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港股投資展望及十大推介 3/7/2023 港股第二季度整體走勢疲弱,成交量不高,資金似乎有外流的跡象,中特估,旅遊,AI等投資主題在炒作一段短時間後便出現回吐,這現象反映投資者信心薄弱,資金以觀望及短炒爲主。國內房地產市場未見明顯復蘇,負面財富效應令國內消費及投資意欲難以提振,中央穩增長政策亦未見加碼,A股呈現弱 勢,港股在欠缺資金推動下,形成一浪低過一浪的下降趨勢。 我們認為第三季度港股繼續回調的可能性較大,主要原因是短期內人民幣可能因息差擴大而繼續貶值,再加上美國對中國的壓制越來越白熱化,導致部份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趨向審慎,資金轉而流向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和印度。然而,恒生指數整體市盈率不足10倍,從估值角度看仍具長遠吸引力。若中央有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出台,港股仍有反彈機會。 投資策略方面,我們偏向防守,看好估值便宜,並有一定增長的高息股,包括銀行,內險,及有中特估概念的央企。我們認爲市場對大型科網股似乎過分悲觀,現在分段吸納的話值博率甚高。在人工智慧、新能源車及醫療板塊中仍然能找到有具增長潛力的個股,但因大市整體疲弱,選股方面宜集中於受國內投資者青睞的龍頭股身上。 2023年第三季10大港股推介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6月30日 收市價 目標價 止蝕價 潛在升幅 最大虧損 RR風險報酬比 1 267 中信股份 9.35 10.80 8.60 15.5% -8.0% 1.9 2 857 中石油 5.42 6.28 5.00 15.9% -7.7% 2.0 3 981 中芯國際 20.40 23.00 18.70 12.7% -8.3% 1.5 4 1024 快手 53.55 72.00 47.00 34.5% -12.2% 2.8 5 1211 比亞迪 250.0 293.0 225.0 17.2% -10.0% 1.7 6 1339 中國人保 2.84 3.55 2.47 25.0% -13.0% 1.9 7 3320 華潤醫藥 6.82 8.10 6.00 18.8% -12.0% 1.6 8 3988 中國銀行 3.14 3.50 3.00 11.5% -4.5% 2.6 9 9888 百度 132.8 166.0 119.0 25.0% -10.4% 2.4 10 9988 阿里巴巴 81.20 96.50 75.00 18.8% -7.6% 2.5 1.中信股份(267) 屬於央企,旗下有多間上市公司,包括,,等。 對集團盈利貢獻最大的中信銀行和中信證券業務增長勢頭良好。集團今年首季實現營業總收入887.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1.7%,淨利潤149.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0.4%。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市盈率預計在3.5倍左右,息率約7.3%,估值有上升空間。 2.中石油(857) 是中國最大的油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以及石油化工等下游業務。在三家油公司中,上下游業務較平衡,對石油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中性。 集團今年首季營業收入按年跌6.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按年升12.1%。在2023年,集團計劃原油產量為9.13億桶,與去年比約增加0.7%,可銷售天然氣產量為4.89萬億立方英尺,與去年比約增加4.6%,整體產能預計穩定增長。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市盈率約6.6倍,息率約7.4%。集團股價過去6個月穩步上升,去年派息率提升7%至52%;此外,集團宣布史上首次的股份回購計劃,擬回購AH股分別不多於一成股份,未來股價有望平穩上升。 3.中芯國際(981) 是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技術水平已達到7納米的製程,雖然仍 然大幅落後台積電正在試產的2納米技術,但在國策支持下,未來有望繼續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集團今年首季收入達14.6億美元,按年跌20.6%,符合市場預期。季內毛利率為20.8%,處於管理層指引19%至21%的上限水平,公司擁有人淨利潤為2.3億美元,按年跌48.3%,遜市場預期。産能利用率為68.1%,相比去年第四季的79.5%有較大幅度下降。 管理層預計第二季收入環比增長5%至7%,毛利率介乎於19%至21%。雖然預期第二季度收入觸底回升,但管理層尚未看到市場全面回暖,因此對於全年的指引維持不變,即銷售收入按年降幅為低十位數,毛利率在20%左右。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市盈率約26倍,市賬率約1.0倍,估值並不昂貴,集團在國内有獨特優勢,未來具有長遠發展潛力。 4.快手(1024) 是中國第二大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僅次於抖音(TikTok)。集團擁有超過3.7 億的平均日活躍用戶,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長超過2小時,月活躍用 戶數量則超過6億人。 集團首季業績勝市場預期,收入為25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19.7%,毛利率由2022年同期的41.7%增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46.4%,經調整利潤為4,200 萬元人民幣,相對去年同期虧損37.22億元人民幣。公司首季創下用戶規模新紀錄,平均日活躍用戶按年升約8.3%,平均月活躍用戶按年升9.4%。 根據彭博的綜合預測,集團在2024年的市盈率預計為20倍,市銷率約為1.7 倍,整體估值合理。此外,集團宣布將實施總金額不超過40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預期對股價將產生一定支持作用。 5.比亞迪(1211) 於內地新能源車市場具領導地位,市場份額逾30%。集團今年首5個月銷量約100萬輛,按年增長近一倍,增速領先同行,集團積極發展海外市場,今 年首5個月出口達6.9萬輛,按年增長14倍。 