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 留抵退税:财政“回旋镖” “退税减税降费”是近年来我国税收领域的重要关键词,留抵退税是其中作者 主要政策之一。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范围多次扩大,最终全年新增减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研究 2023年05月14日 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增值税是公司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而当差额为负时即形成留抵税额留至下期抵扣,而若当期即对留抵税额进行退税,则能以真金白银缓解企业当期的流动性,后续再收回新形成不能被抵扣的销项税额,相当于政府给企业的一笔无息贷款。 留抵税额的产生是税制体系和企业生产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型增值税背景下,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购买当期进行一次性抵扣,则投资当期会产生大规模进项税额;企业的进项和销项适用于增值税的不同档税率 时,可能会产生税率倒挂导致进项税大于销项税;当企业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销售回款滞后或销售情况不佳时,也会产生留抵税额。 留抵退税相关政策以扩大行业覆盖面、降低申报要求为导向经历了一系列演变。2018年及之前相关政策都为针对特定行业的留抵税额存量一次性退税,2019年将留抵退税政策范围拓展到全行业增量退税,2022年进一 步加大行业范围并重点推及小微企业,同时涉及2019年后未退的增量与 2019年前未退的存量,规模空前。 政府采用自然口径+扣除留抵口径进行财政收入统计,可间接估算出地方政府的退税支付额。支付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平均为13%,整体而言,增值税在地方收入中的占比越高,留抵退税支付的压力也越大。但也 有部分例外,增值税收入与留抵退税负担存在区域不均。在跨地区交易与生产地原则导致地方政府增值税收入分配不均的基础上,留抵退税政策为区域间负担不平衡带来第二重影响。为平衡区域间财力,我国2019年起调整了留抵退税地方分担机制,2022年下达大量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去年留抵退税拉低财政收入,但在今年会产生推升财政收入的作用。(1) 大规模退税集中完成后,财政收入基数偏低,后续退税规模将会减少,2023 年各地将形成增值税的回补效应为财政收入带来恢复性增长;(2)企业结转后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应纳增值税额相应增加,后期增值税收入将出现较高增长;(3)政府用税收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财政收入会随之得到稳步增长。后续政策红利释放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将会存在区域差异。尽管2022年 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为地方财政带来了明显短收,但中央财政及省级政府 间的转移支付确保了政策落实不因财力而打折扣。地方负担机制努力地平衡了地方财力与支付压力间的差距,本地财政负担比例较少的地区次年将会受到更多留抵退税后续效应为财政收入带来的额外红利。 留抵退税今年的受益地区。四川、重庆、安徽、辽宁四省2022留抵退税实际负担比例较低,预计今年财政增收红利显著。其中四川省负担比例最低,2022年四川省共办理1059亿元留抵退税,居全国前列,而显示在其 一般公共预算中因留抵退税产生的减收仅为347.37亿元,实际负担比例为32.8%。四川省预算报告显示,2022年共争取到中央转移支付6483.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为历史最高,较2021年增加908.3亿元,对财政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内蒙古赤峰市、广西桂林市、安徽淮北市、蚌埠市以及河南洛阳市、信阳市、濮阳市,内蒙古、河南与广西类似,自给性较强;安徽省全省负担比例较低,省级与市级都将会受到较多转移支付带来的留抵退税后续红利。 风险提示:估算数据存在误差,政策变化超预期。 分析师杨业伟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50001邮箱:yangyewei@gszq.com 分析师赵增辉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2070005邮箱:zhaozenghui@gszq.com 相关研究 1、《固定收益点评:弱通胀与弱需求》2023-05-11 2、《固定收益点评:分化下的弱复苏--2023年4月土地成交数据盘点》2023-05-11 3、《固定收益定期:债牛行情下的理财扩张——4月理财月报》2023-05-10 4、《固定收益点评:深度调整后的公募REITs市场--REITs一季报及行情点评》2023-05-09 5、《固定收益点评:潍坊化债,路有多长?》2023-05- 0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1、什么是留抵退税3 2、留抵退税的财政效应8 2.1退税压力: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8 2.2区域不均:增值税分配的区域分化10 2.3转移支付:平衡地方留抵退税支付压力12 2.4滞后效应:让利于民促进后续财政收入增长15 3、地方留抵退税数据分析与次年财政收入预测16 3.1省级留抵退税承担比例16 3.2地级市留抵退税承担比例17 风险提示20 图表目录 图表1:2017-2023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及2021-2023留抵退税规模(万亿元)3 图表2:我国增值税征收及留抵退税原理4 图表3:增值税的三种形式4 图表4:同一场景不同类型增值税下的税负5 图表5:增值税税率设置5 图表6: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演变6 图表7: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文件7 图表8:自然口径与还原留抵退税同口径8 图表9:2022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9 图表10:2022各省留抵退税支出规模估算与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10 图表11:2021年各省GDP与增值税收入11 图表12:2021年各省GDP与增值税收入占总值之比11 图表13: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收入区域不均的进一步影响12 图表14:2022各省留抵退税支出规模占比与2021增值税收入占比13 图表15:省级财政留抵退税及转移支付相关重点会计科目梳理14 图表16:2022年第一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有关专项资金预算分配(亿元)14 图表17:2022年第二批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预算分配(亿元)14 图表18:部分省份留抵退税支出规模与全省办理留抵退税数及占比17 图表19:73个地级市2022年留抵退税实际负担比例估算18 图表20:181个地级市留抵退税支付规模估算情况19 图表21:181个地级市留抵退税支付规模估算情况(续)20 1、什么是留抵退税 “退税减税降费”是近年来我国税收领域的重要关键词,留抵退税是其中主要政策之一。