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5月10日行业:医药生物增持(维持) 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看好板块持续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二季度投资策略 分析师:邓周宇SAC编号:S0870523040002分析师:张林晚SAC编号:S0870523010001联系人:王真真SAC编号:S0870122020012联系人:李斯特SAC编号:S0870121110002联系人:徐昕SAC编号:S0870121100014联系人:尤靖宜SAC编号:S0870122080015 主要观点 2023年二季度,维持医药生物行业“增持”评级。 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医药生物行业估值在平衡过程持续22个月(从21年7月1日至今,区间最大跌幅达到40%),22年10月份以来行业反弹可看做本轮调整的末端和新周期起点的更替阶段。截止2023年5月5日,A股SW医药生物行业中位估值PE27.13倍(TTM),处于2010年1月以来的估值最低点,行业反弹有望持续。 重点关注方向包括:1)中医药主赛道(国家政策扶持十分明确,年内还可预期基药目录扩容);2)医疗器械出口(影像设备、耗材、IVD等);3)CXO行业(尤其是估值大幅下降之后,以及股东减持等潜在的利空逐步释放掉之后);4 )消费反弹:医美、家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5)中国创新:创新药械、新型疫苗;6)国企改革(中特估、混改等)。 建议重点关注标的:迈瑞医疗、华东医药、华润三九、珍宝岛、昭衍新药、凯莱英、博腾股份、荣昌生物、艾力斯、普洛药业、九洲药业、美年健康、益丰药房、一心堂、康德莱、三诺生物、迪安诊断、昌红科技。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药品/耗材降价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2 目录 Content 一、医药生物行业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 1、创新药:国内创新药企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可期 2、中药: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原料药:压制因素逐步消散,制剂集采放量、CDMO订单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4、化学制剂: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差异化发展型企业有望突围 5、CXO:4月国内一级市场融资出现拐点,未来发展空间仍巨大 6、科学仪器:全球市场规模巨大,国产自主刻不容缓 7、零售药房:处方外流逐步兑现,行业连锁化率+集中度提升,药房龙头持续受益 8、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恢复超预期,诊断服务常规业务增长迅速 二、投资建议: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看好板块持续反弹三、风险提示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药生物行业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 医药生物行业仍是朝阳行业,整体处于加速转型期,国家政策鼓励加大创新。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医药行业仍然是朝阳产业,发展依旧是行业主旋律。当前,中国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处于加速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继续扩围深入,传统仿制药收入和利润进一步承压,审评审批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促使创新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指出加强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重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制造能力系统升级以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额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要继续推进集采提速扩面,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上市,加速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各部委也将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医疗、医保 、医药联动改革。 图1:各项国家支持政策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上海证券研究所 4 目录 Content 一、医药生物行业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 1、创新药:国内创新药企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可期 2、中药: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原料药:压制因素逐步消散,制剂集采放量、CDMO订单落地打开成长空间 4、化学制剂: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差异化发展型企业有望突围 5、CXO:4月国内一级市场融资出现拐点,未来发展空间仍巨大 6、科学仪器:全球市场规模巨大,国产自主刻不容缓 7、零售药房:处方外流逐步兑现,行业连锁化率+集中度提升,药房龙头持续受益 8、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恢复超预期,诊断服务常规业务增长迅速 二、投资建议:新增长动能逐步显现,看好板块持续反弹三、风险提示 1.1创新药:Biotech→Biopharma,国产创新药交出满意答卷 表1:2018-2022年创新药企(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人民币) 国产创新药不断上市,商业化迅速放量。我们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已经有产品商业化的创新药企,总体来看,2021年是商业化放量最为迅猛的一年,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具体来看,如君实生物 、荣昌生物收入下降是由于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减少。君实生物核心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78.77%;荣昌生物核心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62.19%。