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

金融2023-08-07刘呈祥开源证券℡***
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

资金端:供给持续发力,需求仍待修复 规模收缩:单只产品的存续和新发规模双双下降。理财规模边际下降至25.34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市占率略有上升。一方面目前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存量机构,另一方面受到赎回潮影响,投资者仍较为偏好流动性较高的存款类、现金管理类产品,理财公司的产品优势仍待进一步体现。如何看待理财市场“元气”尚未恢复?我们拆解发现,在存续和新发产品数量并未减少的背景下,单只产品存续、新发规模均有明显下降,印证了供给端依旧加码发力、但需求端仍较为乏力的现象。6月新发产品平均期限仅346天,同比下降约100天,或与增配较多现金和存款类资产有关。下半年随着存款考核边际放松、赎回潮影响边际减弱,再加上经济持续复苏,居民信心有望修复,理财市场规模预计筑底回升。 改善信号:私募产品规模持平,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1)私募产品规模并未出现明显收缩,理财公司有望发挥专业化优势。由于私募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特定客户发行,对净值波动的敏感性较低,这部分资金与存款的替代关系相对较小,并未受到明显冲击。理财公司不断加码投研能力建设,借力母行的客群基础,其私募产品有望成为泛资管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之一。(2)机构投资者占比首次超1%。我们认为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成熟,实体企业、资管机构配置对公理财产品的需求将日益上升,倒逼理财公司构建更为完善的产品谱系,并与母行联动,共筑财富管理新的版图。 资产端:净值化稳妥推进,资产配置凸显低波稳健 净值化转型如期推进,收益率边际回暖。由于理财公司成立之初便“洁净起步”(净值化率始终为100%),尚存续的1万亿元非净值型产品均为银行机构所有,非净值型产品主要有早年间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私行专属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等。 若按此速度净值化转型,预计到2025年可基本实现全面净值化。收益率来看,上半年供给端不断调整策略,如发行混合估值法产品、抓住债市入场机会等,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全年(2.09%)明显上升,略低于2022年同期。 资产配置:凸显低波稳健,获取绝对收益 (1)增配现金和存款类资产较多。产品类型:固收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底层资产:截至2023Q2末,现金及存款类资产占比大幅上升至24%,主要由于理财投资风格更追求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其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为主要优势,也与居民端存款高增的趋势吻合。 (2)减配信用债和利率债,非标平稳。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利率债减配幅度大于信用债,信用债作为理财产品增厚收益的利器,规模和占比短期下降幅度有限。 非标资产占比相对平稳,或得益于其收益较高、与债市关联度较小等特点。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理财监管政策趋严;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等。 1、资金端:供给持续发力,需求仍待修复 1.1、规模收缩:单只产品的存续和新发规模双双下降 理财规模边际下降,理财公司市占率略有上升。截至2023Q2末,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YoY-13.07%),较年初下降8.36%。其中理财公司市占率较年初仅小幅上升至81.55%,一方面目前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存量机构,上半年新开业的理财公司仅法巴农银理财,市场属于存量竞争;另一方面受到赎回潮影响,投资者仍较为偏好流动性较高的存款类、现金管理类产品,理财公司的产品优势并未完全体现。 图1:全市场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8.36% 图2: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不降反升 如何看待理财市场“元气”尚未恢复?主要是需求端仍待进一步修复。由于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存续产品数量×单只产品平均存续规模,我们拆解发现,在存续产品数量并未下降的背景下(较年初增加2362只至3.71万只),单只产品存续规模收缩至6.84亿元(2022年末为7.97亿元)。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同比持平,但单只新发产品的募集金额从2022年全年的30亿元下降至18亿元,可印证供给端并未明显收缩,但居民风险偏好变低,导致资金流至存款,“爆款产品”减少,需求端仍待进一步修复。此外,6月新发产品平均期限仅346天,同比下降约100天,或与增配较多现金和存款类资产有关。整体来看,下半年随着存款考核边际放松、赎回潮影响边际减弱,再加上经济持续复苏,居民信心有望修复,理财市场规模预计筑底回升。 图3:2023年上半年新发产品的单只募集金额下降 图4:2023-06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下降明显 1.2、改善信号:私募产品规模持平,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 私募产品规模并未出现明显收缩,理财公司有望发挥专业化优势。若按募集方式划分,截至2023Q2末市场规模下降的主要为公募产品,私募产品并未受到明显冲击,特别是理财公司的私募产品规模边际持平。由于私募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特定客户发行,对净值波动的敏感性较低,这部分资金与存款的替代关系相对较小。