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深度报告:涅槃重生领军充电堆,布局光储充强化平台优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深度报告:涅槃重生领军充电堆,布局光储充强化平台优势

2023-06-02民生证券简***
深度报告:涅槃重生领军充电堆,布局光储充强化平台优势

剥离亏损热电业务,战略聚焦新能源充电。公司经营战略确立,把握趋势收购绿能技术切入新能源充电与储能赛道,毅然剥离传统热电业务轻装上阵。 公司顺利完成内部整合从而实现快速成长:1)产品矩阵丰富,定位高端化:重视技术创新,交直流充电桩产品实现全功率、多场景覆盖且产品质量一流;坚定发力大功率的充电堆,走出差异化路线,定制化程度高增强定价弹性,2022年充电业务毛利率高达27.62%。2)区位优势明显,客户资源丰富保障订单:市场拓展已遍布陕西、新疆、甘肃、四川等多个省份,战略客户包括国家电网、BP、壳牌、小桔充电、延长石油、陕西电力、西安城投集团、西咸城投集团等。公司深耕陕西多年,与当地城投交投及其他运营商保持良好接洽关系,有利于强化后续区域接单能力。历经洗礼终见曙光,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17.96%,其中新能源业务营收2.36亿元,占比82.52%,转型成功。2023Q1公司业绩触底向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123.51%;归母净利润为-69.5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随着公司“新能源充电+储能”战略日臻成熟,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海内外充电桩需求井喷。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里程焦虑催生对充电桩的客观需求。然而居高不下的车桩比、分布不均且缺乏日常维修等因素造成充电桩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政策密集出台回应市场需求,8部委联合出台新政,要求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并按照1:1配桩。经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充电桩增量规模或达944亿元,3年CAGR达68.6%。海外供给不足更甚,2025年欧洲和美国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或达到350/177亿元,CAGR分别达到91.3%/106.3%,更具发展潜力。目前公司已通过欧洲CE认证,未来持续发力海外市场,量利可期。 充电堆上量+前瞻布局光储充,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星环功率分配技术可以大幅提升设备功率利用率。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光储充一体化”,已推出150kW光储一体机等产品,深度布局储能产业,搭配能源管理平台,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生态服务商。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1.50、3.02亿元,增速分别为180.9%、91.5%、101.7%,2023年6月1日股价对应23-25年市盈率分别为67、35、17倍。鉴于公司转型成功卡位新能源赛道,发力大功率充电堆等高端产品,客户资源深厚利于业绩释放,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2)充电桩出海进度不及预期;3)储能业务发展不及预期;4)增发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产业布局日臻完善,突破自我业绩向好 1.1历经蜕变再成长,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公司原为“江泉实业”,主要从事热电及铁路运输业务。2021年公司以现金形式出资8300万元收购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绿能技术)100%股权从而成功切入新能源赛道。绿能技术成立于2012年,2017年进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并推出第一代自主研发一体式直流充电产品,2018年在西安、厦门等城市实现充电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2019年推出全国首创基于星环功率分配技术的大功率群充直流充电系统,坚定发力大功率充电堆产品,成长速度有目共睹。2022年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一方面将盈利偏弱的传统热电业务逐步剥离,另一方面审时度势集中发力新能源充电及储能赛道,未来可期。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实际控制人为徐益明先生,其通过持有湖州景宏66%股份进而形成对公司控制权。宁波益莱为一致行动人,持有湖州景宏34%股份。双方共同间接或直接持有上市公司14.81%股份,股权结构相对稳定集中。主要股东对公司发展战略拥有较大影响,其前瞻性有利于公司行稳致远。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 公司搭建了完备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体系。董事长赵彤宇在江泉实业任职多年,对公司组织结构及下属人才团队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公司发展。总经理李兴民原为绿能技术创始人兼股东,向公司出售该资产后负责新能源板块的整体布局及业务推进,其行业洞察力及专业知识有利于公司新能源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公司积极从外部引入人才团队,部分高管具备艾默生、特变电工、特锐德的任职经历。 表1:公司高管团队履历概述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凝聚员工力量助力公司壮大发展。2023年4月,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158人,约占公司(含子公司)员工总人数427人(截止2022年12月31日)的37.00%。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937.0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7.69%。其中,首次授予3,150.0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6.16%,占拟授予权益总额的80.01%。 表2:股权激励名单及明细 1.2战略聚焦新能源,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公司产品系列齐全,全方位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由子公司绿能技术来开展,绿能技术是一家集充电、储能、微电网于一体的新能源生态服务商。充电方面,公司产品功率等级涵盖7KW、30KW、60KW、80KW、120KW、180KW、240KW、320KW、360KW、480KW、720KW,可由充电桩、充电机、充电堆等不同形式呈现,灵活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储能方面,公司前瞻性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紧布局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工商业园区等用能大户,地方建设主体等示范单位为主体,建设储能或光储充一体化综合项目。 表3:主要产品介绍 1.3财务分析:经营触底回升,未来向好可期 近几年公司收入体量总体稳定,并表新能源业务后实现显著增长,发展提速。 