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签字银行与第一共和银行相继破产,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背景是美联储加息。在利率维持高位时期,美国银行业中的脆弱环节或面临继续出清的风险。谁是下一个?脆弱环节在哪里?是否会演化成系统性风险? 美国银行脆弱性的制度根源:单一银行制和多头监管体系;紧信用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影响更大 单一银行(unitbank)制度和低市场集中度是美国更容易爆发银行危机的重要解释。横截面比较,爆发银行危机的 概率与银行业集中度负相关。美国银行数量接近5000家,超过欧洲排名前10的国家总和,是排名第一的德国的3倍。美国前三大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的市场份额仅约30%,远低于德国的70%,法国的66%。 碎片化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美国银行业不稳定的另一制度基础,也是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美国对银行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机构包括:美联储、货币监理署(OCC)、FDIC、美国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OTS),以及协助监管美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和各州的银行委员会。任何职能的重叠都可能形成监管盲区,从而留下监管套利的机会。 一个常见的误识是,美国融资结构以直接融资为主导,所以银行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一认识并未区分存量与流量。疫情后,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直接融资明显回落,2022年四季度美国企业部门新增债券融资-30亿、股东净投资-36亿,而新增贷款融资达到2280亿,信贷收缩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可能高于以往时期。 银行是抵押贷款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中小银行是商业地产贷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美国的抵押贷款资金供给方包括银行、信托、政府支持机构(GSE,房地美、房利美等)、信用社和信托等,银行提供了美国30%的住房贷款,60%的商业地产贷款,42%的消费贷款,32%的工商业贷款;中小银行向低收入群体及小型企业发放的贷款比重更高,主要集中于休闲服务、医疗、其他服务类企业,这恰恰是当下美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资产侧的脆弱性:长期低利率促使银行转变盈利模式,美联储加息抬升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资产端利率风险更突出是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有别于金融危机的重要之处。长期低利率环境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了深 远影响,净息差长期回落,打破了传统的贷款驱动业务模式,使银行业从利息收入业务(传统贷款)转向非利息收入业务(资管、财富、投资、服务等),导致证券类资产占比大幅上升,利率风险暴露增加,信用风险的暴露降低。 美国银行资产端面临三大风险:加息环境下的利率风险,商业地产信用风险,低收入群体地产债务风险。商业地产贷款在资产基本面、地产价值、债务风险三个维度均在走弱;低收入群体房贷收入比已上升至金融危机前水平,达到40%,意味着收入中的40%需用来支付房屋贷款,更重要的是低收入者债务问题是重要的领先信号,但却被忽视。 谁是下一个?关注清单:纽约社区银行(商业地产贷款敞口71%)、华美银行(高浮亏、高CRE敞口)、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存款挤兑、CRE贷款敞口28%)、西部联盟银行(存款挤兑)、联信银行(浮亏高、未保险存款占比高)、嘉信尊享银行(浮亏占329%)、美国联邦储蓄银行(高浮亏)、美洲银行(规模大、浮亏高)、ZION、FirstHozrion等。 负债侧的脆弱性:高利率、高息差和美联储缩表环境下,银行流动性压力难降,被动“缩表” 美国银行业流动性压力源自高企的利差和未被保险存款占比。疫情期间美联储扩表和财政刺激政策改善了私人部门 的现金流,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扩张。本轮加息周期下,银行存款利率对美联储加息反应不敏感,存款贝塔值仅为6%到17%左右,显著低于疫情前。由于存款利率与货币基金的利差持续扩大,套利动机驱动存款“搬家”; 美国银行存款以活期存款为主,未保险存款占比接近40%,加剧了存款流逝的压力。截至2023年3月,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未保险存款占比更低(约24%),中小型银行比例更高。流动性压力关注清单:纽约银行(92%)、道富银行 (91%)、北方信托银行(82%)和联信银行(60%)等。 存款流失还可能持续多久?从利差扩大和存款消耗两个维度来看,存款流失将可能持续到2024年三到四季度。从利差来看,联邦基金利率在2024年将可能下行,带动MMF-存款利差缩小,累计流出金额占银行存款的3%。从存款消耗的角度分析,近12个月每月存款减少约770亿美元,基准情形下,银行存款的流出将可能持续到2024年下半年。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内容目录 一、美国金融体系与银行风险:低集中、低监管下的脆弱性5 (一)美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制度基础:单一银行制与碎片化的多头监管体系5 (二)银行是重要的:本轮“银行危机”,影响几何,对哪些领域、部门冲击更大?7 二、资产侧:长期低利率促使银行转变盈利模式,美联储加息抬升利率风险10 (一)美国银行资产结构的变迁: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证券类资产上升,贷款规模收缩10 (二)资产侧的三大风险:利率风险、商业地产贷款风险与低收入群体债务风险11 三、负债侧:高利率、高息差和美联储缩表环境下,银行流动性压力难降18 (一)美国银行业负债端结构:活期存款占比超7成,中小银行未被保险存款占比更高18 (二)银行业负债端潜在风险:高利率形成资金空转,存款流失可能持续到2024年19 风险提示22 图表目录 图表1: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银行业集中度较低5 图表2:美国爆银行危机的概率更高5 图表3:美国县级银行业集中度的比较5 图表4:美国银行业破产频发(按资产规模排序)5 图表5:美国银行数量回落,但仍高达4000余家6 图表6:美国银行数量超过欧洲十国数量之和6 图表7:美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都存在着复杂而庞大的多头监管6 图表8: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监管救济和消费者保护法》实质上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7 