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SiC行业深度报告:SiC东风已来,关注衬底与外延环节的材料+设备国产化机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SiC行业深度报告:SiC东风已来,关注衬底与外延环节的材料+设备国产化机遇

机械设备2023-08-21周尔双、刘晓旭、李文意东吴证券亓***
SiC行业深度报告:SiC东风已来,关注衬底与外延环节的材料+设备国产化机遇

证券研究报告·机械行业深度报告 SiC行业深度报告: SiC东风已来,关注衬底与外延环节的材料+ 设备国产化机遇 证券分析师:周尔双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5090001zhoues@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刘晓旭liuxx@dwzq.com.cn研究助理:李文意liwenyi@dwzq.com.cn 2023年8月21日 1、关键假设、驱动因素及主要预测关键假设: 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SiC迎来上车导入期;2)国产材料商、设备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驱动因素: 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全球装机量CAGR约30%。 2)衬底环节:国产SiC衬底片厂商良率持续提升、降低衬底成本,提升SiC应用渗透率;长切磨抛设备商打破国外垄断,加速国产化。 3)外延环节:国外外延设备产能不足、交期缓慢,利好国产替代。 主要预测: 1)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衬底片新增市场空间约380/156亿元,2023-2025年CAGR为78%/90%。 2)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单晶炉新增市场空间约100/40亿元,2023-2025年CAGR为63%/75%。 3)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切片设备新增市场空间约30/13亿元,2023-2025年CAGR约48%/58%。 4)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磨抛设备的市场空间约56/23亿元,2023-2025年CAGR约81%/94%。 5)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外延炉新增市场空间约130/53亿元,2023-2025年CAGR约75%/88%。 6)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激光切割设备新增市场空间约5/2亿元,2023-2025年CAGR约60%/71%。 2、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1)从行业趋势看,SiC上车是大势所趋。全球已有多家车企的多款车型使用SiC,2018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3上搭载SiC,从此拉开了碳化硅大规模上车序幕,蔚来、比亚迪、吉利、现代汽车等车企纷纷跟进。 2)衬底材料端良率提升是关键,设备端生长、切片、研磨抛光各环节国产化率逐步提升。目前衬底的材料端与 国外龙头差距主要在于良率,设备端国内长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切片&研磨抛光国产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3)外延设备由国外设备商主导,未来2-3年有望快速实现国产替代。意大利LPE、德国爱思强、日本的Nuflare占比达80%+,设备核心壁垒在于气体流量的控制,国内晶盛机电、北方华创等均在积极推进国产替代。 3、股价催化剂:SiC衬底&外延持续扩产,国产设备商订单落地,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4、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碳化硅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SiC设备国产化率提升不及预 期、各家厂商技术研发不及预期。2 SiC行业概况: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性能优越,新能源车等场景带动SiC放量。碳化硅(SiC)具有更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等优点,适用于制作高温、高频、高功率器件,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第一大应用市场,2027年新能源汽车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占比高达79%,全球已有多家车企的多款车型使用SiC,例 如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SiC迎来上车导入期。SiC产业链70%价值量集中在衬底和外延环节,其中衬底、外延成本分别占整个器件的47%、23%,后道的器件设计、制造、封测环节仅占30%。 SiC衬底:材料端良率提升是关键,设备端生长、切片、研磨抛光各环节国产化率逐步提升。(1)衬底:随着下游持续扩产,我们预计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衬底片新增市场空间约380/156亿元,海外龙头起步较早,根据Yole,2020年海外厂商Wolfspeed等CR3达78%,国内龙头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分别仅为3%,国内SiC衬底良率较低约50%,而海外龙头良率已达85%左右。(2)长晶:物理气相传输(PVT)最成熟,难点在于温度控制、 杂质控制、生长速度缓慢等,随着国内SiC衬底加速扩产,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单晶炉新增市场 空间约100/40亿元,国内厂商已经较好的实现了碳化硅单晶炉的国产化,其中北方华创市占率超50%,晶升股份市占率约28%,晶盛机电设备自产自用。(3)切片:金刚线切割效率高、污染少,正逐渐代替砂浆切割,激光切片损耗少、效率高,有望替代金刚线成为新一代主流切割技术,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 切片设备新增市场空间约30/13亿元,金刚线切割方面高测股份已推出分别兼容4-8英寸的SiC金刚线切片机并持续推进国产替代,激光切割方面大族激光和德龙激光市场份额各占约50%。(4)研磨抛光: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磨抛设备的市场空间约56/23亿元,DISCO为龙头,国内迈为股份对标DISCO,推动设备国 产化。 SiC外延:国外设备商主导,未来2-3年有望快速实现国产替代。SiC外延需严格控制缺陷,工艺难度大,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外延炉新增市场空间约130/53亿元,目前以意大利LPE(水平气流)、德国爱思强 (垂直气流)、日本的Nuflare(垂直气流)为主,其MOCVD设备的核心差异是对气体流量的控制,国内晶盛机电、北方华创、芯三代、中电48所和深圳纳设智能等均在积极推进国产替代。此外在外延完成后,SiC仍需要激光划片进行晶圆的切割,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6寸碳化硅激光切割设备新增市场空间约5/2亿元,国内德龙激光、大族激光市占率各50%。