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金诚]:关于构建债券风险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关于构建债券风险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2023-06-05东方金诚立***
关于构建债券风险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冯琳闫骏 关于构建债券风险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债券违约反映出的制度不足:缺乏完整严密的风险预警体系 自2014年国内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以来,债券违约已渐趋常态化,中资企业发行的境内债和境外债违约、展期不断。发行人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外部宏观和行业形势不佳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偿债,是随着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演进,债券市场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企业通过违约出清也是债券市场走上市场化轨道的重要标志。 但另一方面,债券违约所反映出来的制度不足同样值得关注。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债券风险预警措施仍显分散,尚未构建出多方协同、主体责任层次清晰、规则完整严密的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的时点明显滞后于风险诱发之初而临近于风险爆发之时,导致预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信用风险预警主要依靠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的评级,而评级行动又以发行人披露的信息为主要依据。因此,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尽全面、准确、及时,信息披露周期过长,就会导致信息披露对发行人信用风险的预警作用滞后、预警效力受限。因此,风险预警不应被动等待发行人的自我预告,而应主动监测市场,及时捕捉各种异动苗头。 其次,债券市场参与主体除发行人和投资人,以及券商、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外,还包括多头监管体制下各市场的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同时,地 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因对地区债务风险管控负有责任,也成为监管条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各方参与主体都加大了对债券风险预警的重视,但因不同主体职能配置和职责不尽相同,依其职责出台的预警措施标准不一,难以形成有效的衔接和配合。这就导致,各方虽然都在开展预警工作,但风险监测、报送和处置等方面仍留有空白,风险预警效率有待提升。 最后,目前的风险预警措施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即对具体的债券发行人偿债能力和信用风险的监控。但利率风险也是债券市场的重要风险,且因债券市场投资人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趋同,导致信用风险具有较强的行业和区域传染性。因此,一套完整、严密的债券风险预警机制还应当包括中观层面市场风险的监测和宏观层面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二、风险预警的作用:不是“没事找事”,而是“未雨绸缪” 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债券市场也不例外。在打破刚兑之前,债券市场风险主要为利率风险,即因利率波动导致发行端成本变化和投资端债券价格起落的风险。在债市打破刚兑之后,信用风险受到市场参与各方重视——一旦发生债券违约,就意味着发行人将被债券市场出清以及投资者将蒙受本金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债券市场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表现为个体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在投资者情绪的驱动下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关联关系扩散,甚至可能通过引起市场流动性生变而向利率风险传导,引发风险共振。实践中类似案例并不少见,典型代表是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接管和 2020年11月永煤违约事件引发的链式反应。 因此,建立和完善债券风险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和识别信用风险及其他 风险因素,及早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风险处置措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有助于提示投资者风险的客观存在,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损失,进而助力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又可以提示监管部门尽早采取监管手段,使债券市场风险管控的重心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风险预警,从而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而言更具特殊意义。一方面,地方政府并不直接承担债券市场监管职能,距市场较远,缺少直接获取市场风险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早期的制度设计是以便利国有企业融资为主要目的,城投平台和地方产业类国企是重要的发债主体,其存量债务也是地方政府广义债务的主要构成,这就意味着,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各负其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又需要切实承担起区域内发债企业的债务风险管控责任。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能够连接市场的风险信息传递渠道便尤为必要。 三、重构风险预警的规则体系:强化评级机构“看门人”作用 围绕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特征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目标,我们认为有必要整合现有的预警措施,补齐薄弱环节,重构风险预警的规则体系。一个完整、严密的风险预警体系,其建构格局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市场和政府的协调统一。债券市场向市场化转轨并不意味着行政监 管缺位。从本质上讲,债券风险预警信息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因而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体系必然需要将政府预警与市场预警相结合。在风险预警 体系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应当是垂直的而非扁平的,即市场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风险信息,在对原始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后,报送给对风险主体负有监管责任的监管机构或地方政府,充当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在市场上的“第三只眼睛”。这一垂直架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市场机构可以成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通道,更加在于,将所有风险信息不考虑边界的直接面向市场和公众发布,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引发连锁反应。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预警信息进行细致评估和综合考虑,并对其中可能引发较大范围影响的风险进行事前处置和化解,避免风险暴露后增加化解难度和化解成本。 二是将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从风险主体出发,聚焦微观层面发债企业经营状况、财务表现、负面舆情和债券价格异动的风险预警,可以直观、准确的揭示风险点和风险表现,因此,风险预警机制以此为重点有其合理性。但只关注微观主体的风险预警机制可能会导致预警的前瞻性不足,且对风险的传染性认识不充分,无法从全局性角度评估风险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体系,除了包含对微观主体的风险监控之外,还应当涵盖中观市场风险和宏观系统性风险的分析评估,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对债券市场利率和融资环境的影响;分析城投、地产、过剩产能等重点行业周期波动及政策变化对企业融资和偿债前景的影响;分析单一发行人信用风险对其所在区域、行业甚至整个债券市场造成波动的概率、路径和潜在损失;分析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以及海外金融市场风险传递的路径等。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风险预警体系内,作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评级 机构可以且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信用评级的基本功能是风险定价和风险揭示,也就是说,风险预警本就是评级机构的职责和功能所在。对于政府而言,评级机构是债券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既可以得到发行人的第一手信息,又可以通过与监管机构、投资人以及债券市场各类信息提供渠道之间的联系,获得各类市场信息,洞察市场情绪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评估领域专业性强、经验丰富,且不同于发行人和投资人,评级机构是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于风险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评估更具独立性,因而是理想的风险预警信息收集者、处理者和提供者。 近年来,东方金诚加大了与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在发挥对微观主体信用风险评估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建立起从宏观到中观、最终落脚到微观的信息监测和分析评估框架,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东方金诚与人行北京营管部建立了针对北京地区发债企业的风险监测信息报送机制,内容涵盖宏观分析、中观债券市场形势变化和成因,以及微观企业风险信息的筛选、整理和分析,及时提示北京地区发债企业的潜在风险异动。其中,2022年3月,我们就观察到某央企背景房企的债券价格发生明显异动,随即将其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持续跟踪其舆情、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变化。未来,东方金诚将着眼于债务风险防控中切实紧迫的预警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宏观、中观、微观相匹配的风险预警和分析评估框架,进一步强化与政府之间的联动配合,助力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在债券风险预警体系中的功能配置和作用关系,重塑并强化自身作为债券 市场“看门人”的价值本位。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关于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几点思考2023

信息技术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23-11-20
hot

关于红旗连锁未来盈利空间的几点思考

商贸零售
中泰证券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