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 2023 2023年7月 版权声明 本调查报告版权属于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报告目录 前言04 观点摘要06 调查背景16 1.1调查方法及样本17 1.1.1调查方法17 1.1.2样本描述17 1.1.3样本说明20 1.2报告术语界定21 DevOps现状22 2.1DevOps应用现状25 2.1.1敏捷开发管理25 2.1.2持续交付30 2.1.3技术运营37 2.1.4持续测试43 2.1.5应用设计49 2.1.6安全管理53 2.2企业对DevOps工具和技术的选择61 2.3DevOps转型现状64 2.4DevOps实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66 2.5未来DevOps投入的趋势68 企业对政策/资质的需求69 附录:优秀实践案例71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科技变革浪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推动新生态、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频繁的市场变化,软件的开发运维历经了多次变革。从最初的瀑布模式到将业务开发测试整合的敏捷迭代开发,再到打破研发和运维壁垒的DevOps,产品的交付效率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为助力企业 DevOps落地实践,促进全行业DevOps演进与变革,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开展 了2023年DevOps现状调查。问卷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系列标准为参考,聚焦中国DevOps实践成熟度现状,对DevOps转型现状、未来DevOps的发展、企业对政策/资质的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74份。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研讨,力争详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对DevOps落地实践的需求,为广大关注DevOps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本次调查由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联合超6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建信金科、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华安证券、百度、腾讯、阿里云云效、华为云CodeArts、中兴RDCloud、京东、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上海电信、中移苏研、中移杭研、内蒙古移动、中移集成、上海电信、开源中国、高效运维社区、大家保险、郑州银行、中原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极狐GitLab、神州泰岳、思特沃克、悬镜、ONES、吉利汽车、众安科技、杰蛙科技、长银消费金融、长江证券、东软、亚信、宇信、中软国际、中国铁塔、浩鲸科技、用友网络、畅捷通、富通、禅道、跬步信息、默安科技、棱镜七彩、谐云科技、金蝶天燕、烽火通信、大连华信、新数科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博云、明源云等(*以上排序不分先后),各地DevOps实践企业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参与中国DevOps现状调查访问的企业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 2023年7月 参与编写单位: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建信金科、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华安证券、百度、腾讯、阿里云云效、华为云CodeArts、中兴RDCloud、京东、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上海电信、中移苏研、中移杭研、内蒙古移动、中移集成、上海电信、开源中国、高效运维社区、大家保险、郑州银 行、中原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极狐GitLab、神州泰岳、思特沃克、悬镜、ONES、吉利汽车、众安科技、杰蛙科技、长银消费金融、长江证券、东软、亚信、宇信、中软国际、中国铁塔、浩鲸科技、用友网络、畅捷通、富通、禅道、跬步信息、默安科技、棱镜七彩、谐云科技、金蝶天燕、烽火通信、大连华信、新数科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博云、明源云等(*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参与编写人员:杨玲玲、牛晓玲、白瀚雄、刘昭炜、刘凯铃、尚梦宸、王星澍、李彦成、萧田国、钟峰、景韵、雷涛、韩洪雷、施景丰、郑欣、刘学忠、高鹏、王浏明、黄代军、彭莹莹、王艳、谭守文、王小娜、王晓翔、董越、段新、石雪峰、庄飞、韩晓光、刘扬清、黄少琪、丘靖、王西牛、孙营、马景贺、梁大功、但吉兵、王媛媛、子芽、董晓红、林科、刘红梅、高家祺、王升元、刘泽宇、李慧峰、盛露、鞠武军、杨冬漩、辛治运、彭颖、潘智斌、张世君、朱家发、蔡夏丰、胡学考、贾桂芬、陈华、丁宁、张哲宇、刘恂、顾黄亮、刘轶、赵威、王玉木、王春晓。 观点摘要 DevOps应用现状 国内企业DevOps落地成熟度稳步提升,六成企业达到DevOps成熟度全面级。 根据调查显示,DevOps落地成熟度处于全面级的受访企业最多,为41.2%,同比增长0.34%;17.83%企业的实践成熟度处于优秀级;0.85%的企业处于卓越级。 敏捷开发模式的广泛应用在企业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8%的企业已经在组织内建立了较高水平的敏捷开发体 系,有34.33%的企业处于敏捷的起步和优化阶段,还有大约12.68%的企业尚未开始敏捷开发。 多数企业通过敏捷转型实现开发模式变革,助力企业研发效能提升。 调查发现,62.52%的受访者认为敏捷开发改变了团队人员的开发模式,并对研发效能起到了积极影响,仅有8.18%的受访者表示未实质改变团队的开发模式,对研发效能未见影响。 