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http://www.cindasc.com1 南方央企科技引领ETF: 中央企业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6月6日 于明明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首席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1070001 联系电话:+8618616021459 邮箱:yumingming@cindasc.com 钟晓天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基金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1070002 联系电话:+8615121013021 邮箱:zhongxiaotian@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SECURITIES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邮编:100031 钟晓天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 基金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1070002联系电话:+8615121013021 邮箱:zhongxiaotian@cindasc.com 于明明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 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1070001联系电话:+8618616021459 邮箱:yumingming@cindasc.com 证券研究报告基金研究 基金专题报告 南方央企科技引领ETF:中央企业引领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6月6日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实现了系统性重塑。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国有企业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国企改革新热潮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上取得 明显成效。 中央企业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企改革中,国资委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有力地促 进了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引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 技术。中央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 重要贡献。十年来,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考核、 资本金投入等政策支持,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航天军工行业或将在科技兴军战略下强势发展。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 数增长7.2%,中国国防开支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指数代码:932038.CSI,以下简称“央企科技引领”)发布于2022年11月16日,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航 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行业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科技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交投活跃,呈现高盈利特征,风险收益表现优异。 长期收益优于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与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截至2023年5月31日,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5.41%,夏普比率0.20,整体优于沪深300、万得全A、央企现代能源指数。 指数交投较为活跃:指数上市以来指数成交量、成交额逐步提升,目前处于较高位置。截至5月31日,2023年指数日均成交额为325亿元,日均成交量为11亿股。 指数呈现高盈利特征。自发布以来,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在销售毛利率等盈利指标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流动性指标上,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上,均优于同期沪深300、万得全A以及央企现代能源、央企股东 回报指数。截至2023Q1,央企科技引领指数的销售毛利率为32.26%,资产负债率为43.04%,流动比率为2.07,速动比率为1.65。 指数估值水平较低:指数PE处于基日以来的44.35%分位,PB处于上市以来的14.96%分位。 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认购代码:560173,以下简称“央企科技引领ETF”)将由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12日发行,发行期截止日为2023年6月16日。 基金经理:李佳亮: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投资经理年限6.84年,在任管理基金数8只,在管基金总规模39.08亿元。 基金管理人:2013年以来,南方基金公司非货币产品规模长期呈上涨趋势,截至2023年3月31日,其非货币产品规模约为5340.74亿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南方基金管理的ETF规模共计970.36亿元(剔除 非初始以及联接基金),在所有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5。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股市波动率上升;金融监管力度抬升超预期。该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目录 一、中央企业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 1.1、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5 1.2、中央企业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 1.3、中央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6 1.4、航天军工行业或将在科技兴军战略下强势发展7 二、央企科技引领风向标: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8 2.1、指数基本信息8 2.2、指数表现:长期收益优于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与央企现代能源指数8 2.3、指数流动性:交投活跃9 2.4、市值分布:覆盖大中小盘,中小盘股权重较大10 2.5、行业分布:重仓航空航天、计算机软件行业11 2.6、上市板分布:主板占比较高11 2.7、相较于沪深300指数及同类主题指数,指数盈利情况较好12 2.8、估值水平:PE、PB处于基日以来较低水平13 2.9、指数成分股:精选光学光电、航空航天等板块龙头14 三、科技创新型央企龙头: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即将发行(认购代码:560173)163.1、产品信息16 3.2、基金经理:李佳亮16 3.3、基金管理人:南方基金17 风险因素18 表目录 表1: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基本信息8 表2: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基日以来收益9 表3: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基本信息14 表4:央企科技引领ETF基本信息16 表5:基金经理李佳亮在管产品16 图目录 图1: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净值走势9 图2:央企科技引领指数流动性10 图3:成分股流通市值权重分布10 图4:成分股流通市值数量分布10 图5:成分股行业权重(%)与数量11 图6:成分股上市板权重分布11 图7:成分股上市板数量分布11 图8: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与其他指数销售毛利率(%)12 图9: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与其他指数资产负债率(%)12 图10: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与其他指数流动比率13 图11: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与其他指数速动比率13 图12: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估值水平14 图13:南方基金非货币产品规模(亿元)17 一、中央企业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1、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其后陆续推出与其相配套的一些政策文件,初步形成1+N政策体系。 2016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选择一些中央企业推动十项改革试点,即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 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中央企业兼并重组、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些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推进国企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8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 近400家中央企业子公司、地方国有企业入选。不同于十项改革试点,实施“双百行动”的企业可以进行多项改革,只要符合企业实际且政策允许,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就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双百行动”是落实1+N政策体系的综合性改革,以此打造一批国有企业改革尖兵和典范,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和促进其他企业改革,实现改革由点到面的铺开。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 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 计的具体施工图,覆盖8万多家国有企业,掀起了国企改革新热潮。 2022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 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1.2、中央企业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国资央企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国企改革中,国资委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有力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2022年5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强化上市公司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在稳产增收、降本节支、资产盘活、科技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引导上市公司稳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运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以及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政策。 2023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有效 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 工作重点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布局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2020年,首次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包括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1年,为引导中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完善为“两利四率”。2022年,针对“两利四率”指标,进一步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并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等工作将指标分解到每一家中央企业,统领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23年,国资委在总结近几年工作成效基础上,结合国资央企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对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一是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二是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三是继续保留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 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 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2022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64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专职研发人员104.5万人,占全国的1/5;两院院士231名,占全国的1/7。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1.3、中央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形势要求,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