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业务发展趋势
1.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从符号主义与专家系统的初步探索,到联接主义与机器学习的兴起,再到深度学习和Transformer模型的爆发式增长。Transformer模型的引入,尤其是注意力机制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模型处理长序列数据的能力,开启了深度学习大模型时代。大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参数规模巨大(亿级乃至千亿级),通过在大规模无标注数据上进行自监督学习,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和自监督学习功能。
1.2 人工智能业务发展趋势
中国人工智能业务发展迅速,涵盖自动驾驶、机器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对话式AI产品在部分行业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提高了人机交互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云服务提供商如华为云、百度云、阿里云和腾讯云等推出了AI即服务(AIaaS)和模型即服务(MaaS)等创新服务模式,降低了企业获取人工智能服务的门槛,促进了技术普及和行业创新。
1.3 人工智能政策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旨在加速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和应用。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再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政策聚焦于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的广泛应用,如制造业、智慧交通、智慧金融和智慧安防,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I大模型对智算中心网络的需求
2.1 超大规模组网需求
AI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需要极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因此对智算中心网络的规模提出挑战。这要求网络能高效连接海量计算节点,形成大规模网络集群。
2.2 超高带宽需求
AI模型训练涉及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对网络带宽有极高要求。智算中心网络需支持超高速数据交换,以满足模型训练的实时性和效率需求。
2.3 超低时延及抖动需求
低时延对于实时数据处理和通信至关重要,AI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抖动是提高整体性能的关键。智算中心网络需具备先进的流量管理技术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以实现稳定的低时延传输。
2.4 超高稳定性需求
稳定可靠的网络是保证AI模型训练和运行不间断的基础。智算中心网络需具备故障快速感知、诊断和恢复能力,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2.5 网络自动化部署需求
随着AI大模型的规模增长,网络部署和管理的自动化变得尤为重要。智算中心网络应支持快速、高效、可扩展的自动化部署机制,简化运维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面对差异网络的应对举措
4.1 大规模组网关键技术
- 网络设备硬件改进:采用高性能、高密度、低功耗的硬件设备,提升单节点性能和整体网络吞吐量。
- 端网协同的流控改进:优化端到端的流量控制策略,提高网络资源分配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
4.2 超高带宽关键技术
- 网络-应用协同设计释放算力:通过精细化的网络配置和优化的路由策略,最大化网络资源利用率。
- 链路负载均衡优化技术:采用先进的负载均衡算法,确保数据流量均匀分布,避免网络瓶颈。
- 低功耗的400G/800G互联方案:采用高效能、低功耗的高速互联技术,降低能耗,提高传输效率。
4.3 超高稳定性关键技术
- 基于硬件的快速感知能力:集成传感器和监控模块,实现网络状态实时监测。
- 基于硬件的快速收敛能力:采用冗余设计和快速恢复机制,减少故障影响时间。
- 层次化的网络故障自愈能力:构建多层次的网络架构,实现故障隔离和局部修复,确保整体网络稳定运行。
4.4 超低时延关键技术
- 集合通讯算法和网络拓扑协同:优化通信协议和网络拓扑,减少数据传输路径,缩短时延。
- DPU硬件卸载:利用专用处理器卸载部分计算任务,减少CPU负载,降低时延。
- 静态转发时延优化:通过优化路由策略和缓存机制,减少数据转发延迟。
4.5 自动化关键技术
- 网络自动化部署:采用自动化工具和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快速部署、配置和更新,提高部署效率。
- 智能运维:集成AI技术,实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