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东方&前途出国]: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中学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中学版

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中学版

中国留学白皮书 REPORTONCHINESESTUDENTS’OVERSEASSTUDY 俞敏洪: 如何成为引领世界的国际人才?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坦率说我自己都不算国际人才,因为我没有真正留过学,尽管迄今为止我走过了世界上四五十个国家,但并没有在那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离国际人才还比较远。所幸我有两个资格来讲这个话题。第一,新东方已帮 助数百万学子成功走出国门,前往全世界的大学深造,更致力于成为他们归国创业、就业的彩虹,大力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参与建设,他们中有些人真的变成了国际化人才,对祖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我的孩子是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长大的,他们的语言既包括了英文,也包括了中文,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用两种语言随时切换交流。我认为孩子面向未来世界,一定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舞台,而不是把中国或者国外,只选一个作为自己的舞台。 基于这两个理由,我可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认为成为国际人才,应当具备四大要素:语言、文化、规则、心态。 第一大要素:语言。第一,英语是首选。很多人会学法语、德语、日语,这些语言使你多了跟别的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任何别的语言都可以放弃,但英语不能放掉。比如只学日语、不学英语,就只能在日本和中国间打交道,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窄;如果你是时尚、艺术专业,学法语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从事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相关,懂德语也变得很重要。但是不管你懂哪种语言,核心是不能把英语扔掉。 第二,中国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中国的教学到今天 为止,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和个别老师外,依然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为主的思路。我们中国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涉及语法、词汇、翻译和课文的,考试分数都相当高,涉及听、说、写,分数就相当低。然而正确的思路应是听说写,如果你的孩子很年轻,重点就不要放在学校英语考试的分数上,而是放在听说写方面水平有多高上。比如多让孩子从听的角度去学,听各种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文章、影视剧、TED演讲等。即使学新概念、学我们教育部规定的课文,也可以从听开始学,现在所有课本都有非常好的听力系统。先从听开始学,比从读和语法开始学,水平会高很多。 第三,备考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或语言学校,他的口语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不一定的。托福和雅思这两门考试,分数的高低跟孩子的综合英语水平直接相关。凡是雅思考到6分以上、托福考到90分以上到国外去学习,英语水平基本就能跟上,就不存在去了以后,过了一年老师上课还听不懂,导致考试成绩上不去、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学的情况。凡是在国内托福考过100分,雅思考到7分以上的,因语言障碍而被退学的几乎没有了。孩子过去后,坐进课堂,老师讲课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是他能够坐在课堂开始认真学习的标准线,这就是备考语言的重要性。 第四,真正的语言能力完成,至少需要国外三到四年正规化的学校训练。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国外学了四年本科毕业,英语依然不能交流。那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的生态系统里去,四年学习只和中国同学进行交流。如果希望毕业并且英语过关,那实实在在要学四年,每篇论文都要自己写。如果用英文写东西水平变高了,就意味着能够部分融入了西方社会,因为笔头交流在西方是十分普遍的。我们孩子要记住,到了国外一是要尽可能进入西方的学习圈,二是所有的东西应该自己完成,三是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到了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达到全世界通用的程度就基本上没有问题。 第二大要素:文化准备。第一,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功底必须有,孩子应该有一个公立学校学习的经历。对我们年轻人这一代,未来大部分的机会都是来自于两种文化和两种经济体之间的互相切换所带来的。只要记住这一点就明白,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放的。我不太鼓励家长一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全英文幼儿园或国际学校。我两个孩子都在国外长大,英语水平都没有问题,没想到孩子长大后中文不行了。公立学校是学中文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公立学校待过三年,哪怕从小学一年级待到三年级,他一辈子的中文基础就有了,到初中以后再进入全英文环境也一点都不晚。因为中国孩子进入全英文环境一般只要四年,英文水平就跟上了,至少从语言使用角度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二,如果有可能,让孩子去世界各地走走,去游学或者去做文化考察。我曾带着孩子们到埃及,到一个个古埃及的遗址、陵墓和古庙去看去讲。到希腊我们一天能开车500公里,只为从古希腊文明的遗址到另外一个遗址,给孩子们讲背后的历史文化。我带孩子们去不丹,让他们了解东方佛教文化。这么做其实很累。去任何一个地方前一个月,我就在反复研究那个地方的各种人文地理历史,民俗风情文化,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有所感触,有所收获。 第三,孩子长大后,找机会让他沉浸到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思维模型的升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至少要在正规国外大学去上四年本科,实在不行去上研究生。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模型和西方模式完全是两种,一个人未来在全球生存,西方的思维模型应成为孩子们未来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 第三大要素:规则。第一,对于世界各地宗教习俗的了解。为什么有的人到国外处处碰壁?其实不是故意不礼貌、高声讲话,而是因为对国家当地习俗的不了解。 第二,对于重要国家的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了解。我们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我们对其他重要国家是不是真的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有没有读过?他们的政府体系是怎样的?等等。重要的国家政治体系和运营模式一定要去了解,当然还要了解人们根据这些体系和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相应行动。 第三,对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和科技发展的了解。咱们之所以在跟世界对接时仍会碰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世界的贸易规则、商业规则有的时候不了解,有的时候不争取。对于经济规律、科技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定义了未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对于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用中国的思维模型在国外处理事情,很明显是不行的。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了解他们的法律法规,只有了解世界的规矩,我们才能行走世界。 第四大要素:心态。