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电子设备2023-05-23-智研咨询智***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锂离子电池分类(按应用领域) 锂离子电池按外形和包装材料可分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三类锂离子电池之间的对比如下: 锂离子电池分类(按外形和包装材料) 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类型。近年来,三元锂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较高的优势在诸多应用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装配量快速提升的趋势,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锂离子电池分类(按正极材料) 2、锂离子电池行业商业模式 从研发模式来看,锂离子电池行业内企业一般以自主研发为主,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从采购模式来看,锂离子电池行业内企业一般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且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评选体系,通过技术合作长期协议、合资合作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从生产模式来看,锂离子电池行业内企业一般根据市场和订单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从销售模式来看,锂离子电池行业内企业一般以直接销售模式为主,且与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锂离子电池行业主要企业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3、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 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行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储能等,具体如下: 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1)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上游行业中的原材料价格变动与锂离子电池企业的产品定价政策、成本水平、销售业绩有较大影响,关联度较高。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同时也是锂离子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约占锂电离子池电芯材料成本的40%左右。 目前这些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杉杉股份、贝特瑞等,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供应充足,能够较好的满足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生产经营需求,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 2)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锂离子电池产品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数码产品)、动力领域(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和储能领域,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消费领域,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为消费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应用基础。 在动力领域,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肩负着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产销规模迅速扩大,为动力锂电池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储能领域,在日渐兴起的能源互联网中,由于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在大电网中的大量接入,结合微网与电动车的普及应用,储能技术将是协调这些应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储能环节将成为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节点;能源互联网的兴起将显著拉动储能的需求,进而拉动储能锂电池的发展。 4、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核心技术积累阶段(1985-1998年) 中国锂电产业与世界同步进入锂电池商业化时代。199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开始小批量生产,首批生产的18650型圆柱锂电池主要用于广播级摄像机。 2)生产规模扩张阶段(1999-2010年) 消费电子产品激增带动中国锂电产业规模快速提升,涌现了天津力神、比亚迪等一批企业。2000年,天津力神锂电池生产线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蓄电池专业化生产企业。 3)应用领域扩展阶段(2011-2017年) 国家层面对锂电池下游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强,锂电池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中国锂电池全球市场占比快速扩大,锂电材料环节布局加快。2014年,中国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白本和韩国。 4)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阶段(2018年至今) 政策导向由支持扩大规模逐步向支持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过渡,锂电池标准与回收利用管理规范逐步建立。中国锂电池及上游关键材料在全球市场占比进一步扩大。2020年,刀片电池面世,中国锂电企业引领全球电池结构创新,锂电池产业链—体化协同降本成效显著。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5、锂离子电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如2022年11月,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旨在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提出坚持科学谋划,推进锂电产业有序布局等五项政策举措。 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6、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行业供给情况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达324GWh,同比增幅在110%左右,其中消费型锂电池有72GWh、动力型锂电锂电池有220GWh、储能型锂电池有32GWh;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 2014-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按容量) 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从数量来看,近年来我国锂电池生产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产量为232.64亿只,2022年增至239.28亿只。 2014-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按数量) 2)行业需求情况 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39.28亿只,同期进口数量为11.09亿只,出口数量为37.73亿只,国内锂离子电池需求量为212.64亿只。 2014-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行业进出口分析 我国锂离子电池以出口为主,且近年来出口金额不断增加。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金额为509.19亿美元。同比增长79.03%;进口金额为29.84亿美元,同比下降22.42%。 2014-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进出口金额分析 从进口来源地看,我国锂离子电池主要从马来西亚等地进口。2022年,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锂离子电池6.52亿美元,占总进口金额的比重为21.84%。此外,国货复进口所占比重也较大,为14.64%,位居第二。 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主要进口来源地分析(按金额)注:在商品进口国别中出现“中国”,此种现象是正常的。这种现象业界俗称国货复进口,指在中国生产制造,并已运出中国,当然其中也包括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情况,因某些原因需要转运回来。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产业百科 从出口目的地看,我国锂离子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德国等地。2022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锂离子电池101.23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19.88%;对德国出口77.24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15.17%。 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主要出口目的地分析(按金额) 二、锂离子电池行业促进与阻碍因素分析 1、促进因素分析 1)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监管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从而为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技术的不断创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均取得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长足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从钴酸锂发展到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再到高镍和富锰体系,制造技术从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现今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地和消费地。 3)新兴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一方面,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在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而以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新兴产品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则日益扩大。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无人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带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4)能源紧张和环保要求提高加速行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显现。 其中,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石油消耗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增高,造成我国能源短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储能市场潜力巨大 储能领域作为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与重视。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快速充放能效、比能量方面均大幅优于铅酸电池,在安全性能方面与铅酸电池相当,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将对铅酸电池形成大规模替代,更好地应用于储能领域。 2、阻碍因素分析 1)劳动力成本上涨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产能和生产人员的数量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具备过去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带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也将继续推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行压力已经成为制造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领域,技术集成难度高、开发难度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要求颇高。虽然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飞速发展,但综合人才的稀缺,尚无法匹配目前已形成规模的市场,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安全性差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过程中,因为采用的正负极材料及其配方不同,多次出现爆炸、燃烧等不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用户在使用时,因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短路,出现燃烧爆炸。 另一方面是锂离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石墨负极的配合下,一旦出现高温,就容易发生爆炸燃烧,所以通常厂家都会在电池内部安装锂电池保护板,用以保护电池。但是,一些杂牌电池在原材料及组装工艺上与品牌电池有很大的差别,所用的线路、保护板质量不高,老化后就很容易自燃。 三、锂离子电池行业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锂离子电池属于非标准产品,容量、尺寸、形状须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研究、设计和生产,尤其圆形锂电池组的串联难度较大,需要生产方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锂电池的注液工序需要在无尘的环境中进行,其他环节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生产方具备良好的生产技术与厂房车间。此外,锂电池存在因过充或短路而爆炸的危险,需要具备较高的生产技术。新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制造水准。 2、品牌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厂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品牌效应,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 3、规模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规模壁垒,其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同时,锂离子电池的研发需要不断投入,只有规模化企业才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四、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按照营业收入(仅统计锂离子电芯及动力用、消费类产品用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模组或系统)排序,前10家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为2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