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工业为例 企行业动碳框中架和及:最战佳略实选践择、 报告/2023.6 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 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企业、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识别并规模化推广能源系统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践行1.5°C温控气候目标,创造清洁、繁荣的零碳共享未来。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 关于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作委员会(简称“绿推委”) 中国企业联合会是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经济类的社会团体,是企业、企业家、企业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管的协会之一。绿推委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下属二级专业工作委员会,旨在通过建立企业“双碳”行动的政产学研用交流合作与服务平台,推动企业落实“双碳”目标,加快推进企业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 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发起,于1987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1991年作为独立法人在民政部单独登记,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者与鸣谢 作者 落基山研究所(RMI) 李抒苡李威王珮珊薛雨军闫榕 联系方式 王珮珊,pwang@rmi.org 引用建议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缪荣刘慧媛肖震东胡媛媛路镭 落基山研究所,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企业碳中和:战略选择、行动框架及最佳实践——以重工业为例,2023 目录 前言5 一、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企业选择6 二、评价企业碳目标与行动的PTAM框架8 碳排放现状(Performance)9 目标和战略(Target)9 企业降碳行动(Action)9 企业碳管理机制(Management)10 三、PTAM框架下的重工业企业最佳案例解读11 目标和战略11 企业降碳行动15 重点行业之一:钢铁16 重点行业之二:水泥20 重点行业之三:石化和化工24 重点行业之四:电解铝27 企业碳管理机制29 四、行动建议:加速转型系统构建,发挥企业领导力33 前言 全球净零碳转型逐渐由理念转向实践,在此趋势下,迄今已有接近140个国家提出了净零碳排放目标,覆盖全球近90%的碳排放。作为落实碳减排的重要主体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主动承担起减排的责任,其中包括钢铁、水泥、石化和化工、电解铝四个重工业行业企业。此四个行业中,已宣布碳中和目标的企业碳排放量已分别覆盖全行业总排放量的30%、18%、15%和14%。自我国政府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为指引和落实各行各业的行动方向,国家围绕“双碳”提出了“1+N”政策体系,并持续快速迭代,意味着对以央国企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截至2023年5月,已有超过30个央国企提出双碳目标,其中21个明确提出碳达峰目标,15个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不论在全球还是各地区,企业在碳减排、碳中和方面的部署和行动落实都处于关键战略期。企业在碳相关的战略选择、资源配置、行动落实等方面,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的引领。如何准确认识现状、识别弱势并发挥自身优势,是企业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落基山研究所(RMI)、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为此进行了合作研究,提出PTAM框架,从排放现状、战略目标、降碳行动、管理机制等不同维度尝试提出系统方法论,并以钢铁、水泥、石化和化工、电解铝四大重工业为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行动,为企业创建和对标最佳实践提供支持,并为相关政策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1.全球工业企业碳中和目标设定情况 电解铝21% 石化和化工18% 水泥18% 3 钢铁 05101520 25 30 35 40 CO2排放量(亿吨) 承诺碳中和目标的企业未承诺碳中和目标的企业 百分数表示各行业已作出碳中和承诺的企业排放占行业总排放的比例 来源:RM(I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1% 一、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企业行动 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日渐显著,从国家到行业、从政府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都在不断加强和深化。截至2023年5月,全球已有127个国家、138个地区、249个主要城市和2000家龙头企业中的915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该目标覆盖了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92%的经济体量以及85%的世界人口1。 企业在推进气候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也不乏传统的重工业企业。工业部门减排的难点主要在于其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强、能耗强度高、更加需要由技术驱动转型。RMI对钢铁、石化和化工、水泥、电解铝四个重点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碳目标进行了梳理。从排放量上看,上述四大重点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4;从引领性上看,全球有17家钢铁企业承诺了碳中和,约覆盖钢铁行业排放量的近31%,另有21个水泥企业、38个石化化工企业、5个电解铝企业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分别覆盖行业排放总量的18%、18%和21%。 自我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后,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得到持续推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和目标对央国企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了央国企在制定行动方案、绿色投资、发展技术等方面的引领作用。