图表9:美国金融体系里,银行总资产占比回落7 图表10:企业融资来源:加息以来,贷款占主导地位7 图表11:银行占住宅贷款中的30%8 图表12:银行贷款占商业地产贷款中的60%8 图表13:美国高风险银行清单8 图表14:美国银行业已呈现一定程度的风险传染特征9 图表15:银行信贷领先衰退期,当前信贷已大幅收紧9 图表16:即使未出现危机,银行受冲击也会缩减信贷9 图表17:消费贷款市场中,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占42%10 图表18:小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更高10 图表19:美国经济、就业韧性集中于服务业领域10 图表20:而休闲、服务业对银行贷款依赖度更高10 图表21:美国银行总体资产结构,2023年2月11 图表22:大小银行的资产结构对比11 图表23:美国银行证券资产占比上升,传统贷款下降11 图表24:美国银行业利息差长期回落11 图表25:美国银行业持有至到期浮亏约12 图表26:美国银行业可供出售资产浮亏12 图表27:美国银行业资产久期拉长12 图表28:大部分银行资产未进行利率风险对冲12 图表29:美国大部分银行应对高利率的措施有限,仅通过会计措施将可供出售转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3 图表30:高利率可能维持到年底14 图表31:加息1%会导致银行亏损金额占比提高4.5%14 图表32:华美银行、联信银行在利率风险上的暴露较高14 图表33:仅考虑证券未实现亏损,嘉信理财风险较大14 图表34: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上升,净吸收率降低15 图表35:经济下行,写字楼空置率倾向于上升15 图表36:2022年四季度,美国主要城市写字楼库存、净吸收情况,仅少部分城市吸收率为正,空置率较高.15图表37: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增速回落更快16 图表38:美国商业地产贷款价值比抬升16 图表39:2023年商业地产债务到期规模最大16 图表40:商业地产贷款到期规模里,银行比重最大16 图表41:CMBS拖欠率,特别处理率抬升16 图表42:3月美国CMBS违约中,办公楼占比最高16 图表43:写字楼贷款拖欠率较高的城市集中于东、西部17 图表44:美国商业银行对商业地产贷款敞口排序17 图表45:FHA贷款人评级主要为620,低于一般的76017 图表46:大型银行提供给低收入群体贷款占比降低17 图表47:FHA贷款人债务收入比上升至08年水平17 图表48:美国收入后50%人群债务占比30%以上17 图表49:美国银行负债端规模约20万亿美元18 图表50:美国银行业未保险存款占比分布18 图表51:美国各银行未保险存款占比排序18 图表52:小型银行存款增速相对更低19 图表53:美国银行业未保险存款占比上升19 图表54:本轮加息周期中,银行存款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剪刀差”更大19 图表55:大型银行存款流出规模更大20 图表56:小型银行的存款流出占比更大20 图表57:存款主要流入货币市场基金20 图表58:存款未显著流向股票市场20 图表59:货币基金与存款利率收益率差距扩大20 图表60:加息开始后存款与基金走势差距扩大20 图表61:财政退坡,收入减少形成存款流出的背景21 图表62:银行业冲击在短期内加速了存款流失21 图表63:货币基金对ONRRP(回购协议)的配置加大21 图表64:BTFP规模回升,中小银行仍面临流动性问题21 图表65:存款增速下滑,贷款标准倾向收紧21 图表66:贷款收紧,银行信用周期仍处于下行区间21 图表67:2004、2015两次加息导致利差扩大,存款流出22 图表68:存款流出至货币基金可能持续到2024年22 图表69:FFR的预测路径显示2024年3季度利差缩小22 图表70:存款流出可能持续到2024年下半年22 硅谷银行破产“一石激起千层浪”,签字银行与第一共和银行相继破产,原因却不尽相同。 5月初以来,美国银行股波动加剧。在利率维持高位时期,美国银行业中的脆弱环节或面临继续出清的风险。脆弱环节在哪里?谁是下一个?是否会演化呈系统性风险? 一、美国金融体系与银行风险:低集中、低监管下的脆弱性 (一)美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制度基础:单一银行制与碎片化的多头监管体系 单一银行(unitbank)制和碎片化的多头监管体系是美国金融体系的“痼疾”,两者都是美国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更容易爆发银行危机的重要解释。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而不倒”的共识进一步加强。反而言之,单一银行制便是美国银行体系不稳定的重要来源,是商业银行体系的“痼疾”。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银行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1929-1933年“大萧条”和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使美国银行业数量锐减。仅“大萧条”期间美国破产银行数 量就达到了9000家。1935-1980年,美国银行数量维持在13000-15000家波动。“储贷危 机”期间,美国银行数量进一步下行,目前已不足5000家。即使如此,仍超过欧洲排名 前10的国家的总和,是数量最多的德国的3倍。 图表1: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银行业集中度较低图表2:美国爆银行危机的概率更高 来源:WorldBank、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Beck等(2004)、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3:美国县级银行业集中度的比较图表4:美国银行业破产频发(按资产规模排序) 来源:FDIC、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PewResearch、国金证券研究所 分散的市场使美国出现银行危机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美国银行业持续整合,但截止到2021年,美国前三大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的市场份额仅约30%,远低于德国的70%,法国的66%。低集中度、中小银行占比更高往往导致更冒险的贷款行为、更激进的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增加,历史上,美国出现银行危机的时期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小银行危机。 图表5:美国银行数量回落,但仍高达4000余家图表6:美国银行数量超过欧洲十国数量之和 来源:FDIC、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statista、国金证券研究所 碎片化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美国银行业不稳定的另一制度基础,这一特征根植于美国的联邦制,是