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晶盛机电(SiC衬底片&外延炉)、迈为股份(SiC研磨机)、高测股份(SiC金刚线切片机)、德龙激光(SiC激光切片&划片机)、北方华创(SiC外延炉),建议关注晶升股份(SiC长晶炉)、大族激光(SiC激光切片&划片机)、纳设智能(未上市,SiC外延炉)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碳化硅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SiC设备国产化率提升不及预 期、各家厂商技术研发不及预期。3 目录 1SiC行业概况: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性能优越, 新能源车等场景带动SiC放量 2SiC衬底:材料端良率提升是关键,设备端生长、切片、研磨抛光各环节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3SiC外延:国外设备商主导,未来2-3年有望快速实现国产替代 4本土重点公司 5投资建议 6风险提示 4 1.1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拥有宽带隙,适用于高温、高频、高功率器件 第一代半导体(间接带隙&窄带隙):1950年起,以硅(Si)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推动了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硅材料属于间接带隙(电子跃迁至导带时需要改变动量,光利用率低)且带隙窄(不耐压),适用于低压、低频、中功率集成电路,在光电子领域和高频高功率器件方面受限。 第二代半导体(直接带隙&窄带隙):1990年起,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崭露头角,属于直接带隙且具有相对宽的带隙,载流子速度更快、噪音更低。其适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及发光电子器件,但受限于材料本身,难以满足更高功率、更高电压、更高频率的器件需求。 第三代半导体(直接带隙&宽带隙):近年来,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备受关 注,直接带隙&宽带隙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更高热导率(2倍+)、高击穿场强(~10倍)、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 (~2倍)等优点,适用于制作高温、高频、高功率器件,在国防、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第一代 半导体 第二代 半导体 第三代 半导体 主要材料:Si、Ge 材料特点:低电压、低频、中功率 应用领域:电子信息、新能源、光伏产业等 主要材料:GaAs、InP等砷化物和磷化物 材料特点:高频、低噪声 应用领域:无线通信、光通讯以及国防军工 图:半导体材料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发展过程图:半导体材料性能对比 项目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Si GaAs 4H-SiC GaN 禁带宽度(eV) 1.12 1.43 3.2 3.4 饱和电子漂移 速率(107cm/s) 1.0 1.0 2.0 2.5 热导率 (W/cm*K) 1.5 0.54 4 1.3 击穿电场强度(MV/cm) 0.3 0.4 3.5 3.3 电子迁移率 (cm^2/V*s) 1350 8000 3000 2000 5 主要材料:SiC、GaN、ZnO、金刚石等 材料特点:禁带宽度高 应用领域:国防、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 数据来源:《第三代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及应用发展现状》,东吴证券研究所 1.2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压、耐高频和耐高温的优势 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诸多显著优势:(1)耐高压:SiC材料相比于Si材料具有10多倍的击穿场强,因此可以通过更低的电阻率和更薄的漂移层实现更高的击穿电压,相同的耐压值下,SiC功率模块导通电阻/尺寸仅为Si的1/10,功率损耗大幅减少。(2)耐高频:SiC材料不存在电流拖尾现象,能够提高元件的开关速度,是硅(Si)开关速度的3-10倍,从而适用于更高频率和更快的开关速度。(3)耐高温: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 大(约Si的3倍)、热导率高(约Si的3.3倍),熔点高(2830℃,约Si-1410℃的两倍)的特点,因此SiC器件在减少电流泄露的同时大幅提高工作温度。 图:第三代SiC和第一代Si材料性能对比 a.低功耗:SiC器件导通电阻仅为Si的1/10b.耐高温:SiC的带隙宽度是Si的3倍,可 防止漏电流流动并可在高温下运行 c.高速开关:SiC高电子迁移率更高,开关快d.散热:SiC的热导率约是Si的3倍,散热快 6 数据来源:三菱电机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1.3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双轮驱动碳化硅产业放量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发电领域是SiC器件主要应用场景。(1)新能源汽车:SiC器件主要应用在PCU(动力控制 单元,如车载DC/DC)和OBC(充电单元),相比于Si器件,SiC器件可减轻PCU设备的重量和体积,降低开 关损耗,提高器件的工作温度和系统效率;OBC充电时,SiC器件可以提高单元功率等级,简化电路结构,提高功率密度,提高充电速度。(2)光伏发电领域:SiC材料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栅极电荷和反向恢复电荷特性,使用SiC-Mosfet或SiC-Mosfet与SiC-SBD结合的光伏逆变器,可将转换效率从96%提升至99%+,能量损耗降 低50%+,设备循环寿命提升50倍。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第一大应用市场。2027年全球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63亿美元,2021-2027年 CAGR达34%;2027年新能源汽车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占比高达79%。 图:SiC的主要器件和广泛应用场景 图:2021年导电型SiC器件市场规模 单位:百万美元 新能源汽车 126,12% 154,14% 78,7%49,4% 685,63% 充电设施和光伏工业 轨道交通 其他 图:2027年导电型SiC器件市场规模 单位:百万美元 191,113, 新能源汽车 4986,79% 550,9% 458,7% 3%2% 充电设施和光伏工业 轨道交通 其他7 数据来源:Yole,东吴证券研究所 1.4全球已有多款SiC车型量产交付,SiC迎来上车导入期 全球已有多家车企的多款车型使用SiC。2018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3上搭载SiC,从此拉开了碳化硅大规模上车序幕,蔚来、 比亚迪、吉利、现代汽车等车企纷纷跟进,特斯拉凭借先发优势以及Model3、ModelY等主力车型热销,一直是SiC装车的主力担当。随着比亚迪汉EV、蔚来ES6、理想L9等热门车型的陆续上市,SiC装车量得到进一步扩大。据CleanTechnica,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