2021年年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不仅点明了央企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转型中的地位,还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国资委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更多央企控股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在2023年实现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此外,国资委社会责任局近日向各家中央企业征求《中央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 在此背景下,国内不少企业,尤其是央国企,已做出积极探索。截至2023年5月,已有超过30个央国企提出双碳目标,其中21个明确提出碳达峰目标,15个提出碳中和目标。在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央国企作为国家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抓手,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从排放量看,当前,上述四大重点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的44%,其中央国企的排放约占46.7%。从集中度看,央国企规模大且集中,龙头标杆作用明显。以中国钢铁产量排名前10的钢企为例,其中7家是央国企,其粗钢产量占到了全国29%;而在水泥产量排名前4的企业中,央国企占比100%,其产量占全国43%。从积极性看,在钢铁和石油化工领域,已提出双碳目标的央国企排放分别覆盖了该行业央国企排放的约54%和72%。 图表2.国内央国企碳减排承诺情况 1国5企家宣布碳中和目标 明确达峰年份 承诺减碳行动 3国0企家 2国1企家 进展 来源:RM(I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建筑铝业金融通讯服务 石化和化工 制造钢铁电力 承诺减碳行动的央国企行业分布 024681012 承诺碳中和目标的央国企数量承诺了其他气候目标的央国企数量 截至2023年5月 图表3. 企业碳行动评价框架(PTAM) 来源:RMI 二、评价企业碳目标与行动的PTAM框架 在强政策导向的背景下,当前国内企业制定双碳目标和路线图正面临窗口期,亟需央国企积极引领、树立标杆。本研究提出PTAM框架,以支持企业双碳行动的国际对比。PTAM框架通过碳排放现状(Performance,P)、目标和战略(Target,T)、降碳行动(Action,A)和管理机制(Management,M)四个角度,系统评估企业碳排放基线情形、降碳目标与实施行动。本研究以钢铁、水泥、石化和化工、电解铝行业为重点,对比分析国内外代表性企业的碳目标与行动。 PTAM框架涵盖企业碳行动全流程,以期全面识别企业的双碳行动。企业采取的双碳行动主要包括认识现状、制定目标与计划、实施行动3个环节。在认识现状环节(P),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目前碳排放与用能情况,了解企业与碳排放相关的主要指标,也能为制定合理的碳目标奠定基础。在目标与计划环节(T),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依据国家或投资者相关要求及自身情况,制定全面、明确、透明的碳行动目标及中远期规划。在实施行动环节,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依据碳目标与规划,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减碳,并阶段性地评估双碳目标的实现情况。实施环节的考察方面可以拆分为行动(A)与管理(M),即企业为实现碳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支撑降碳行动的制度保障。 碳排放现状(Performance) 碳排放现状(P)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目前的碳排放表现,是企业基准水平的体现。基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差异,国内外企业在进行对比时需注意基准线问题,以了解企业的行动起点及其与目标的差距。 碳排放现状主要涵盖了碳排放总量、强度、能耗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等指标。在总量层面主要关注企业碳排放情况,包括企业边界内的总碳排放和产业链的碳排放情况;企业总体经济情况如主要产品、产量、产值等。在强度层面主要关注单位产品碳强度、单位产值碳强度等生产过程碳强度指标,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等更全面的碳水平指标。能源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企业碳排放情况的表征指标,包括用能总量、能耗强度、新能源占比等指标。 目标和战略(Target) 目标和战略(T)维度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制定“双碳”目标的意愿与能力。目标制定是企业迈向碳中和的第一步,应符合气候科学、国家与行业的减排要求,及企业的减排雄心与能力。从国内外最佳实践来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综合减排目标,包括整体及阶段性目标、总量与强度等控制目标、温室气体种类及范围的界定等。为实现碳目标,企业还应制定能耗、可再生能源等配套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路线图、时间表、施工图。 目标制定可以从“全面、明确、可操作”三个角度评价。“全面”指企业设定的碳目标应涵盖自身及产业链上各可能环节,并涵盖涉及产品生产、运输、使用的主要温室气体种类。“明确”指企业公布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点、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控制指标。“可操作”要求目标制定需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条件考虑,具有可实现的能力。 企业降碳行动(Action) 企业的降碳行动(A)和之后的碳管理机制(M)两个维度都用于衡量企业实施碳计划的能力与努力。降碳行动指的是企业为实现碳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与具体项目,是企业实施减排的最直接体现。对比降碳行动可以判断企业的减碳技术路线差异,了解最佳技术实践、技术部署及应用情况。 重工业企业常见的降碳行动可以归类为:(1)产能控制类,如淘汰落后和高污染高排放的产能;(2)能效提升类,如工业锅炉改造、余热利用等技术;(3)新能源技术类,利用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及氢能、生物质等具有减排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及化石能源;(4)工艺创新类,指改变现有工艺流程或材料、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例如:钢铁行业的短流程炼钢、水泥行业的新型低碳熟料、甲醇生产的P2X技术等;(5)材料回收类,指增加产品可回收能力减少碳排放,例如再生铝及废钢回收等;(6)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CUS);(7)碳汇类,目前以自然碳汇项目为主。 企业碳管理机制(Management) 碳管理机制(M)是企业为支撑实施降碳行动而采取的保障性制度和措施,内容涵盖了对内管理和对外管理。企业内部的碳管理包括机制建设、资金支持、创新与研发的投入、能力建设、碳信息管理等方面。企业对外部的碳管理则主要涉及供应链、企业形象、对外合作等。 企业内部碳管理的评价维度主要有:(1)机制建设,即设立气候变化或碳管理的专责部门,建立常规化的碳管理制度,并建立与碳排放挂钩的监督考核制度;(2)资金,即设立专项资金、投资绿色生产活动、拓宽外部筹资渠道等绿色投融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