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印发,推进水网建设及智慧化升级。发展目标:1)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总体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重点任务:1)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2)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3)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4)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推进安全、绿色发展,加快智慧发展,统筹融合发展,完善体制机制。 理顺价格机制,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国新办表示在投资政策的具体安排上,1)加大投资支持力度,保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合理强度,2)深化投融资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 我国水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4,水价未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和稀缺程度。 根据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截至2021年底,我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阶梯终端水价处于2.34~5.23元/立方米之间,对标国际水价来看,美国加州第一阶梯价格20+元/吨,北京水价5元/吨,不到美国加州的1/4。 从水价构成来看,我国水资源费占第一阶梯终端水价的比例介于2.23%~35.71%,平均占比9.87%,未充分体现水资源价值和稀缺程度。 水价市场化增强资产回报稳定性,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稳定增长的优质水务资产。管网投资将给水务行业带来增量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落实水价市场化政策,理顺投资回报模式,有利于企业积极参与水网建设,在带动成长性的同时保障资产回报的稳定性。重点推荐【洪城环境】高分红兼具稳定增长,2021-2023年承诺分红≥50%,股息率( TTM )6%,自由现金流持续向好。预计2023-2025年复增10%,2023年PE 8.7倍(对应2023/5/28)。建议关注【重庆水务】【兴蓉环境】【中山公用】等。 水污染与水短缺问题严峻,关注水生态治理与节水回用。1)水污染:一些地区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纲要》将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关注水生态治理需求释放。2)水紧缺:我国水资源紧缺、分布失衡,节水为发展前提,重点推荐【金科环境】工业再生水,建议关注【大禹节水】农业节水。 推进安全与智慧发展,关注智慧水务&监测需求释放。《纲要》提出加强水网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智慧水务投资有望加速,重点推荐【金科环境】数字化智慧化赋能,实现工程产品化。建议关注【江南水务】智慧系统有望对外推广。水质安全与信息传感均依托于监测计量设施,建议关注【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力合科技】【雪迪龙】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事件: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 1.《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印发,推进水网建设及智慧化升级 发展目标:逐步推进水网建设及智慧化升级。《纲要》提出,1)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提升; 江河湖泊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洪涝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明显增强;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美丽健康水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国家水网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 总体布局:构建主骨架、畅通大动脉、建设输排水通道,互联互通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纲要》提出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加强国家骨干网、省市县水网之间的衔接,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1)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2)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3)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4)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推进安全、绿色发展,加快智慧发展,统筹融合发展,完善体制机制。 2.理顺价格机制,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 理顺价格机制,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管网投资将给水务行业带来增量成长空间,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财政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水价的调整理顺商业模式,以市场化的机制去补偿投资成本,有利于加大企业投资意愿。2023年5月26日,国新办就“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举行发布会,表示在投资政策的具体安排上,一方面,加大投资支持力度,保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合理强度,同时,指导有关地方将水网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优先方向。另一方面,深化投融资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与经营性供水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 我国水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4,水价未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和稀缺程度。我国的水价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等定价原则还未能完全落实,水价调整路径还有待完善。城镇居民生活阶梯水价主要由自来水单价、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税)、附加费/基金等构成。根据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截至2021年底,我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阶梯终端水价处于2.34~5.23元/立方米之间,平均值约3.44元/立方米。对标国际水价来看,美国和中国水资源世界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五,美国加州第一阶梯价格超过20元/吨,北京水价5元/吨,不到美国加州的1/4,差距较大,且从人均角度而言,中国人均水资源较美国更为稀缺。从水价构成来看,我国基本水价占第一阶梯终端水价的比例介于34.38%~74.74%,平均占比58.62%。水资源费(税)占第一阶梯终端水价的比例介于2.23%~35.71%,平均占比9.87%,其中占比低于10%的城市有25个,约占统计城市数的2/3。水资源费占比较低,未充分体现水资源价值和稀缺程度。 水价市场化将增强资产回报的稳定性,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稳定增长的优质水务运营资产。管网投资将给水务行业带来增量成长空间,政策鼓励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我们认为落实水价市场化政策,理顺投资回报模式,有利于企业积极参与水网建设,在追求业务成长性的同时保障资产回报的稳定性。重点推荐【洪城环境】高分红兼具稳定增长,2021-2023年承诺分红≥50%,股息率( TTM )6%,2022年净现比提至2.31,自由现金流持续向好。2022年固废资产并表,综合环保公用平台稳健发展,南昌市管网投资&直饮水打开业务空间,预计2023-2025年复增10%,对应2023年PE 8.7倍(对应2023/5/28)。 3.水污染与水短缺问题严峻,关注水生态治理与节水回用 水污染问题严峻,关注水生态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目前,全国仍有3%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为Ⅴ类、劣Ⅴ类。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水质维护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面临严峻挑战。《纲要》将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呼吁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关注水生态治理需求释放。 我国水资源紧缺&分布失衡,关注节水与循环技术。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纲要》明确把节水作为实施国家水网工程的基本前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科学合理规划水网工程布局,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利用当地水、外调水和再生水,实施超采区地下水回补,逐步实现采补平衡。重点推荐【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再生水切入电子PCB、光伏等高端制造业。建议关注【大禹节水】构建数字水利生态,推进农业灌溉现代化、高标准农田。 4.推进安全与智慧发展,关注智慧水务&监测设备 加强水网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关注水务智慧化领先企业。在加快智慧发展中,《纲要》强调要深化国家水网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推动水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加快构建映射物理水流过程及其响应过程的数字化场景,提升水网工程数字化水平,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推进水网工程与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智慧化模拟,支撑水网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平。在AI智慧化浪潮下,水务领域智慧化建设取得进展,关注具备水务智慧化能力的领先企业,重点推荐【金科环境】数字化智慧化赋能,工程产品化颠覆传统业态。建议关注【江南水务】智慧水务管理深化有望对外推广。 完善监测计量设施与水网监测体系,是安全与智慧发展的基石。《纲要》提出,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在推进工程建设时同步配套完善监测计量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 水质安全与信息传感均依托于监测计量设施,加强水质考核和智慧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水务监测设施迎来放量机遇,建议关注【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力合科技】【雪迪龙】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