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情况更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情况更新

2023-06-15未知机构小***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情况更新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情况更新-23年6月 核心观点: 1.外送样本量变化:2023年整体外送样本量有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住院病人提升后带来的特检增长上。普检作为医院的利润项,外送意愿不强。季度层面上样本外送量4月较3月有小幅环比增长。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情况更新-23年6月 核心观点: 1.外送样本量变化:2023年整体外送样本量有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住院病人提升后带来的特检增长上。普检作为医院的利润项,外送意愿不强。季度层面上样本外送量4月较3月有小幅环比增长。部分地区DRGs刚刚开始执行,住院病人检测量同比增长低于住院患者增长数,主要系单病种收费控费经验不足所致,诊疗前端非必须检测项目被砍掉。 2.特检项目:核心还是基因特检,基因特检从渠道角度来看,来自政府端的采购额增长显著低于医院端采购,以政府采购为主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会相对受损。基因特检需求从价格结构来看开始出现变化,3000元以上的高单价的特检需求不强,各大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始开发1000元以下价格带的基因特检以期取代部分普检而产生增量。病理特检会是下一个热点,目前病理检测是医院的刚需,尤其是肿瘤检测的刚需,具备病理检测能力的医院数量不多,人才市场上具备资质的病理医生数量稀少,可供招聘的病理医生数量就更少了,具备病理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检验所在客户绑定上有明显的优势。质谱检测对于规模效应的要求非常高,国产质谱市占率和品牌认可度的提升使得低价质谱仪器投放变成可能,很多终端逐步开始具备质谱检测能力,但是样本量不足时会导致开机时间降低,这样很难实现盈利,质谱的应用场景基本锁定为全国性第三方检验所和三级医院共建实验室。 3.第三方检验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新冠疫情让很多第三方检验机构挣到钱了,挽救了很多濒临被淘汰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还有很多新机构在疫情期间得以建立,行业整体的玩家在疫情期间有显著增加。这些第三方检验机构在疫后是在扩大检验项目的范围的,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基因特 检,基因特检竞争加剧是显而易见的。专家认为未来2-3年是行业高度竞争的阶段,价格竞争会加剧,最终淘汰掉大部分规模体量较小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在此之后行业竞争格局才会稳定。 4.新冠检测回款: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回款周期会在2年左右,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回款周期为3-5年。专家所在机构今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预期回款50%,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预期回款三分之一。回款时新冠检测价格可能会参考物价局价格(3.5元/人份)打5-6折。 #访谈时间:2023.06.08 1.专家所在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体量、营收结构、2023年的增长情况和全年预期? 专家所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是一个中大型的第三方检验所,2022年非新冠检验业务的营收体量约为5亿元,在全国各地有大约10个实验室, 2022年非新冠检验业务营收中特检业务的占比在90%左右,特检占比比较高是因为具备普检资质的实验室数量少。 2.专家所在公司的特检组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专家所在公司2023年的检验业务的销售目标是8亿元(同比60%增长),2023年截止到4月同比非新冠检验业务同比增长32%,四月较三月环比有所提升4-5%。专家认为今年全年的营收同比增长预期(对应标本量增长)在35%左右。 从支付渠道角度看,特检20%左右为政府采购(主要是出生缺陷检测和无创产前筛查),80%左右是医院外送,政府采购部分今年的情况比较差,医院外送的情况还比较好。 