为夯实经济稳定运行、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相应的税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结合阶段性 措施和制度性安排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2022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 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在随后的落实过程中,政策实施范围多次扩 大,最终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加之此次留抵退税前所未有的退税力度与广度,此举对企业和地方政府产生了广泛影响。 图表1:2017-2023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及2021-2023留抵退税规模(万亿元)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4.2 2.36 2.5 2.46 1.8 1.3 1 1.1 0.65 0.6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 新增减税降费(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税务总局,国盛证券研究所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以下图为例,B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需要向供货商支付价款以及据此计算的进项税额,在B企业销售其产品时,收到的金额包括产品售价和据此计算的销 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即为B企业在每个纳税期间需要向税务局缴纳的增值税。分税制以来,我国实行在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制造业征收增值税的税收制度,但由于营业税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特点,“两税分设”带来了重复征税等问题,为了保障税收中性、使市场细分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完整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1,我国自2016年5月起全面实行“营改增”,增值税收入按50%-50%的比例分别划归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 1沪国税货〔2011〕45号《关于本市贯彻落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文件的意见》 图表2:我国增值税征收及留抵退税原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盛证券研究所 若企业当期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两者差额即形成留抵税额。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当期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 分可以结转下期抵扣,即为“留抵”一名的来源。而为了减轻留抵税额当期企业的税负感,当企业满足规定条件时,可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规定当期尚未用于抵扣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当企业下期收到销售款产生销项税额时,由于税务部门已经将上期待抵扣的进项税退还,因此企业只能将当期新产生进项税额用于抵扣。相当于政府在基期将企业未来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提前以现金形式返还给企业,而在后续的生产经营中等量收回本应被抵扣的销项税额,可以理解为政府提供给企业的一笔无息贷款1。 留抵税额的产生是税制体系和企业生产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税制体系中,从增值税类型来看,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生产型增值税在征收时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价值,消费型允许在购入固定资产当期进行一次性抵扣,收入型处于两者之间 允许固定资产以折旧额分期扣除。为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我国自2009年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在消费型增值税的背景下,企业开展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会产生大规模的进项税额,进而产生留抵税额。 图表3:增值税的三种形式 类别含义税基特点 税基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 生产型增值税 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中的税款统计口径大体一致 长 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无法彻底解决,不利于鼓励投资 我国2008年前采用的类型 收入型增值税 一定时期销售收入减去耗用的外购商品、劳务及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相当于国民净产值或国民收入 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和转移是分期分批进项的,在价值转移中不能获得任何凭证,不容易实行规范的发票扣税,采用的国家很少 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的已纳税款一次性扣除 一定时期销售收入减去中 相当于全部消费品适宜采用规范的发票扣税法 消费型增值税间产品和固定资产全部价 的价值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种方式,我国2009年增值税 值 改革后采用的类型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国盛证券研究所 1雷唤春.财税金融政策的“时空”大腾挪——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效应分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 仍以B企业为例,假设B企业每年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万元,购买存货等成本60万元,第一年购置固定资产50万元按2年折旧(后续年份没有继续购置固定资产)。假设适用的税率都为10%,则对B企业而言,收入端为100万+10万销项税额,支出端为60万 +6万存货进项税额与50+5万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生产型增值税背景下,固定资产税 款不允许扣除,则当期应缴增值税为10-6=4万元;若为收入型增值税,则可扣除当期 折旧的2.5万元税款,税负为10-6-2.5=1.5万元;而在如今的消费型增值税下,5万元 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一次性扣除,当期税负为10-6-5=-1万元,即形成了1万元的留 抵税额,可结转至下期抵扣(即本年不交税,下一年交税10-6-1=3万元),或进行留抵 退税(本年收到退税现金1万元,下一年交税10-6=4万元)。由此可见,生产型增值税下,由于固定资产税额不能抵扣,企业会产生更重的缴税负担,这与当时采用此类型时经济发展投资过热的背景相契合,政府使用税收工具通过较高的税负给过度的生产投资“降温”;而通过消费型增值税予以抵扣,甚至直接在企业因购入固定资产而产生大量现金流出的当期予以真金白银的留抵退税,则能很好地缓解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