理财公司不断加码投研能力建设,借力母行的客群基础,其私募产品有望成为泛资管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之一。 机构投资者占比首次超1%,理财公司有望与母行构成财富管理业务联动。 2023Q2末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显著上行,首次突破1%,我们认为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成熟,实体企业、资管机构配置对公理财产品的需求将日益上升,倒逼理财公司构建更为完善的产品谱系,并与母行联动,共筑财富管理新的版图。 图5:2023Q2末理财公司私募产品的规模持平(万亿元)图6:理财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 2、资产端:净值化稳妥推进,资产配置凸显低波稳健 2.1、尚未净值化的产品约万亿,收益率回暖 净值化转型如期推进,收益率边际回暖。截至2023Q2末,全市场理财产品净值化率为95.94%,较年初上升约0.5pct,净值化转型正常推进。由于理财公司成立之初便“洁净起步”(净值化率始终为100%),尚存续的1万亿元非净值型产品均为银行机构所有,非净值型产品主要有早年间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私行专属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等。若按此速度净值化转型,预计到2025年可基本实现全面净值化。收益率来看,上半年供给端不断调整策略,如发行混合估值法产品、抓住债市入场机会等,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全年(2.09%)明显上升,但略低于2022年同期。 图7:全市场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1.03万亿元 图8:2023年上半年理财收益率边际回暖 2.2、资产配置:凸显低波稳健,获取绝对收益 2.2.1、增配现金和存款类资产较多 产品类型:固收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Q2末,固收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虽下降2万亿元至24.11万亿元,但由于固收、混合和权益三类产品规模均有所收缩,从占比来看固收类不降反升,或由于上半年债市行情边际改善,固收类产品的投资机会相对较大。此外,部分产品为了降低净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偏好摊余成本法估值资产(持有到期的固收资产),这也可能使得固收类产品在供给端更受欢迎。 底层资产:现金及存款类资产占比大幅上升。截至2023Q2末,理财产品减配较多的资产为债券类资产(包括标准化债券、同业存单),占比自2021初以来首次降至60%以下,或与2022年末的赎回潮关联度较大。现金和存款类资产延续上升趋势至24%,约占底层资产的1/4,其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为主要优势,主要由于理财投资风格更追求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因此低波稳健是关键。这也与居民端存款高增的趋势契合。随着商业银行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存款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有下降,但较个人存款利率仍有一定优势。 图9:全市场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图10:理财产品增配现金及存款资产,减配债券类资产 强调绝对收益,或有多类产品增配现金和存款类资产。2023Q2末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下降至7.21万亿元,在市场的占比上升至35.6%,是配置现金类资产的主要力量。其次,其余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也增配了一定现金资产,根据银登中心披露,2022Q2末固收类产品(非现金管理类)持有18%左右的现金资产,该比例与现金管理类产品十分接近,此外,混合类产品也持有约12%的现金资产。因此我们推测,此次现金及存款类资产占比边际大幅上行,可能是固收类、混合类产品合力贡献,反映了理财产品更为追求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的特殊性。 图11:2023Q2末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额降率升”图12:现金管理类、固收类(非现金管理类)配置的现 2.2.2、减配信用债和利率债,非标平稳 利率债减配幅度大于信用债。2023Q2末,信用债、利率债资产规模分别为12.15万亿元、1.0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下降11%、25%,在总资产中占比分别降至43.86%、3.86%。赎回潮下,利率债由于其流动性相对较好,较先遭遇抛售;信用债由于部分采用持有到期策略,赎回规模相对较小,同时作为理财产品增厚收益的利器,规模和占比难以大幅下降。总体来看,利率债减配较多,资金或流向净值波动更小的现金和存款类资产。 非标资产占比仍然相对平稳,得益于收益较高、与债市关联度较小。截至2023Q2末,理财产品的非标资产规模略降至1.8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6.68%,占比边际小幅上升。非标资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非标资产的收益率通常较标债更高,但缺点是信用风险审查周期较长,无法参考外部评级机构,投资便利性较低,短期内难以迅速上量。其次,非标资产期限较为灵活,且与标债相关度较小,利于分散风险,因此受赎回潮影响不大。 但由于受到规模上限+较高风险系数双重约束,规模难以明显上升。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5%。 此外还设有较高风险系数1.5%~3%(债券和股票风险系数均0)。因此预计后续非标规模的资产难以大幅上升,占比保持平稳。 图13:非标资产规模占比保持相对平稳(万亿元) 图14:利率债和信用债占比均小幅下降(万亿元) 3、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理财监管政策趋严;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