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南京银行]:第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第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2016-05-08陈丽丽南京银行金***
第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第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 2016年5月8日 金融同业部 研究员: 陈丽丽 025-89655505 chenlili0385@163.com 点评要点: 1、货币政策从“中性适度”向“灵活适度”转变; 2、明确未来宏观政策制定要密切关注物价走势; 3、流动性充裕,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可能性很低。 一、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现的变化 2016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发布,其中对经济、货币政策等方面的表述,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和2015年4季度的货政报告的逐字对比,我们发现本次报告出现了四点变化: 1、对中、美经济的描述出现变化。 区别于2015年4季度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描述,本次货政报告央行认可了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改善,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但也承认经济回升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赖较大,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对美国经济的描述出现较大变化,从15年4季度的“美国经济形势相对较好”转向本次的“主要指标喜忧参半”、“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下一步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等较为负面的描述。对日本、欧洲和新兴国家的描述与前期大体一致,认为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依然是较为疲弱的。 2、对货币政策的展望出现变化。 金融同业部 2016年2月15日 与去年4季度报告对比,1季度报告在阐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适度”改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未来货币政策将真正进入稳健期,更加注重灵活性。 3、首次提及通胀压力,认为物价走势将影响宏观政策的方向。 物价方面,央行认为近期物价有所回升,坦诚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前期积累的宏观政策因素、房价的较快上涨可能会推动通胀继续上升,未来的物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政策把握,须继续密切观察。央行认为未来物价有回落的可能,除了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固、猪粮比可能会回落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近期货币增速在高位有所回稳,表明央行也认为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升的因素之一,未来货币政策会更加受限于物价。 4、首次提及更加注重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较上季度升3bp至5.30%,结束了过去1年的下降趋势,其中一般贷款利率、房贷利率、票据利率分别升3bp、降7bp、升29bp。但是15年3季度及之前的货政报告中提到的“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依然缺席,而是新增“强化信贷政策定向结构性调整功能”、“转变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升信贷政策执行力和导向力”等表述,表明央行认识到目前实体经济面临的更多的是信贷的结构问题,未来会通过更加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来有效解决。 二、下一步货币政策展望 2016年以来,央行每日常态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央行基准利率,并打造利率走廊,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走廊的上下限之内。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从央行向金融市场的传导有效性大幅提高,问题在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应还待提高。从本次货政报告也看出,央行已经认识到这点,并 金融同业部 2016年2月15日 将着力通过改进信贷政策来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于1季度信贷投放较快,未来信贷投放节奏将放缓,且会更加有针对性。 流动性方面,1季度M2和社融增速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货币乘数达5.1,是07年以来的最高值,基础货币在1季度也开始回升,表明市场流动性整体宽裕。而银行间回购市场成交量在3月末有所收敛后,近期又攀升至3万亿左右,且交易所回购成交量也逐步抬升至8500亿,意味着金融市场每日资金交易规模达3.85万亿,资金淤积金融市场的现象依然突出,金融市场去杠杆依然是主要任务。不过,前期债券市场生态恶化、资金阶段性收紧等因素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提升后,央行也及时助力,推进回购、持有至到期政策性债券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缓解市场情绪,表明央行引导利率合理波动、有序去杠杆的决心。 货币政策方面,1季度货政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密切关注物价因素,物价走势将是影响宏观政策的主要因素,且1季度经济出现改善、资本外流压力缓解,均指向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会真正的走向稳健、灵活适度。中长期看,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转换,一旦“经济滑出合理区间”,政策将继续宽松以保证增长。利率方面,短期利率将继续在利率走廊的区间波动,长期利率的下行空间更多的取决于经济和物价的走势。 金融同业部 2016年2月15日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南京银行金融同业部产品策略部,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