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计算机行业周报:预期回暖,关注底部龙头和AI算力机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计算机行业周报:预期回暖,关注底部龙头和AI算力机会

信息技术2023-06-18吴鸣远华创证券梦***
计算机行业周报:预期回暖,关注底部龙头和AI算力机会

本周板块走势回顾。本周(6月12日-6月16日)计算机(中信)指数上涨5.37%,创业板指数上涨5.93%,上证指数上涨1.30%。板块周涨幅前三为云赛智联(35.84%)、鼎捷软件(25.96%)、浪潮信息(23.71%),板块跌幅前三为英方软件 (-14.81%) 、 三未信安 (-11.48%) 、 云创数据 (-8.30%)。 宏观预期转暖,市场从AI向经济复苏领域倾斜,关注计算机板块龙头白马底部投资机会。6月16日,李强总理主持国常会,就宏观政策调控、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四方面,提出研究推进政策出台,抓紧政策落地;与此同时,5月全国汽车实现销量238.2万辆,同比增长27.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71.7万,同比增长60.2%,占比达到30.1%,略超市场预期。我们判断,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将逐步预期转暖,板块相关龙头公司EPS将得到重点修复,政企信息化支出有望逐季修复至疫前稳增长水平,关注政企、地产、汽车等信息化产业链龙头标的。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提振算力需求。算力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底座”,我国智能算力规模正快速增长。据IDC,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68 EFLOPS,预计2026年达1271.4 EFLOPS,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级别,2022-2026年CAGR达47.6%,远超通用算力增速。ChatGPT引发大模型浪潮,进一步提振算力需求,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均需进行高性能算力资源支撑运行,以OpenAI的GPT-3模型为例,在训练阶段,我们预计模型算力总需求可达3.15E23FLOPs。同时,从英伟达一季度财务表现看,AI算力侧率先实现业绩兑现,英伟达AI芯片所在数据中心业务一季度收入达42.8亿美元,同比上升14%,环比上升18%,破历史记录,同时英伟达上修二季度业绩预期,印证算力侧高景气。 关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机会。(1)AI服务器:算力重要载体,人工智能市场主力军。据IDC统计,现阶段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支出中倾向于首先投资硬件,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占比未来5年将一直保持65%左右的份额,在AI硬件支出份额方面,AI服务器占超80%份额;(2)AI芯片,服务器核心构成部分,在高性能或具有更强运算能力服务器中,芯片相关成本占比可以高达50%到83%,为算力供应核心。2021年中国以GPU为主实现数据中心计算加速,随着算力中心的增加以及终端应用的逐步落地,有望带动AI芯片需求持续上涨,2021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已达427亿元,亿欧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780亿元,CAGR达42.9%。 投资建议:宏观预期转暖,建议关注板块底部龙头标的:海康威视、广联达、恒生电子、纳思达、德赛西威、中科创达、深信服、大华股份、用友网络等;AI算力高景气,建议关注算力厂商:寒武纪、景嘉微、海光信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 风险提示:算力需求不及预期;产品落地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 一、行业周观点 本周板块走势回顾。本周(6月12日-6月16日)计算机(中信)指数上涨5.37%,创业板指数上涨5.93%,上证指数上涨1.30 %。板块周涨幅前三为云赛智联(35.84%)、鼎捷软件(25.96%)、浪潮信息(23.71%),板块跌幅前三为英方软件(-14.81%)、三未信安(-11.48%)、云创数据(-8.30%)。 宏观预期转暖,市场从AI向经济复苏领域倾斜,关注计算机板块龙头白马底部投资机会。6月16日,李强总理主持国常会,就宏观政策调控、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四方面,提出研究推进政策出台,抓紧政策落地;与此同时,5月全国汽车实现销量238.2万辆,同比增长27.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71.7万,同比增长60.2%,占比达到30.1%,略超市场预期。我们判断,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将逐步预期转暖,板块相关龙头公司EPS将得到重点修复,政企信息化支出有望逐季修复至疫前稳增长水平,关注政企、地产、汽车等信息化产业链龙头标的。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提振算力需求。算力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底座”,我国智能算力规模正快速增长。据IDC,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68 EFLOPS,预计2026年达1271.4 EFLOPS,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级别,2022-2026年CAGR达47.6%,远超通用算力增速。ChatGPT引发大模型浪潮,进一步提振算力需求,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均需进行高性能算力资源支撑运行,以OpenAI的GPT-3模型为例,在训练阶段,我们预计模型算力总需求可达3.15E23FLOPs。同时,从英伟达一季度财务表现看,AI算力侧率先实现业绩兑现,英伟达AI芯片所在数据中心业务一季度收入达42.8亿美元,同比上升14%,环比上升18%,破历史记录,同时英伟达上修二季度业绩预期,印证算力侧高景气。 关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机会。(1)AI服务器:算力重要载体,人工智能市场主力军。 