每日站会、发布计划及Sprint迭代是最受企业关注的敏捷管理实践。 其中,36.05%的企业实践每日站会,30.50%采用了发布计划,29.03%的企业实践Sprint迭代。组织在敏捷研发过程中日益规范,研发工具不断完善。 需求管理和开发质量保障是团队对于软件开发持续过程改进中常用的方法。 调查显示,46.85%的团队引入业务人员参与需求梳理过程,确保需求源头没有误差。其中36.95%的团队采用开发质量改进,通过相互检查、讨论和合作来提高代码质量,减少潜在的错误和漏洞。 在敏捷开发管理中,企业最常用的工具为需求和项目管理工具和协作工具,其中文档和知识库的使用比例超过三成。 在需求和项目管理领域,Jira占比24.79%、GiteeDevOpsTeam占比20.72%、 腾讯TAPD占比19.00%、禅道占比17.53%。在协作工具方面,企业微信占比23.61%、微信占比25.36%。最常用的文档、知识库工具是Confluence,占比为 11.87%。 持续集成、单元测试、持续部署、持续发布、自动构建成为企业在持续交付域提升开发效能的主要方向。 从数据反馈来看,上述内容占比分别为45.78%、40.40%、34.94%、32.58%、32.14%。 持续集成平台自服务化水平提升,促进组织级交付能力升级和持续优化。 调查发现,九成左右受访企业拥有持续集成系统;2020-2023年,无持续集成流程及系统企业由14%降低至11%;使用统一持续集成系统并通过专有团队进行持续集成系统建设由19%上升至22%。 容器和虚拟机成为当下主流的基础设施技术,无服务器技术占比快速扩张。2020年-2023年物理机的使用情况由63%逐步减少至36%;虚拟机和容器的使用情况从75%逐步上升至85%;Serverless的使用情况从14%逐渐上升至24%。另外调查还发现,32%企业选择私有云,31%企业选择公有云。 超九成企业实现部署发布自动化,服务部署自动化已成为行业内不可取代的部署方式。 调查显示,2020年至2023年手工部署的方式降低至6%;部分部署过程自动化由32%降低至20%;实现开发人员自助一键式部署从15%逐步上升至25%;10%企业开始通过Buildkit、Tekton、ArgoCD等云原生工具进行自动化部署。 流水线作为持续交付环节重要生产工具,60%受访企业已进行流水线建设。 无流水线工具企业下降至20%;20%左右企业内部虽然无流水线平台,但也可以实现构建、部署、测试自动化;流水线平台全流程自动化的占比上升至28%。 在持续交付领域中,需要一款融合DevOps全流程的平台型工具,以满足各类 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在代码管理领域中GitLab、GitHub使用率较高;在语言构建中,Python、Maven构建占比较高,为10%左右;在持续集成与流水线工具中,Jenkins使用率较高,为12.64%,在代码质量中GiteeDevOpsScan、SonarQube使用率较高。 企业系统监控能力大幅增长,覆盖范围广泛且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 31.81%的企业能够有效监控和分析各个层面的日志信息;16.31%的企业已具备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体系,能够实现常见故障的自愈;17.75%的企业实现了阈值动态调整和自动化决策,使得监控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情况作出智能化的响应和决策;14.01%的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决策、推荐等高度智能化的能力。 企业在事件和变更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技术 应用提升了运维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具备完善的事件与变更管理流程并与其他技术运营或系统平台体系打通的企业占比为19.18%;深度规范化和部分场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企业占比为16.46%;实现大部分场景的智能化支撑,并具备无人化、自愈和自改进能力的企业在2023年达到了16.81%,同比增长了56.4%。 企业在软件研发领域不断提升基础预算和容量管理能力,不断加强业务与基础设施关联分析与灵活成本管控,以智能化管理为支撑,实现全面进步。 具备规则和流程支持的企业占比为25.53%;具备业务容量与基础设施容量关联分析能力、柔性服务能力和灵活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占比为16.09%;在支持全链路、全业务链的容量管理能力方面占比为16.06%。 企业在主备切换、调用关系治理、自动化扩容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具备应用服务间调用关系治理平台、IT系统有效打通,故障定位快、数据库读写分离,主备实施同步,同城多机房备份能力占比为27.27%,同比增长了 18.3%。在结合监控自动扩容缩容,系统拓扑结构自动梳理方面,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占比为18.31%。 企业用户体验处理、数据收集和全链路事件监测能力显著增强,提升了运营指标和用户满意度。 具备快速处理用户体验投诉问题和丰富的业务端数据收集能力的企业占比为21.42%。在端到端全链路事件埋点和全链路告警能力方面占比为25.16%,增长了9.4%。具备自动跟踪及用户改善工具,能够在5分钟内发现质量数据异常的能力,占比为17.00%。引用AI技术,建立业务领域级别的用户体验类知识图谱或专家系统的企业占比为14.97%。 自动化运维工具市场多元竞争,工具种类丰富,自研工具份额较低。 自动化运维工具方面,Ansible、SaltStack占比分别为27.21%、19.43%。在系统监控方面,Prometheus、ElasticSearch达到29.02%和36.49%。Logstash占比16.94%,Grafana占比17.00%。自研工具在整体调查数据中占比较低,仅为0.31%。 超六成受访团队测试在需求和开发阶段介入,测试左移趋势稍有回升。 调研结果显示,有16.93%的企业实现了在需求阶段设计测试、开发阶段完成测 试;有21.77%的企业实现测试在代码开发前介入,代码级和接口/服务级测试均在代码开发时同步进行;25.23%的企业测试以单测为主,接口/服务级测试覆盖率高。此外,15.95%的企业在接口开发完成后进行接口/服务级测试。 自动化代码扫描、单元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比例近七成,UI、性能、安全性测试自动化率首超四成。 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