专家所在公司的特检大部分都是基因相关检测,除去政府采购的约22%的采购金额,医院外送样本具体来说包括出生缺陷(占比39%)(孕前、孕中、孕后)、肿瘤检测(占比14%)(肿瘤早筛、用药)、感染性疾病(占比14%)(mNGS、tNGS、呼吸道六联检)、(非肿瘤)用药指导(占比2%)、大健康(体检中心补充检测)(占比6%)和其他(亲子鉴定等)(占比2%),质谱业务是2022年才开设的,体量不大(百万规模),病理业务体量也不大(占比2%,百万规模,公司最近新收购了病理实验室)。 新冠后很多第三方检验所都挣到了钱,也在布局新的检测板块,比如兰卫医学就要在每个省份建立病理中心,目前来看病理检测会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病理检测的能力对于医院选择第三方检验所的厂家来说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肿瘤先关的检测一定会联动病理检测。病理检测对病理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医院都不具备病理检测能力,病理检测需要进行外包,而真正具备资质的病理医院全国统计在册也就1万人左右,其中有很多人已经在医院任职,出来兼职或者直接加入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病理医生人数有限,这导致各家第三方检验所都在争抢病理医生,第三方检验机构通过病理检验能力绑定医院的检验科会成为一条重要思路,具备病理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检验所一般会通过这个能力去抢客户。 对于第三方检验所来说,开展业务的顺序通常是NGS平台、质谱平台、病理平台、FISH平台。 3.专家怎么看质谱检测? 质谱检测目前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精神类疾病药物定量,过去质谱检测需求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质谱平台价格太高,随着国产厂商的崛起,质谱平台的投放变成趋势,这驱动了质谱检测的需求,目前质谱检测量的增速是超过NGS平台的。目前质谱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终端医院检测或者外送第三方检验所,部分投放质谱仪器的终端医院样本量不够,开机时间较低,导致整体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最终也只能外送样本。从这个角度出发,质谱检测的规模效应很强,未来质谱检测的供应方会是第三方检验所和大三甲医院,大三甲医院通常会有第三方检验所参与共建。 4.如何看待未来外送检测量和价的变化趋势? 5.如何看待检验业务未来的毛利率或净利率水平? 专家认为未来外送检测量还是会呈20%上下的增长发展,但是检测项目的价格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原来特检中3000元以上的项目占比是较高的,可是目前终端对于检测项目的价格接受度是在下降的,这种高价类型的检测项目量不太会增长,近期一些检测价格在1000元以内的项目数量在增加,第三方检验所的预期是用这些价格较低的特检项目替换部分普检项目从而实现增长。 专家认为对于大型第三方检验所来说,目前普检的净利率会在8%左右,特检的净利率会在10-15%区间,未来2-3年这个区间,检测业务应该是处于利润率下降的通道的,主要有两个原因:检测项目尤其是特检的低价化(终端支付能力在下滑)和竞争的加剧。 6.如何看待新冠后第三方检验所的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7.如何看待新冠检测应收账款的回款? 新冠催生了一批新的小型第三方检验所,也给过去一些经营情况不好的第三方检验所续了命,这些第三方检验所都在寻找非新冠检测尤其是特检的发展方向,在思路不清晰的时候,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明显,这都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和外送样本价格的走低。专家认为两到三年行业的竞争格局才会稳定,出清掉大部分第三方检验所,行业集中度会大幅提升,但是行业出清的这两三年中,竞争会非常惨烈。 专家所在公司也是有10亿元左右的应收账款,目前也是在积极处理新冠检测应收账款的回款。专家认为应收账款基本不会大规模变成坏账,政府还是会慢慢交付回款,但是整体的周期会是3年上下。经济比较好的省份回款周期会相对更短一些,专家所在公司在经济较好的省份回款周期会在2年左右,今年大概会回款50%-60%。经济不好的省份,今年的回款比例难以超过三分之一,回款周期会在3-5年。 新冠回款会对样本做一个折扣,新冠回款如果说应收账款是以2022年新冠检测物价局大致的价格计算,即3.5元左右单个样本来做财务暂估收入,那么最终的回款时,单个样本的最终价格在折后会是50%-60%这个区间,基本不会按照3.5元单个样本的价格进行回款。 真正完全不回款,做资源置换(土地、债券)的比例会非常少。 #访谈时间:2023.06.06 1.专家所在公司过去两年的增长情况? 