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数字经济国家队,引领“国资云+数据要素”产业新趋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经济国家队,引领“国资云+数据要素”产业新趋势

2023-07-29陈宝健、刘逍遥开源证券赵***
数字经济国家队,引领“国资云+数据要素”产业新趋势

数字信息服务领域国家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系网信产业国家队,肩负中国电子“云数”战略使命,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主业,构筑了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61、4.94、7.15亿元,EPS分别为0.23、0.43、0.6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31.0、69.1、47.7倍。公司估值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考虑公司在国资云及数据要素领域的领先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政务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要素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 (1)云计算方面,以党政、关键行业央企国企等用户群体对自主安全计算、自主安全存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专属云、混合云逐步成为主流部署模式,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的自主安全云平台受到高度重视,专属云服务迎来快速发展期。(2)随着“数据二十条”等顶层政策的发布及国家数据局组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环境逐渐完善,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背靠中国电子,打造全栈信创国资云 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平台,产品体系已经覆盖算力基础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及分布式云全栈全域解决方案三个层次,致力于为政府、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目前中国电子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已在中央某部委项目上成功落地运用,保障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数据创新领域“排头兵”,有望充分受益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在数据创新业务的“排头兵”,率先在数据工具、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以及试点实践方面取得成效。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德阳等多个城市及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完成体系性验证。 风险提示:政府财政支出缩减;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公司简介:并购中国系统,“云数”发展驶入快车道 网信领域核心企业,并购中国系统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电子(CEC)网信产业核心企业。2021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中国系统96.72%股权事项,形成了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大主业方向。此外,公司依托PKS,自研推出了“中国电子云”数字底座,并新设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子云运营载体。2022年中电云计算完成混改,引入由核心团队和骨干人才组成的员工持股平台及外部战略投资人,混改后公司持股比例为60%。 图1:公司于2021年收购中国系统,构筑了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公司积极践行中国电子战略使命,构筑起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数字与信息服务包括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产业服务包括高科技产业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产业服务。 在云计算及存储领域,公司打造“中国电子云”这一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平台,为政府、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 在数据创新领域,面向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大型集团企业客户,公司提供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等数据产品能力,并建立数据治理咨询、方案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等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 在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公司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支撑,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 在高科技产业服务领域,公司是从事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和龙头企业,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已先后完成了众多领域的洁净室工程,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 图2:公司业务布局涵盖数字信息服务及产业服务两大板块 1.1、营收规模持续增长,高投入影响净利润表现 营收规模持续增长,高科技产业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司2020-2022年营收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8%。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10.52亿元,同比增长15.7%。分业务来看,公司2022年高科技产业服务营收为457.62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快速增长;数字信息服务收入为26.44亿元,同比下滑的原因为:一是疫情影响项目落地与收入确认,二是公司战略调整,信创集成类业务收入下降。 图3:2020-2022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6.8% 图4: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高科技产业服务 受投入增加影响,净利润暂时承压。2020年以来公司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持续上升,主要由于公司重点打造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数融合”核心能力,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服务、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受投入增加影响,叠加疫情因素导致业务交付、资金回款等受到限制,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141.93%。 图5:2020-2022年公司研发费率持续增加 图6: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暂时承压 1.2、中国电子二级子公司,肩负“云数”战略使命 公司系中国电子重要子公司。截至2023年Q1,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电国际信息,持股17.