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19.36%;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178.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单季度看,2023Q2公司实现营收0.20亿元,同比-81.44%,环比-90.39%;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7亿元。 费用方面,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70%/ 17.11%/2.12%/ 23.99%,同比分别-3.68/-3.34/+2.63/-1.89pct;其中,财务费用变动主要系本期可转债后续计量导致的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持续拓展“AI机器人+行业应用”,打造“海陆空隧”立体空间布局 公司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研发,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场景下的分析和应用,上半年多款产品在行业内实现“零的突破”,开关室操作机器人、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获浙江省首台(套)产品认定。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已实现应用场景由智能电网延伸至轨道交通等领域,功能范围由巡检端向作业端延伸,具备“终端-设备-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 智能电网:于2023年6月作为参编单位推动《变电站室内巡检操作机器人检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订,为招标、检验、验收提供参照依据; 我们认为,标准落地后有望加速电力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轨道交通:与浙江、上海、天津、新疆等轨交专业公司达成合作,并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推动智能化产品出海,已在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市场取得小批量订单,正积极拓展中东等地区的能源与交通客户。 智慧海洋:推进水下机器人本体技术、三维声呐成像技术研发,已推出“申龙一号申豚-I”水下机器人、水下直升机等产品。 智慧航空:于2023年3月与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航空领域智能化发展,拟合作开展牵引车盲区检测、飞机智能巡检、飞行区外来物智能巡检、行李智能分拣等场景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首创“机器人+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样板化项目迅速落地 公司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场景下的分析和应用,随着人工智能训练样本数增加,公司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向生态环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突破。公司与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率先在水站运维领域试点应用智能运维机器人、大数据运维平台等解决方案,实现智慧化监测、预警、运维作业,为国内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首例。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12.50/ 14.07/ 16.79亿元,归母净利润2.29/ 2.88/ 3.67亿元,对应PE为16.9/ 13.4/ 10.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订单不及预期风险。 财务数据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