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双鹤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3-05-09 2023-05-1100:00:00 董事长于顺廷,董事、总裁陆文超,独立董事孙茂竹,董事会秘书、副总裁 范彦喜 2023-05-0900:00:002023-05-0900:00:00 业绩说明会,现场方式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东二路1号公司会议 投资者NoneNone 1、请问在国企改革背景下,集团对双鹤有何考核要求?双鹤在这方面的战略如何考虑的? 答: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规划,国资委对于央企有明确的要求。双鹤坚持“低成本、大规模、多品种、高质量”的战略方针,从打造大国民生和大国重器两方面开展工作。大国民生方面,不断夯实仿制药基石业务,形成更低成本的仿制药产品群,满足国家集采需要;践行全价值链低成本战略,持续降本控费增效,通过优化生产基地布局、 减员增效、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等措施不断降低成本,同时以合规为抓手不断加强费用管理并提升费用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销费率下降。大国重器方面,积极推进创新转型,一方面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ascin蛋白抑制剂抗肿瘤平台和抗 病毒前药技术平台,其中抗病毒领域的CX2101项目完成I期临床全部受试者给药,抗肿瘤领域的DC05F01项目I期临床主体 试验完成并获得安全性小结;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平台建设,面向临床需求、面向规模化、面向核心技术,聚焦国家需求、聚焦前沿技术、 聚焦临床需求、聚焦企业需求,布局技术平台和创新靶点,为公司“十四五”期间的产品获得和创新转型之路夯实基础。 2、一季度大输液的增长情况很好,对于未来输液市场有何预期?公司对于全年业绩有什么目标? 答:一季度输液市场受疫情影响,整体情况不错,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目前全国输液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但竞争仍然存在。对 于输液业务,公司强调根据地市场,聚焦四大生产基地,通过优化生产基地布局、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等措施不断降低成本,加大竞争优势。公司加速输液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营养和治疗性输液的比重,提高输液的整体盈利水平。 3、0号退出基药目录,对该产品销售额的影响?什么时候能进入基药目录? 答:0号是由4种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非常符合中国普通家庭的降压需求,上市40多年来拥有广泛的基层市场。对于0号这个产品, 公司一方面重启“鹤鸣”“鹤舞”,通过“医教”转变医生处方习惯,通过“患教”提高患者粘性,保持在基层市场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零售市场建设,通过双鹤体系化的患者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形成良好的患者口碑,提高双鹤的品牌知晓率及美誉度。国家基药目录评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临床综合性评价,公司今年完成了0号的临床综合性评价,对于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予充分保障,一旦国家启动基药目录调整工作,公司会积极申请。 4、请问公司对于国家带量采购及续标的应对策略? 答:公司积极拥抱带量采购,加快仿制药过评步伐,储备具备带量采购资格的产品。公司对于首轮集采和未来的续标,有不同的策略选择 ,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级带量采购竞标,截至目前有15个产品在前八批国家级带量采购中中选;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没有赶上国家集采 首采的产品,积极进行续标,借续标的契机来扩大中选的产品和中选的区域,带来新的增量。公司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3个产品在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中选,有望上量增加销售收入并增加更多市场份额,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5、公司未来可能有什么产品进入集采? 答:目前国家尚未启动第九批药品集中采购产品的目录制定,且每批产品目录制定方式都略有不同,尚无法判断公司进入集采的产品清单 。对于已经获批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公司都会积极参加集采竞标。 6、能否介绍公司新产品的研发领域以及未来是否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答:公司以市场和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仿制药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加快研发管线成果转化,初步搭建5个差异化技术平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2023年至今仿制药和一致性评价(含原料)获批7个。公司仿制药研发的整体目标是要赶上国家集采,基于公司发展的 重点领域,主要聚焦慢病领域(包括降压、降糖、降脂)以及专科领域(包括神经、镇痛、儿科)。今年可能获批的产品领域主要聚焦慢病、镇痛、神经领域的相应产品,目前均按照计划推进,希望能通过后续的集采中选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7、请问公司研发投入情况,未来会不会产生减值或者计提? 答:双鹤自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出台后就开始推进创新转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几年的调整,到2022年末研发投入强度达7.65%。公司每半年会对研发项目进行评价,如果出现市场问题或者技术问题会及时处理,不会给公司造成未来的减值。 8、公司后续在并购方面是什么样的思路?现在有什么意向? 答:公司将抓紧行业整合窗口,围绕领域拓展和能力提升开展外延并购和产品引进,深化产业链延伸。并购转向差异化和创新方向,一方面围绕领域拓展来保证未来公司的多产品布局以及原料制一体化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补齐公司研发的短板,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引进,通过并购、BD等合作来合力打造开放的创新生态,为公司研发创新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