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社科院]: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实践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实践

2023-05-15赵雅婷、陈兆源社科院؂***
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实践

2023年5月 第50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y2023 Vol.50No.3 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实践 赵雅婷a,陈兆源b (中国社会科学院a.西亚非洲研究所b.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010) 摘要:中国历来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交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性地位并延续至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中秉持的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等战略思想的价值愈发凸显。新形势下,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助于发挥历史主动,抓住战略机遇,维护公平正义,从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发展中国家外交;“三个世界划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23)03-0052-10 DOI:10.16207/j.cnki.1001-5957.2023.03.010 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上述表态充分展示大国担当,也体现出中国始终“坚定地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外交选择。Ⓒ与发展中国家友好交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底色。冷战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正确判断国际形势与分析国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我国争取国家利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把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归为第三世界,将反霸权作为争取外交空间的战略思想,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性地位。中国外交此后提出的“和平与发展”“和谐世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均是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不变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视。近来,美国裹挟盟友拼凑“小圈子”,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拉拢与胁迫。在此情形下,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外交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历史传承进行回顾,再结合国际变局下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变化,探讨当下深化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而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奠定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性地位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最早源自20世纪40至50年代的“一个中间地带”思想。毛泽东认为在美苏中间隔着一个包括“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辽阔地带。Ⓒ到20 收稿日期:2022-12-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CGJ016) 作者简介:赵雅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陈兆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习近平:《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16日。 Ⓒ王毅:《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国际问题研究》2023年第1期。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59页。 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毛泽东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日本、加拿大对美国是不满意的”。Ⓒ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卡翁达(KennethKaunda)时,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同年4月10日,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进行发言,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一大亮点,是对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与我们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立场的结合,是中共统一战线理论在国际事务中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根本目标是为争取世界的和平发展,其广泛联合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的策略为冷战时期乃至冷战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发展争取了国际空间。 (一)理论价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生动体现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并坚持国家利益为重,联合广大第二、第三世界国家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三方面正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外交领域的生动体现,同时也赋予“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性地位。 其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外交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与处理事务。“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正是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对国家利益需求的有效分析以及对世界发展走势的深刻认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分歧加剧后,中国意识到“苏联领导层已经堕落成为社会帝国主义,企图勾结美国瓜分世界”④。因此美、苏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两大强权,中国最为紧要的任务是打破强权的打压与封锁,同时应善于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争取独立自主民族国家间的矛盾,从而维护我国利益,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际关系学者阐述了所谓“霸权稳定论”,该理论认为对全球政治秩序和经济规则具有主导性力量的“霸权”存在,是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关键。一旦霸权衰落或缺失,国际政治经济将失序或发生混乱。Ⓒ对于这一类说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充分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带来的控制、干涉、威胁、剥削等种种危害,因此中国坚持走“群众路线”,联合广大第二、第三世界国家,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世界观。如邓小平在1974年联合国大会上所阐释的:“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压迫者,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⑥ 其三,“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中国超越简单的意识形态划分,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中苏矛盾加剧为我国在对外交往中突破意识形态限制,提出符合中国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不畏强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三个世界划分”有助于在更广泛意义上团结更多国际力量,对保护自身不受各类霸权行径侵害意义重大。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因此,世界不仅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还应看到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反对美苏强权政治,是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506、507页。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600、60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74年4月11日。 ④《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破产》,《人民日报》1968年8月23日。 Ⓒ对该理论的一个批评性总结可参见DuncanSnidal,“TheLimitsofHegemonicStabilityTheory”,InternationalOrganiza- tion,4(1985).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74年4月11日。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508页。 —53— 我们可以争取的力量。 (二)国家定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在“三个世界划分”中,中国明确自身属于第三世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确立的中国国家定位为我国始终与发展中国家一道,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国家定位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第一,中国与亚非拉国家有共同的历史经历。具体表现在:一是亚非拉国家普遍有被西方国家剥削、压迫与殖民的经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后,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均被西方列强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殖民者不仅掠夺当地资源,还对亚非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进行控制,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广大亚非拉国家近代以来从未大规模侵略与奴役过别的国家。中国亦是如此,“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三是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均有反帝反殖、追求民族解放的特殊经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毛泽东思想在非洲得到广泛传播,非洲各国老一辈领导人对之如数家珍,并以此指导了非洲的革命斗争。 第二,中国与亚非拉国家有共同的发展需求。一是第三世界国家极为珍视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为实现这一目标,上述国家的广大民众同帝国主义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认为这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二是第三世界国家亟需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可以为国家维护政治独立与主权完整提供物质基础,改善民生则能够更好地争取和稳定民心,增强国家凝聚力。面对独立之初百废待兴的国家现状,第三世界国家有强烈的发展诉求。三是第三世界国家渴望获得公平的发展环境。尽管第三世界国家经 《联合国宪章》确立主权平等原则,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遭受多种不公平待遇,发展进程极易受发达国家干涉和影响。 第三,中国与亚非拉国家有共同的国际诉求。一是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干涉和迫害。1950年万隆会议上,与会国家一致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明确包含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内容。二是第三世界国家集体追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来攫取自身利益,扩大了南北差距。为此,不结盟运动国家和77国集团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以及《行动纲领》。三是第三世界希望获得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均深受霸权国控制,未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予以足够考虑。 (三)国际策略:广泛联合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 作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实践,我国选择了广泛联合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的对外策略,在美苏争霸时代背景下成功争取了国际空间、赢得了国际支持。该理论奠定的政策基调对我国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指导下,我国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价值持续凸显。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在冷战时期将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提供力所能及无偿援助以及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作为我国开展发展中国家外交的重点内容。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