据IDC统计,现阶段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支出中倾向于首先投资硬件,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占比未来5年将一直保持65%左右的份额,在AI硬件支出份额方面,AI服务器占超80%份额;(2)AI芯片,服务器的核心构成部分,在高性能或具有更强运算能力的服务器中,芯片相关成本占比可以高达50%到83%,为算力供应核心。2021年中国以GPU为主实现数据中心计算加速,随着算力中心的增加以及终端应用的逐步落地,有望带动AI芯片需求持续上涨,2021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已达427亿元,亿欧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780亿元,CAGR达42.9%。 投资建议:宏观预期转暖,建议关注板块底部龙头标的:海康威视、广联达、恒生电子、纳思达、德赛西威、中科创达、深信服、大华股份、用友网络等;AI算力高景气,建议关注算力厂商:寒武纪、景嘉微、海光信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 图表1计算机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二、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提振算力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推动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快速增长。据IDC,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268 EFLOPS,预计2026年达1271.4 EFLOPS,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级别,2022-2026年CAGR达47.6%,远超通用算力增速。 图表2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单位:EFLOPS) 图表3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单位:EFLOPS) ChatGPT引发大模型浪潮,进一步提振算力需求。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均需进行高性能算力资源支撑运行,以OpenAI的GPT-3模型为例,在训练阶段,我们预计模型算力总需求可达3.15E23FLOPs。 图表4 GPT-3训练阶段算力总需求测算 英伟达业绩表现印证算力侧高景气。从英伟达一季度财务表现看,公司AI芯片所在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42.8亿美元同比上升14%,环比上升18%,破历史记录,同时英伟达上修二季度业绩预期,印证AI算力产业高景气。 图表5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营业收入(单位:亿美元) 三、关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一)AI服务器,算力重要载体 人工智能服务器为人工智能市场主力军。人工智能支出可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三大部分,据IDC统计,现阶段中国市场倾向于首先投资硬件,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占比未来5年将一直保持65%左右的份额,在AI硬件支出份额方面,AI服务器占最大份额,超过80%。 图表6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软件、服务占比趋势 图表7AI服务器占AI硬件支出超80% 据IDC,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增速超过整体人工智能市场增长,2021年,全球/我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分别为156.3/59.2亿美元,在ChatGPT相关应用加持下,有望拉动AI服务器市场快速增长,IDC预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347.1/123.4亿美元,2022~2026年CAGR为17.3%/15.8%。 图表8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图表9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二)AI芯片,算力供应核心 芯片是服务器的核心构成部分。从服务器成本拆分来看,芯片在基础型服务器中约占总成本的32%,在高性能或具有更强运算能力的服务器中,芯片相关成本占比可以高达50%到83%。 图表10AI服务器与普通服务器区别 图表11常见服务器类型成本构成 根据技术架构,AI芯片可分为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2021年中国仍以GPU为主实现数据中心计算加速,市场占有率近90%。随着算力中心的增加以及终端应用的逐步落地,有望带动AI芯片需求持续上涨,2021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已达427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780亿元,CAGR达42.9%。 图表12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图谱 图表13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四、投资建议 宏观预期转暖,建议关注板块底部龙头标的:海康威视、广联达、恒生电子、纳思达、德赛西威、中科创达、深信服、大华股份、用友网络等;AI算力高景气,建议关注算力厂商:寒武纪、景嘉微、海光信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 五、风险提示 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受技术发展、算法改良等因素的影响,算力需求可能不及预期; 产品落地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落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且落地进程可能会受资金预算、外部环境等影响; 产业竞争加剧:AI作为前沿科技行业,竞争格局分散,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加,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