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心理上了解应该怎么来做这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有一项喜欢的专业并深入钻研,比泛学科学习更有后劲。任何真正的本领,是至少四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越研究越深入。虽然孩子毕业后这个领域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到,为什么还要学?因为从一个学科中,得到的是我刚才说的思维模型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有深入学科层层剥皮,才能达到最后去找中间最核心的能力的训 练。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找孩子自己喜欢,又愿意深入学下去的专业。 第二,立足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问题和未来。国际交流中所发生的任何倾向,就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倾向,我们只是在这个倾向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所以沿着这个未来和倾向去发展非常重要。 第三,摒弃纯粹中国式的思维,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全球人看。我们很多中国学生过去留学四五年间,所交流的人群全是中国人。语言跟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你老是用中文,你的思维就是中文化的,你老是用英文,你的思维就是英语化的。有了留学这么好的机会,把融入到世界的能力白白错过,实在不合算。 第四,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三个保障:公平保障、财产保障、人身安全保障。未来中国,这三个保障会越来越好,在中国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中国是个大市场。 送给学生朋友们的三个建议: 首先,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是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现在我们真的要做到了,你不做到的话就很麻烦。 其次,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最后才能走得宽。站得高意味着什么?你接受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站得高,站得高了以后你就一定看得远。建立你的思维模型,跟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接触,这样人生道路一定会走得宽,这三个是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步步高的关系。 最后,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一定要到有成功机会的地方去。有时候,不管怎么努力,不论站在多宽广的平台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有成功机会的地方,成功的概率就大很多。新时期的中国是一个正在开放的大国,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从这个前提出发,中国的机会一定是最大的。过去以留学人才为核心的国际人才对祖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想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新东方能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未来,新东方会倾注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来助力国家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是新东方成立的第30个年头,这30年的发展和成长是每一位新东方人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过去几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但在新东方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我也相信,新东方将进入一个继过去20多年的发展以后,重新起步、走向辉煌的新阶段。 周成刚: 我为什么坚持倡导国际教育?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总在说国际教育?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世界在全球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国际化。我们需要和世界交朋友,向世界学习,只有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才能融入世界,属于世界,改变世界。也正是基于这一朴素的信念,这几年我坚持探寻世界名校、采访写作、巡讲交流,尽个人之力,倡导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唐朝玄奘大师西行问道,寻求佛教真经;明代郑和率队七下西洋。1847年,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漂洋过海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浩浩荡荡的西学东渐运动。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美国派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75名留学生。从此,出国留学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奋发图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际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实践。2013-2019年间,我带领新东方团队,每年1-2 次出国考察,总行程40万里,走访了20多个国家、200多所世界名校,和教师、招生官以及中国留学生进行了500多次访谈,感触良多。说实话,不同国家的教育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识教育和全球视野 当前,人们关注最多的国际教育往往包括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教育强国。这些国家要么是因为教育事业发达,要么是因为学生出类拔萃,要么是因为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而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纵观这些教育强国,它们大多特别提倡全球视野和通识教育。全球视野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全世界的背景里,这样才能登高望远,胸怀世界;通识教育指的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框架,这是我们成为优秀专业人才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无论你未来选择什么专业,要想真正有所发展,都应该首先拥有这些基本知识。 因此,欧美很多名校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强调通识教育,让学生有机会去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清楚自己的喜好和追求,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然后再进入专业学习。这样个人发展方向会更明确,也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简而言之,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育才,最后两者结合,才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因材施教和情景式教学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用同一种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孩子,这既不符合个人发展模型,也不符合国家发展需要。 中国学生在2018年的PISA测试中取得了最高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别人的两三倍。调查还显示,中国学生在归属感一栏的评分是排在后面的,他们不喜欢去学校,害怕去学校。在成长的心态方面,中国孩子的评分又是靠后的,因为大家觉得我别无选择,只能学习。 芬兰的教育改革是全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我曾经走访了芬兰的罗素中学。罗素中学在1987年就开始了改革,是芬兰中小学教育创新的典范。罗素中学取消了年级制,采用了模块式和情景式的走读制。这些模块的学习不是靠一门学科,而是需要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