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通过直接持股及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有公司股权41.64%,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图7:公司为中国电子旗下子公司 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兼具关键核心技术储备的央企。“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子提出“坚底强链”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更广域更可靠支撑国家安全发展的“PKS”自主安全计算底座、网信产业链供应链。中国电子聚焦两大任务: (1)打造“PKS”自主计算底座—做强安全先进绿色自主计算体系,夯实自主计算之底和自主制造之底。(2)构建自主计算产业链——组织构建覆盖芯、端、网、云、数、智等领域的自主计算产业链,全面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图8:中国电子以“坚底强链”为战略引领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 1.3、依托中国电子体系,自研中国电子云 公司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2021年,公司围绕“坚底强链”的战略任务,聚焦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数”两大主业,以PKS为依托,自研推出了中国电子云数字底座,为政府、公共服务、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更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 图9:中国电子云聚焦“云数”领域国产自主化转型 目前中国电子云已演进为可支撑国家重大项目、支撑关键行业数字化的分布式全栈云产品架构体系。中国电子云现有产品体系包含三层,一是提供算力基础平台的产品,包括专属云CECSTACK、超融合CeaCube、云原生分布式存储CeaStor、云原生安全CeaSEC等;二是提供数据管理平台的产品,包括飞瞰数据中台、飞思AI智能中台、云数据库平台CeaSQL、大数据平台CeaInsight等;三是在业务层可提供各种商业模式和业务架构的分布式云全栈全域解决方案,包括运营云、专属云、分支云、边缘云等。 图10:中国电子云产品体系包括算力基础、数据管理中台及全栈解决方案等 2、政务云规模持续增长,数据要素打开新空间 2.1、政企数字化转型加速,政务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政策持续加码,推动政府及央国企数字化转型。2022年11月,《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将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作为我国数字经济下一步重点工作。政府层面,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实现政务云资源统筹建设、互联互通、集约共享。政府及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望加快。 表1:政策持续加码,推动政府及央国企数字化转型 数字政府市场空间广阔,政务云为核心基础设施。根据IDC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规模达137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12%。从细分领域来看,政务云、行业解决方案、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务数据治理等是数字政府市场的主要组成,政务云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必须满足可控、可靠、安全等要求。 图11:根据IDC预测,到2026年数字政府市场规模将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 图12:数字政府市场包括基础架构蹭、平台层、应用解决方案层及安全 专属云可满足政企客户安全、可控、易用等核心需求。政务、金融、央国企行业群体与互联网用户则具备较大需求差异,该部分客户主要有三方面刚需:(1)较高的易用性;(2)较高的数据安全性;(3)较高的可控性,即对现有计算资源的完全管理,方便虚拟化及池化,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弹性拓展能力。专属云既拥有公有云迁移的便利性和弹性伸缩能力,又能通过平台化和自动化的安全配置管理,有效降低企业在安全治理方面的门槛及成本投入,有效保护客户的数据不被泄露、损坏、盗用、丢失,可满足各类政企客户上云需求。 专属云按照部署方式可分为自建模式和专用模式。自建模式通过完全私有化部署方式,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由服务提供商协助用户完成专属云平台的运营运维管理。专用模式基于公有云实现,通过对公有云资源的物理隔离或整合一体机柜的形势输出,延伸公有云到用户身边,实现公有云的专有化部署。 表2:专属云部署模式可分为自建及专用两种 政务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IDC数据,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7%其中,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包括自建及专用两种模式)市场达308.4亿元,同比增长20.85%。预计2021-2025年政务云市场规模CAGR达18.8%。越来越多的政府将倾向于通过购买服务,以租代建的方式实现业务上云,专用服务比重有望持续上升。从市场份额来看,华为、浪潮、紫光等占据政务云基础设施第一梯队,行业CR6达90.13%。 图13:政务云市场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达18.8% 图14:2020年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CR6达90.1% 2.2、数据要素体系建设逐步落地,成长空间广阔 中国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要素流通仍是掣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以及数字经济下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全社会对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据IDC数据显示,中国数据量规模将从2022的23.9ZB增长至2027年的76.6ZB,年均增长速度CAGR达到26.3%,为全球第一。政府、媒体、专业服务、零售、医疗、金融为主要分布领域。但同时仍存在流转无序、区域性限制大、定价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备等问题,导致数据流通受限。 图15:IDC预测,2027年中国数据量规模将达76.6ZB 国家政策逐步细化,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自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以来,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围绕数据要素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并将关注点聚焦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出台,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收益分配制度以及数据要素治理制度,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标志着国家层面数据基础制度有望快速落地。此外,财政部同期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方法、计量评估等做出相关规定。 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 表3:国家层面关于数据要素政策逐步细化 数据要素顶层规划出台后,地方性政策密集落地。例如,2023年7月,北京市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的数据制度、政策和标准;推动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