慢慢去调整。距离储能真正可以分出好坏的时候,至少还需要2-3年的时间。有些差异化、创新性的公司可能会存活,其他企业未来可能在国内将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阳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售后定位是保持系统运行,还是保持度电成本实现当初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售后端第一个关键的点,是要做好性能的长期保障。容量损失,出力性能和循环寿命应该兑现最开始给客户的承诺,而不仅仅是负责维修,我们的目标是尊重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把系统当成投资的行为,当成资产回收的过程,把客户服务好。 11、如何看待V2G,光储充,虚拟电网等技术问题? 12、现在的贸易保护在逆变器和储能领域的矛盾是不很突出,逆变器将来可能面临贸易保护形势的判断?我们有哪些新的海外选址的考量? 不管是V2G,光储充还是虚拟电网,技术问题本身是不难的,现在最难的还是电力系统的改革。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电价的改革,电价是否要穿透。不管是减碳的成本,还是电网建设的成本,最终应该是消费者买单。我们应该学习海外先进的经验,做好差价合约,确保项目兜底的收益。我们的高层非常英明,剔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是绿色能源,低碳,高效,安全,技术问题不是大问题。 欧洲净零法案的第一目标是能源转型,第二目标是扶持本土的产业链,第二目标是可选项,为了支持第一目标的实现。美国的IRA政策,也是希望实现本土的产业发展,补贴投资端和制造端。制造端对电池的补贴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逆变器,储能的补贴还没有详细的政策,未来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持有观望的态度,能做的就是加快本土化,加快全球制造的布局。 13、如何展望IGBT模块的竞争格局? 今年IGBT大有好转,特别是单管。普通的单管根本就不缺了,而且已经大量过剩。回顾这个过程,从短缺到过剩,只经过了8个月的时间,从22年10月-11月,一直到今年的4-5月。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衰败都是非线性的。户用本身是相对简单的产品,所用的IGBT也是类似的,未来IGBT的企业也可能死掉一大半。 对于模块IGBT,国内企业如思达、中车也在做,唯一不足的就是晶圆还差一些,预计明年也会出现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