收入方面,2018-2021年,公司营收基本维持在2.5亿元左右,主要系传统业务热电及铁路运输增长发力。2022年公司顺应趋势积极谋求转型,成功完成绿能技术收购切入新能源赛道,同时剥离传统热电业务实现转型,当年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加17.96 %,其中新能源业务营收2.36亿元,占比82.52%。凭借行业高景气及自身在充电桩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营收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利润方面,2018-2019年公司出现大额亏损主要系联营公司山东华宇合金经营不佳带来的投资损失及减值损失。截至2019年公司对山东华宇长期股权投资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考虑到热电业务盈利水平持续下滑,2021年公司决定剥离该业务,由此带来预提职工安置费用导致当年小幅亏损。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97亿元,同比下滑380.9%,主要系仅存的传统业务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因工业园区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运量大幅下降,收入及利润较2021年有较大下降。目前公司正聚焦以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为主业的业务布局,23年一季度营收及利润情况表明公司业绩正处于触底向上通道。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123.51%;归母净利润为-69.5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其中,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88亿元,主要是以充电桩的销售为主,同比增长256.78%,归母净利润为277.57万元。公司战略方向日臻清晰成熟,未来可期。 图3:2018-2023Q1营收及增速(亿元;%) 图4:2018-2023Q1归母净利润及增速(亿元;%) 整合完成轻装上阵,战略聚焦新能源促进长期稳定发展。1)新能源:22年该板块营收2.36亿元,占比82.52%,成为公司未来发展引擎。2)铁路运输:主要经营铁路专用线及货场,铁路全线长达13公里。2022年因工业园区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运量大幅下降,收入占比下降至13.43%,未来将不再是公司发展重点。3)热电:是以上游钢铁、焦化企业的尾气为原料综合利用发电。22年4月停产出售完成资产交割,该业务不再产生收入及利润贡献。未来公司将战略聚焦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致力于成为该领域优秀标杆。 图5:2018-2022公司业务营收情况(亿元) 图6:2018-2022公司业务营收结构(%) 新能源业务有望提振公司盈利水平。毛利率方面,从年度维度看,2022年并表绿能技术切入新能源赛道后公司毛利水平有明显抬高,当年毛利率20.62%,同比增加6.35pct。从季度维度看,202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5.94%,同比大幅增加10pct。两个维度下均达到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净利率方面,2022年以前由于华宇合金计提费用、传统业务盈利水平下滑及资产出售购买带来的费用支出,公司净利率波动较大。随着内部组织架构趋于稳定,战略聚焦新能源带来毛利率修复,我们预计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站上新的台阶。 图7:2018-2023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图8:2018-2022分产品毛利率(%) 2行业分析:政策与市场共振,充电桩景气度高涨 2.1国内:国内市场增量空间广阔,供需紧张延续 2.1.1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国内充电桩进入黄金发展期 政策支持是国内充电桩早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以充电桩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多年来各层级部门陆续推出支持政策,充电桩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实现长足发展。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2020年,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重点领域。2022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到“十四五”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加速增长,政策出台更为密集且科学合理,充电桩行业有望迎来发展快车道。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用车),试点期为2023—2025年。政策旨在达成以下主要目标:1)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80%;2)新增公共标准桩与新能源标准公车推广数量比例达1:1;高速公路充电车位占小型停车位比重不低于10%;3)建立健全的车网融合体系,推进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快速换电等新技术应用。在具体推进时因地制宜,分层设定车辆。推广目标:10万辆的地区11个,6万辆的地区11个,2万辆的地区14个,2023-2025年新增及更新车辆合计达204万辆。 表4:国内充电桩支持政策 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充电桩正形成“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 经过多年政策鼓励,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逐步深化。不断优化的整车性能、成本经济性及快速迭代的上市新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化为市场驱动。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93.4%,渗透率提升至25.6%,相较2021年高出12.1pcts,电动化趋势不可阻挡。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仍有里程及充电焦虑,以充换电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以起到后勤保障作用,优化电动车续航持续性问题。完善优化充电桩行业发展迫在眉睫。当前国内充电桩分布不均、日常维修缺失下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导致充电桩有效供给不足,且随着电动车数量增长日益凸显。因此着力发展完善充电桩将有效解决消费者顾虑从而促进电动车进一步渗透;而电动车的高增长也将反哺充电桩市场加速前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图9: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2.1.2车桩比居高不下凸显供给紧张,直流快充桩建设亟待加快 总量上看,充电桩供不应求。从保有量角度看,截至2022年底,国内充电桩保有量521万座,电动车保有量1310万辆,保有量车桩比为2.5:1,车桩比下降空间大。从增量角度看,2022年国内充电桩增量为259.3万座,占据保有量的一半体量,充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