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感知产品起家,产品矩阵完善+客户扩张助力高速成长。公司立足信号链技术,自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起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陆续推出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以及驱动与采样芯片,产品料号超1,200款,产品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涵盖中兴、宁德、比亚迪等国际一线厂商。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有在ADI、TI等国际模拟芯片龙头厂商的工作经验,叠加国产替代机遇与公司产品品类和技术优势,未来有望持续驱动公司保持高速增长。据2022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16.70亿元,同比+93.76%;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12.00%。 国内为主要需求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大。据WSTS统计,2021年全球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74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占比超过50%,增速高于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整体增速。全球前十大模拟芯片公司基本由欧美国家主导,国内是最大的模拟芯片需求市场,但是当前本土模拟芯片自给率不足20%,行业具有广阔的国产替代提升空间。纳芯微持续突破产品线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完善产品布局,有望打造多品类模拟电路平台,成为模拟芯片国产化的领军者。 通过泛能源和汽车等关键领域逐步打造多品类模拟平台。公司现已形成信号感知、系统互联与功率驱动的产品布局,持续在泛能源和汽车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如电源管理领域的车灯LED驱动、车载LDO、功率路径保护相关的产品,以及信号链中的磁传感器产品,包括磁电流传感器和磁角度传感器等,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大对非隔离接口、马达驱动等非隔离类产品的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推出了磁角度传感器、集成式电流传感器,以及车规线性磁传感器并已经进入试量产阶段;磁开关、磁轮速传感器研发进展顺利;同时又推出了单片集成数字输出温湿度传感器以及表压、差压系列压力传感器等多款新品。信号链方面推出高精度、低功耗串联型电压基准,以及首款车规嵌入式电机智能执行器。电源管理方面公司已经布局了丰富的栅极驱动产品,并新推出的电机驱动产品系列,成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车身电子、热管理及汽车区域控制等应用场景,公司产品料号不断拓宽,逐步打造多品类模拟平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纳芯微受益于泛能源业务周期向上,其隔离类产品成长性较高,有望继续带动公司收入与盈利向上。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4.4/6.1亿元,对应PE为85/53/38倍,对应EPS分别为1.9/3.1/4.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1.立足数模混合信号链芯片设计,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纳芯微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客户协同拓展,双轮驱动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图1:公司主要产品及竞争地位 双维度发力,拓展业务布局,构建长期增长力。拓展产品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着力发展车规级芯片领域。 图2:双维度拓展产品布局与行业应用 2.下游带动“隔离+”业务增长,空间广阔 光耦逐渐被数字隔离替代。随着CMOS工艺发展,具有高性能、小尺寸、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的容耦、磁耦逐渐替代光耦隔离。 新能源车销量提升带动隔离规模快速增长,根据EVtank预测,全球新能源策划在2025年销量为2240万辆,则我们预计2025年隔离芯片在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约90亿元。同时根据我们测算,纳芯微2021年隔离芯片在汽车的总收入约为4亿元,新能源车的隔离芯片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纳芯微汽车隔离市占率不足1.2%,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提升以及国产化替代的加速,纳芯微有望快速提升市占率。 工业4.0,人机交互促进隔离芯片需求释放。 公司品类拓展效果超预期,核心客户已经批量出货。 3.受益于新能源车,传感器业务量价齐升 汽车电气化与智能化驱动传感器量价齐升。据ICV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5.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将达到40.6亿美元,2021-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1%。2021年中国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预测在2030年达到8.6亿美元,CAGR为5%。 中美贸易摩擦与缺芯潮加速国产芯片渗透。 强产品力跻身“汽车”赛道,并购品类拓展效果初显。 4.总结:品类拓展效果超预期,下游领域持续放量 图3:纳芯微逻辑发展图 5.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4.4/6.1亿元,对应PE为85/53/38倍,对应EPS分别为1.9/3.1/4.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 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