集團今年首季營業收入達1,201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79.8%,歸屬股東淨利潤為41.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10.9%,增長勢頭强勁。 財政部近日公佈,對2024至2025年購置的新能源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每輛新 能源乘用車免税額不超過3萬元人民幣,2026至2027年購置的新能源車購置 税將減半,每輛減税額不超過1.5萬元人民幣。比亞迪有多個主攻大眾市場的車款,政策將進一步提高集團未來數年的銷售額。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淨利潤預計增長約44%,市盈率約28倍。集團股價自去年底至今呈現一浪高於一浪的型態,巴菲特旗下的巴郡逐步減持的負面影響已漸漸被市場消化,未來股價有望持續强勢。 6.中國人保(1339) 屬於央企,持有約69%股權,而主要於內地提供財險產品,包括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險、農險、責任險、企業財產保險等,在財險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穩定在約33%。財險保費收入佔集團收入近8成。此外,集團亦有壽險及健康保險業務,市場佔有率合計約4%。 集團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增長8%,歸屬母公司淨利潤按年增長230%。淨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新準則下公允價值的變動。期内,人保財險原保費收入按年增長10.2%,淨利潤按年增長13.5%,整體呈現穩定增長。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市盈率僅約4倍,息率約7.4厘,市賬率約0.5 倍,估值非常吸引。 7.華潤醫藥(3320) 主要從事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分銷。業務涵蓋中西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零售藥房等領域。旗下擁有多個品牌,包括「華潤雙鶴」、「華潤三九」、 「華潤醫藥」等。 集團旗下有多家A股上市的附屬公司,其中今年首季淨 利潤按年增長63%,至1.74億元人民幣,中藥股首季股東應佔淨利潤亦預計有31%的增長,至2.4億元人民幣;以上兩家附屬的良好表現或預示集團整體業務呈上升趨勢。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淨利潤預計增長約17%,預計市盈率約9倍,市賬率約0.8倍,股價有上升潛力。 8.中國銀行(3988) 作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持有約66%的股權。集團去年營業收入增長2.2%,淨利潤上升5.0%。而集團的房地產業貸款僅佔總貸款的不到5%,因此不良貸款風險相對較低。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明年純利預計增長約3%,2023年市盈率約3.9倍,息率約8.2%,估值非常便宜,且「中特估」未來有機會再成為市場的熱門投資主題,從而推動內銀板塊進入上升趨勢。值得一提的是,連續七年提高派息,為收息股中的好選擇。 9.百度(9888) 作為國內最具規模的互聯網搜尋服務提供商,其業務亦涵蓋多 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以及線上影視平台等。 集團今年首季收入約311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0%,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純利達5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8%。 在無人駕駛方面,集團業務發展迅速,今年首季蘿蔔快跑訂單數量為約66萬單,按年增長236%及按季增長18%。蘿蔔快跑已在北京、武漢及重慶三個城市開啟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最近亦獲得深圳市坪山區授牌,在深圳指定運營區域開啟商業化試點運營。 自ChatGPT推出以來,AI成爲今年最熱門的投資主題,美國上市有AI概念的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在香港的上市公司當中,在AI方面有實力的公司不多,百度是其中一家有機會脫穎而出的公司。百度近年除了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還推出了AI虛擬聊天社區APP「小侃星球」及「手錶AI」等。據內媒引述,集團計劃推出一款全新的AI對話軟件,採用一對一的對話式聊天場景,取名「萬話」。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23年市盈率約15倍,市銷率約2.5倍,估值不貴,加上有無人駕駛及AI概念,股價有上升潛力。 10.阿里巴巴(9988) 是國内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旗下擁有多個業務板塊,涵 蓋電子商務、金融、物流、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 集團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第四財季,錄得收入為2,082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在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淨利潤為27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8%,勝市場預期。 集團不久前宣布進行架構重組,將分為六大核心部門,每個部門將實現獨立運營,並有機會進行IPO。當中有多個業務部門雖然處於虧損狀態,但商業價值依然十分可觀。一旦這些部門成功獨立上市,的真正價值將得以充分釋放。根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預期市盈率在11倍以下,市場對公司未來前景似乎過分悲觀,估值有恢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