中国创新药企正从Biotech逐步走向Biopharma,拥有自主研发实力且拥有疗效好 、差异化的管线,拥有强有力的商业化团队,终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曲线。 图2:2018-2022年创新药企(部分)总体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单位:亿人民币,%)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主营业务收入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Q1 百济神州-U 13.1 29.54 21.2 75.89 95.66 30.66 信达生物 0.09 10.48 38.44 42.7 45.57 11.00 君实生物-U 0.03 7.74 15.07 37.68 12.29 2.55 传奇生物 3.37 3.99 4.94 5.72 8.15 4.98 荣昌生物 0.13 0.05 0.03 14.24 7.68 1.68 康方生物 0.09 0.79 - 2.29 8.39 N/A 贝达药业 12.08 15.02 18.24 22.06 23.42 5.32 再鼎医药 0.01 0.91 3.19 9.2 14.98 4.35 诺诚健华-U 0.02 0.01 0.01 10.42 6.24 1.89 思路迪 0.6 5.67 N/A 泽璟制药-U 0.28 1.89 3.02 1.08 康宁杰瑞制药-B 0.02 1.52 1.67 N/A 艾力斯 0.01 0.01 0.01 5.3 7.91 2.77 微芯生物 1.48 1.74 2.69 4.3 5.26 1.07 三生国健 11.28 11.64 6.54 9.28 8.18 2.07 百奥泰 1.83 8.37 4.55 1.55 复宏汉霖 0.08 0.91 5.89 16.83 32.15 9.96 翰森制药(创新药部分) N/A N/A 15.63 42.02 50.06 N/A 合计 41.77 82.82 134 310.3 340.86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年报,上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年报,上海证券研究所 1.2创新药:药企研发热情高涨,药品审评效率提升为新药上市助力 图3:中国历年首次IND创新药数量以及分布情况 IND申报数量增长大趋势不变。2022年我国首次进行IND申报的新药数量达600件 ,同比下降8%,近三年CAGR为26%;国产新药2022年首次IND数量占比达79% ;国产生物药首次IND申报数量近三年的CAGR高达50%,显著高于进口。 2017年以后新药获批提速。近十年,中国获批新药386款,其中国产药品106款 ,进口产品280款,2017年之后,中国每年获批新药数量基本保持稳定。2022年上市创新药数量为49款。其中,国产新药15款,占比达到31%。 CDE药品审评效率明显提升。近5年,上市药品审评时长明显缩短,中位审评时长约为400-450天,创新药上市路径更加通畅,多款药品经加速通道获批上市。 图5:历年上市药品审评时长(天)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上海证券研究所 图4:中国历年首次获批新药数量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上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医药魔方,上海证券研究所 1.3创新药:医保谈判提升用药可及性,助力国产创新药商业化提速 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落地执行。本次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其中,有23个药品是2022年当年上市、当年被纳入目录。本次医保谈判的非独家竞价单元以及简易续约规则进一步为创新药留出更多支付空间,未来可使更多患者受益。 多款罕见病药、肿瘤药纳入医保目录,提升用药可及性。23种抗癌药、7种高值罕见病药物通过本次医保谈判被纳入目录。目前,医保目录内59个罕见病的用药,覆盖的病种有28种,降幅基本上都在40%~80%,个别的药品价格降幅甚至超过了90%。 医保谈判助力创新药商业化提速。例如伏美替尼2021年3月获批上市,2021年12月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乙类目录,2021年伏美替尼的销售额约2.4亿元,2022年销售额已跃至8.0亿元。率先进入医保有望在商业化中占得先机通过进入医保,获得迅速推广的机会。通过以价换量,提升渗透率,提升销售额。建议关注:艾力斯、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等。 通用名 医保落地年份 进入医保前一年销售额(亿元人民币) 进入医保首年销售额(亿元人民币) 增幅 产品所属公司 伏美替尼 2022 2.36 7.96 237.29% 艾力斯 图6:历年医保谈判降价情况 表2:创新药产品通过医保谈判实现商业化放量(举例) 2017年7月 2018年 抗癌药专项谈判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谈判成功 药品数量(种) 药品价格平均降幅 、 泽布替尼 2021 1.51 6.53 331.00% 百济神州 信迪利单抗 2020 10.16 22.9 125.39% 信达生物 安罗替尼 2019 2.21 20.32 819.46% 中国生物制药 奥希替尼 2019 5.08 23.31 358.86% 阿斯利康 资料来源:赛柏蓝,医药经济报,上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上海证券研究所 1.4创新药:2023年licenseout继续发力,中国药企出海趋势喜人 2023年第一季度有多家中国公司研发的创新药实现海外授权。截至2023年3月28日,多项授权交易的总金额超10亿美元。这些授权产品包括了小分子、双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正在开发用于治疗肿瘤、乙肝、神经系统疾病等。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企业Licenseout交易日趋活跃,2019年以来交易金额逐年增高,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发生了44起,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275.50亿美元,相比2021年交易总额翻倍。 Licenseout海外授权的达成,代表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已得到海外市场认可,其中建议关注:科伦博泰、康诺亚、康方生物、石药集团、复宏汉霖等 图7:2012年-2022年licenseout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情况表3:2023年一季度部分licenseout案例总结 授权方 引进方 授权产品 交易金额许可范围 康诺亚生物和乐普生物 阿斯利康 CMG901(靶向Claudin18.2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