专家所在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宏基因组检测特检业务的第三方检验所,主要的客户是三甲医院,其他类型终端的占比很小。宏基因组检测主要针对不明原因疾病的判断和确诊,专家所在公司2022年较2021年的营收呈翻倍增长,2023年迄今为止同比没有增长,主要原因是终端宏基因组检测需求在上升,外包率却在下降,对于宏基因组这种院外检测外送量医院会有意控制。 2.宏基因组检测需求的增长曲线是如何的? 宏基因组检测作为一种较新的产品需求,对于不明原因疾病确定的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过去主要使用qPCR法或培养法进行鉴定。近两年需求增长较快,实际上也是经历了5年左右的市场推广期,然后需求上在近两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如果以一个重要节点来界定产品的放量节奏,那么这个重要的节点是宏基因组检测的临床意义在全国性大会上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背书,这驱动了院内对于宏基因组检测的需求。 很多新型检测产品的推广都需要较长的市场教育期,在需求端对这些新型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意义达成共识后市场会快速扩大。 3.测序等基因检测特检的需求和新冠对于终端的教育关系大不大? 新冠实际上刺激了包括宏基因组等基因检测的需求,新冠的经验教育了终端非传统的检测方法也可以有较好的临床结果,让终端认可了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4.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检验所较龙头公司有什么优劣势? 特检数目众多,而一些新型的特检对于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数据的解读。规模较小的公司通常会专精某个领域,尤其是新领域,这些领域通常检测量不大,但是价格高,规模效应不明显,龙头公司覆盖的检测项目多,在这些新领域上较这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没有技术优势,专注度也会差一些,最终导致在某些终端检测结果认可度不够。未来在特检领域这些小公司还是会持续存在的。 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检验所的核心劣势是检测项目难以扩大,融资困难,资金量不够。 5.专家对于基因测序检测类特检的外送竞争格局预期? 专家认为行业的需求在增加,竞争却是在加剧的,从公司接收到的样本量角度出发,对于未来样本量的变化是无法预期的,除了友商的竞争,院内自建检测能力、政策的变化都会是重大的影响。 6.DRGs对于宏基因组检测外送的影响? 影响不大,类似宏基因组检测这种项目是不进医保的,且是院外收费,DRGs对这类样本的成本控制没有约定。诸如宏基因组检测这种院外收费的项目医院是在控制量的。 #访谈时间:2023.06.05 1.2023年迄今为止专家所在医院门诊量和检测量的恢复情况? 专家所在的医院是一家西南地区的二级医院,他表示从患者人数来说2023年迄今为止较2022年大约有40%的增长(从200多人上升到接近400人),但是检测量的增长是少于患者人数的增长的,主要受DRGs影响,检测量同比增长了大约20%。 从检测项目来看,2023年一季度主要反映新冠相关检测项目的增长,即心脏标志物、重症标志物等,二季度主要反映常规检测项目的增长,单看检测量二季度较一季度没有增长,但是项目上差异明显。 2.专家所在医院什么时候开始实行DRGs?具体对于检测量有什么影响? 门诊病人主要做血、尿等常规检测,而住院病人则会做更复杂的检测项目。从检测量分布来看,门诊病人与住院病人的检测量比例大约为1:4,门诊病人主要做体检项目,体检项目在疫后恢复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DRGs的落地执行对于住院病人的检测量影响较大,因住院病人检测量权重很高,DRGs对于整个院内的检测量有较大的影响。专家所在医院真正开始执行DRGs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刚开始半年对于检测量的影响还很小,真正开始有影响是从2023年开始的。DRGs对于检测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重症患者身上,在实行按病种收费后,医院对于重症患者的处理控费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费用超标的情况,为了保证费用不超标,医院会尽量在患者治疗的早期控制费用,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检测费用 了。 3.专家对于未来DRGs深化后的检测量变化预期? 4.专家所在医院普检和特检外包比例分别是多少? 专家认为未来检测结果互认会带来检测量的下降,目前其所在医院还没有开始正式执行检测结果互认,主要原因是不同医院对于患者在其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